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336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docx

中考试题评选语文

2014年泰安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模拟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2.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哂笑(shěn)追溯(sù)荒谬(miù)鲜(xián)为人知

B.锃亮(zèng)骸骨(hài)惬意(qiè)吹毛求疵(cī)

C.剽悍(piāo)名讳(huì)鞭挞(tà)相形见绌(chù)

D.喑哑(yīn)陨(yǔn)落炽痛(zhì)玲珑剔(tī)透

2.下列句子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暇想,翱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C.除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D.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名(明名、取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B.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C.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仔细,现写作“熟”)与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D.每有会(体会、领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

A.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适中)才是。

B.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奉承)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

C.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流淌)着一种热情。

D.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归罪)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5.下列对句子成分及主干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A.“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是句首状语。

B.“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是定语。

C.“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是定语。

D.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形象来源于大胡子”。

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B.为什么我的眼泪长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滁州西涧》)

D.天下英雄谁敌手?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铜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走去了。

B.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C.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

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

D.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诗云: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古今

,聊斋史记西厢镜。

”其中“聊斋”指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同时,傅雷还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C.对联是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其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过故人庄》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二、(共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第9~13题。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全而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交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

……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定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籍,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晚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9.对“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

B.“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

“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C.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

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D.这两件事,尤其是前一件事情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

10.对“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11.作者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12.“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不属于这句话中的“中国人”的是()

A.影片中给俄国做侦探的中国人。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C.讲堂中的“我”。

D.影片中围观的看客。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B.“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是对藤野先生的最高评价,说明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占有崇高地位。

这样既突出了藤野先生精神境界的高尚,又使藤野先生的形象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臻于完美。

C.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这些记叙和描写将藤野先生与“我”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

D.“似乎”表明的确是真的出现,不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芦花荡》选段,完成14~16题。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

②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摘下来的。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

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里为什么埋的了。

③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④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4.下列的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