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36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4.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5.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图示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气温、世界气温分布、主要降水类型、世界降水的分布和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等五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气象台站所采用的单位为摄氏温度(℃),零度以下为负值。

观测的气温是指离地面1.5米高处百叶箱里的温度表或温度计上所读取的温度。

了解一地的气温分布状况,最常用的是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因为它们基本上反映一年中某地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的分布状况。

为达到本“标准”的要求,还需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等温线图等。

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是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实现途径是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内容首先从“气温”的概念入手,说明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人类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

接着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气温测定的方法和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概念。

然后以三幅气温分布图为信息载体,通过“活动”的形式达成“标准”所需之教学要求。

“主要降水类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是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归纳,实现途径是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但为了达到本“标准”的要求,再好能对“降水”的概念、形成条件、测量方法和主要类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在正文内容处理上首先对降水的概念、形成条件和主要类型给出了一定篇幅的介绍,接着以“阅读材料”形式介绍了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再配以“活动”的方式对降水形成条件和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进行实践性巩固。

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虽不如气温的明显,但因主要影响因素与气温的一样(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所以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仍然能看出其明显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因此,教材在应对这一“课标”要求时,重点设计了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活动。

“气候资料的表达方法”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阅读和绘制气候直方图,即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之后的地理学习中要经常运用。

本条“标准”的要求可细化为三条,即能阅读和处理气温、降水资料;阅读气候直方图;绘制气候直方图。

阅读和绘制气候直方图是一项比较综合的技能,学习和练习过程应是有步骤和循序渐进的。

为此,教材主要以“活动”的形式来实现这一课标要求,为降低学习难度,采用分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两个活动来达成对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掌握。

本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图像”与“活动”有机地配合使用,“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绘图、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学提纲

一、气温

1.概念

2.测定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三、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及形成条件

2.降水类型

3.降水量的测定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2.降水的分布规律

五、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色是正文内容简洁,活动形式多样,运用等值线图和统计图的形成来反映世界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时,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系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地图中蕴含的、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地理信息挖掘出来,从而在使用地图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本节内容的教学关键是等值(等温、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和对“气候资料的表达方法”的把握。

教学导入:

方案①:

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方案②:

教师板书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前班同学提问:

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气温和降水)那么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方案③:

出示一组对比显明景观图片(可用教材P.73两幅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

(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气温】

教学导入: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脸,你有何感觉呢?

(答案五花八门,教师提示:

从温度的角度看呢?

体温),对,人体有体温,正常人的体温大约是37℃(为P.74的活动作铺垫)。

可以说,任何物体都有温度,空气也有温度,我们称之为“气温”。

教学指导:

“气温”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定两部分内容。

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读教材P.73的两幅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

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过渡:

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或者用人体对冷、热的定性感受过渡到定量测量,引出气温的测定。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4“测定气温”活动中的两个问题。

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质疑、释疑。

教学指导:

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的气温变化。

(早晨、晚上气温低,中午前后气温高)的基础上,投影教材中4支四次气温观测记录图,先让学生准确读出气温计上的温度数,然后计算出日平均气温。

小组交流计算的结果并纠正改错。

之后,让学生推导出月平均气温怎样计算、年平均气温怎样计算,为随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读图做铺垫。

【世界气温的分布】

过渡:

从刚才的分析可见,无论从一天或一年来说,气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气温的时间变化。

那么,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世界各地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学习的重点,主要让学生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很好切入点,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

了解一地的气温分布状况,最常用的是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因为它们基本上反映一年中某地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的分布。

而反映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的直观方法是运用等温线分布图。

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时,必须对“等温线的含义”和“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作必要的补充,让学生能看懂等温线图所表达的地理信息,并从中归纳出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

气温的空间分布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方面。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看到的是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

为了给后面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打基础,此处也可补充介绍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即气温的垂直递减率(-0.6℃/100米)。

理解水平分布的关键是会阅读等温线图;理解垂直分布的关键是掌握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

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4图4-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完成“活动”中的两个问题。

可按下列步骤操作:

1.教师说明等温线的含义:

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就需要借助于等温线。

什么叫等温线呢?

(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叫等温线。

)在此,也可以提示学生回顾等高线的概念,依此推出。

2.指导学生掌握简要分析等温线图的方法:

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

阅读气温分布图,一是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

正读数越大,温度越高;负读数越大,温度越低。

二是看等温线的疏密。

等温线越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气温差别越大。

三是看等温线的走向。

一般来说,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走向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当等温线围成封闭曲线时,一般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冷或炎热中心。

四是看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

五是看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总的来说,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主要有:

Ⅰ.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Ⅱ.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Ⅲ.等温线弯曲分布的规律见下表。

影响因素

气候比同纬度地区

等温线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

气温比同纬度地区

等温线弯曲状况

夏季陆地

冬季海洋

气温高

凸向高纬

夏季海洋

冬季陆地

气温低

凸向低纬

地势低

气温高

凸向高纬

地势高

气温低

凸向低纬

暖流经过

气温高

凸向高纬

寒流经过

气温低

凸向低纬

教学时需注意,对于一些地方等温线凹、凸的原因不必作解释,以免加大教学难度,但要会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

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少。

通过等温线的分布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读图能力。

3.知道了怎样阅读等温线图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活动”中第1个问题:

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南极洲)

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方法①:

A.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总结出规律一: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B.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设问:

等温线形状是平直的吗?

(不是)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

(海陆交界处)这说明,同一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

(总结出规律二:

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C.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会发现在亚洲陆地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拐弯,原本是1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出现了0℃的等温线。

请同学们查世界地形图,观察这是什么地形区?

有何特点?

(青藏高原、海拔高)(总结出规律三: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举例:

爬高山,越往上越冷就是这个道理。

方法②:

指导学生读图,创设条件,采用发现法教学,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探究。

举例:

A.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数值变小)(总结出规律一: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

B.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20℃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

(等温线不是平直的,有明显的弯曲。

)观察弯曲的位置,你又发现了什么?

(海陆交界处弯曲特别明显。

)这说明了什么?

(总结出规律二:

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C.自左向右描出10℃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

(亚洲陆地上有巨大的弯曲,在1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出现了0℃等温线)在世界地形图上,你发现该处0℃等温线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