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4388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识记、掌握文中的“为、故、谢、非常”等重要的文言词语及文中的特殊句式。

(重难点)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重点)

【使用说明】

1本案适用于《鸿门宴》第二课时,文言现象的掌握这一重难点不变,此外要会分析项羽这个人物形象。

基础案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要独立完成并由同桌互批;升华案是对新内容的学习,需要认真研读课文相关段落和注释,并讨论完成;巩固案的片段写作要求课外完成,限时10分钟。

2、建议一课时。

基础案 (6分钟)

作业交流3分钟,第二题3分钟课内完成。

 

 

一、第一课时作业检查交流。

二、根据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2.翻译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现在进入了函谷关,财物没有他所占有的,妇女没有他所亲近的,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升华案(28分钟)

精读课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

 

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读文段3分钟,独立完成练习6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2、因击沛公于坐()

1、郤→隙2、坐→座

小窍门:

文言文“多音节词”,多为古今异义词。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婚姻→姻亲关系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河北、河南→黄河以北(以南)

知识回顾:

判断句有哪些类型?

如何确定句子属于判断句?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句)2、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3、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5、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学法指导:

由于文言倒装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译时务必把倒装词语的位置调换过来惯。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

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读文段3分钟,独立完成练习6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

(1)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而: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拔剑切而啖之()

(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与:

(1)臣请入,与之同命()

(2)则与斗卮酒()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且:

(1)若属皆且为所虏()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参考答案:

意:

(1)料想

(2)用意

因:

(1)趁着

(2)于是,就(3)趁机(4)趁机

而:

(1)连词,表修饰。

(2)连词,表承接。

(3)连词,表并列。

(4)连词,表转折,却。

与:

(1)介词,同,跟。

(2)动词,给。

(3)连词,和。

(4)介词,同,跟。

且:

(1)副词,将,将要

(2)连词,表让步,尚且。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今者项庄拔剑舞()

(2)臣请入,与之同命()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窃为大王不取也()

参考答案:

(1)者:

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可不译。

(2)请:

动词,请允许我做某事。

(3)举、胜:

动词,尽,完。

(4)为:

动词,认为。

参考答案:

(1)目:

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目示意。

(2)翼:

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翅膀一样。

(3)止、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使…进去(4)上:

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上。

(5)刑:

名词活用为动词,处罚。

(6)王:

名词的使动用法:

让…称王。

(7)续:

动词活用为名词,后继者。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

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五)文段分析思考。

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参考答案:

三起:

(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

(紧张)

(2)、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

(严峻)(3)、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

(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2)、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

(3)、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参考答案:

共写了四件事,即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

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语言描写: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

“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巩固案(4分钟)

课堂练习交流,课外写作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为何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B级)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让……进去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

特意

C.窃为大王不取也为: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

到……去

2.(B级)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②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

C.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①臣请入,与之同命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C级)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

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

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3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重点)

2、正确认识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

【使用说明】

2、建议一课时。

基础案(5分钟)

课外完成,课堂交流,展示点评。

一、复习总结:

再读课文1-4自然段,请在笔记本上归纳出这一部分的文言现象。

二、预习交流:

认真研读课文5-7自然段,请你尝试归纳这一部分出现的各种文言现象,并在课堂上展示点评。

升华案(24分钟)

速读课文,完成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

 

 

一、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根据预习完成下列各题。

(速读文段3分钟,独立完成练习5分钟,展示点评4分钟)

(一)、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

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

(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

参考答案:

举:

1.举:

举起2.举:

谢:

1.谢:

道歉2.谢:

感谢3.谢:

辞谢4.谢:

谢罪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2、道芷阳间行()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拔剑撞而破之()

参考答案:

1、步:

名词活用作状语,徒步2、道:

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间:

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

3、间:

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4、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思路点拨:

分析1和3句有何相同之处。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参考答案:

1、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操何)2、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白璧一双,一双白璧)

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安)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五)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

(七)文段分析思考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2、参考答案:

这部分共写了三件事,即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参考答案: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

二、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请作以分析。

(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3分钟)

参考答案: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

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

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

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

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

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

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

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

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

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

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

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

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

三、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

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

(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3分钟)

参考答案: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

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

“今日之事何如?

”可见事先有所商量。

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

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

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认,只是问了一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

“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

”他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

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

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他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

他的政治洞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

但他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急击勿失”)要项羽攻打刘邦,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让项羽“按既定方针办”。

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

他与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

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四、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3分钟)

参考答案:

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以下方法来刻画人物。

一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

如对樊哙的刻画。

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

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

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二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

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五、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

(自主交流3分钟,言之成理即可)

 

巩固案(9分钟)

课堂阅读,讨论交流,展示点评,课外练笔。

 

一、(C级)课堂阅读交流(课堂阅读5分钟,交流4分钟)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易中天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

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

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

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

身世魅力相差悬殊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

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

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带。

不过破落,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

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

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顶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

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

所以项羽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是没的说。

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

那刘邦会干什么呢?

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

好酒及色——喜欢酒色就是他的本事。

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

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

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

性格决定命运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

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

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来证明。

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

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

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

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

但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

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

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

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4个字:

城无遗类。

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

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

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

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

“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

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

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

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

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

刘邦怎么说呢?

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

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

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

项羽没办法:

下不了手。

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

你跟人家打仗打不过,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

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当然,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具审美性,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

在挫折面前,项羽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

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

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三点不同。

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肯豁得出去。

刘邦年轻的时候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