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3867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docx

《初中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docx

初中数学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通常写作a/b,这里b不为零。

分数是有理数的通常表达方法,而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当然亦是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非零整数b的比(ratio),通常写作a/b,故又称作分数。

希腊文称为λογος,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

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理数是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2的平方根等。

实数(realmunber)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irrationalnumber)。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比如4=4.0,4/5=0.8,1/3=0.33333……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

比如√2=1.414213562…………根据这一点,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而无理数不能。

根据这一点,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把有理数改叫为“比数”,把无理数改叫为“非比数”。

本来嘛,无理数并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人们最初对它不太了解罢了。

利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主要区别,可以证明√2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2不是无理数,而是有理数。

既然√2是有理数,它必然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有理数就包括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

自然数(naturalnumber)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枣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

序数理论是意大利数学家G.皮亚诺提出来的。

他总结了自然数的性质,用公理法给出自然数的如下定义。

自然数集N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集合:

①N中有一个元素,记作1。

②N中每一个元素都能在N中找到一个元素作为它的后继者。

③1是0的后继者。

④0不是任何元素的后继者。

⑤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后继者。

⑥(归纳公理)N的任一子集M,如果1∈M,并且只要x在M中就能推出x的后继者也在M中,那么M=N。

基数理论则把自然数定义为有限集的基数,这种理论提出,两个可以在元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有限集具有共同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叫做基数。

这样,所有单元素集{x},{y},{a},{b}等具有同一基数,记作1。

类似,凡能与两个手指头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它们的基数相同,记作2,等等。

自然数的加法、乘法运算可以在序数或基数理论中给出定义,并且两种理论下的运算是一致的。

自然数在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广泛使用自然数。

“0”是否包括在自然数之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自然数为正整数,即从1开始算起;而也有人认为自然数为非负整数,即从0开始算起。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尚无一致意见。

不过,在数论中,多采用前者;在集合论中,则多采用后者。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将0归为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但整数不全是自然数。

例如:

-1-2-3......是整数而不是自然数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1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

例如2,3,5,7是质数,而4,6,8,9则不是,后者称为合成数或合数。

从这个观点可将整数分为两种,一种叫质数,一种叫合成数。

(有人认为数目字1不该称为质数)著名的高斯「唯一分解定理」说,任何一个整数。

可以写成一串质数相乘的积。

第五章:

本章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本章难点:

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正确运用

不等式基本性质3。

本章关键:

彻底弄清不等式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区别.

(1)不等式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的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解不等式的理论依据.

(3)分清不等式的解集和解不等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不等式的解一般有无限多个数值,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7)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由几个(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8).利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六章:

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它的解,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未知数的值,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一次方程组的两种基本解法,能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根据给出的应用问题,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三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问题的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查结果是否合理.

本章的重点是: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以及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

1.会用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次方程组.

第七章

本章重点是:

整式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对幂的运算及乘法公式的应用要达到熟练程度.

本章难点是:

对乘法公式结构特征和公式中字母意义的理解及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

1.幂的运算性质,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2.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3.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4.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5.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意义.通过式的变形,深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第八章:

1、认识事物的几种方法:

观察与实验归纳与类比猜想与证明生活中的说理数学中的说理

2、定义、命题、公理、定理

3、简单几何图形中的推理

4、余角、补交、对顶角

5、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

一个公理两个定理。

公理: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

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

同旁内角互补(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由图形的“位置关系”确定“数量关系”

第九章:

重点:

因式分解的方法,

难点:

分析多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解方法

1.因式分解的概念;

2.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图形习题)

第十章:

重点是:

用统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

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统计初步的基本知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计算、

2.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画三种统计图.

3.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与统计相关的综合问题.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通常写作a/b,这里b不为零。

分数是有理数的通常表达方法,而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当然亦是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非零整数b的比(ratio),通常写作a/b,故又称作分数。

希腊文称为λογος,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

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赞同

0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通常写作a/b,这里b不为零。

分数是有理数的通常表达方法,而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当然亦是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非零整数b的比(ratio),通常写作a/b,故又称作分数。

希腊文称为λογος,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

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理数是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2的平方根等。

实数(realmunber)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irrationalnumber)。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比如4=4.0,4/5=0.8,1/3=0.33333……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

比如√2=1.414213562…………根据这一点,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而无理数不能。

根据这一点,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把有理数改叫为“比数”,把无理数改叫为“非比数”。

本来嘛,无理数并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人们最初对它不太了解罢了。

利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主要区别,可以证明√2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2不是无理数,而是有理数。

既然√2是有理数,它必然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有理数就包括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

 

自然数(naturalnumber)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枣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

序数理论是意大利数学家G.皮亚诺提出来的。

他总结了自然数的性质,用公理法给出自然数的如下定义。

自然数集N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集合:

①N中有一个元素,记作1。

②N中每一个元素都能在N中找到一个元素作为它的后继者。

③1是0的后继者。

④0不是任何元素的后继者。

⑤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后继者。

⑥(归纳公理)N的任一子集M,如果1∈M,并且只要x在M中就能推出x的后继者也在M中,那么M=N。

基数理论则把自然数定义为有限集的基数,这种理论提出,两个可以在元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有限集具有共同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叫做基数。

这样,所有单元素集{x},{y},{a},{b}等具有同一基数,记作1。

类似,凡能与两个手指头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它们的基数相同,记作2,等等。

自然数的加法、乘法运算可以在序数或基数理论中给出定义,并且两种理论下的运算是一致的。

自然数在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广泛使用自然数。

“0”是否包括在自然数之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自然数为正整数,即从1开始算起;而也有人认为自然数为非负整数,即从0开始算起。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尚无一致意见。

不过,在数论中,多采用前者;在集合论中,则多采用后者。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将0归为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但整数不全是自然数。

例如:

-1-2-3......是整数而不是自然数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1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

例如2,3,5,7是质数,而4,6,8,9则不是,后者称为合成数或合数。

从这个观点可将整数分为两种,一种叫质数,一种叫合成数。

(有人认为数目字1不该称为质数)著名的高斯「唯一分解定理」说,任何一个整数。

可以写成一串质数相乘的积。

第五章:

本章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本章难点:

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正确运用

不等式基本性质3。

本章关键:

彻底弄清不等式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区别.

(1)不等式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的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解不等式的理论依据.

(3)分清不等式的解集和解不等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不等式的解一般有无限多个数值,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7)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由几个(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8).利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六章:

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它的解,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未知数的值,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一次方程组的两种基本解法,能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根据给出的应用问题,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三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问题的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查结果是否合理.

本章的重点是: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以及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

1.会用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次方程组.

第七章

本章重点是:

整式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对幂的运算及乘法公式的应用要达到熟练程度.

本章难点是:

对乘法公式结构特征和公式中字母意义的理解及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

1.幂的运算性质,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2.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3.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4.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5.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意义.通过式的变形,深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第八章:

1、认识事物的几种方法:

观察与实验归纳与类比猜想与证明生活中的说理数学中的说理

2、定义、命题、公理、定理

3、简单几何图形中的推理

4、余角、补交、对顶角

5、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

一个公理两个定理。

公理: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

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

同旁内角互补(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由图形的“位置关系”确定“数量关系”

第九章:

重点:

因式分解的方法,

难点:

分析多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解方法

1.因式分解的概念;

2.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图形习题)

赞同

0

|评论

2012-6-2018:

55日日9527|二级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

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bc)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

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1.4.2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2.1.1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1.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⑴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⑵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

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

等式性质2

⑶注意事项:

①分子打上括号

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3.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3.1.2点、线、面、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

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3.2直线、射线、线段

经过两点有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