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3174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docx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

蔡美玉张家港市塘桥初中,江苏张家港215600

1.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它反映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及其应用。

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为什么守恒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好新课标的精神,我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强调学生合作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

2.教学实录及点评

2.1创设情境,实验导入

师说: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让我们听听小明的疑问。

(多媒体投影小明的问题:

“蜡烛越烧越短,最后没有了,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学生观看聆听。

师问:

大家能利用课桌上的仪器和药品,为小明解开这个问题吗

生答:

当然可以。

师问:

那么请大家自选仪器和药品,开始动手设计。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完成实验后各小组交流设计方法。

学生交流得出方法:

实验步骤: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干燥而冷的烧杯。

实验现象:

烧杯壁上有小水珠生成,烧杯发烫,再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正放,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的物质。

(通过实验发现:

有的学生所用的蜡烛灯芯过长,点燃后火焰很大,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很快就烫得手拿不住,有的学生就想到将煤芯剪得很短,让蜡烛的火焰较小,罩上干燥而冷的烧杯后,现象非常明显)

[点评]:

从小明的疑问着手让学生自选仪器和药品,在帮小明解答疑问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对学生来说倍感亲切,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加上老师的指导点拨,更使得学生求知欲望高涨,从而促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与教师一起步入知识的殿堂。

2.2主动发现问题

师问: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其它物质,那么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又有什么变化呢物质的质量变化与什么有关呢

生答:

可能与反应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有关。

师问:

那么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3学生猜想

学生猜想

1.发生化学变化后,总质量变小;

2.发生化学变化后,总质量变大;

3.发生化学变化后,总质量不变。

师问:

那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生答:

用实验来证实。

师问:

要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必须要用到什么仪器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来证实呢

生答:

需要天平,用于称量。

不采用燃烧实验:

因为燃烧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不便于称量。

可以采用O2、CO2的实验室制法,最好选择常温下进行的实验。

[点评: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减少探究的盲目性,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学生也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2.4确定探究内容

师问:

对,选择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或生成沉淀的实验便于我们探究,那我们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答:

1.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何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何变化。

[点评:

确定探究内容和实验方案,这样的实验探究才会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2.5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一: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师说:

请大家根据课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探究实验一的方案,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老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学生交流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适当地补充,修正和完善设计方案。

学生实验、确定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

(2)锥形瓶内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放在天平的左盘,再用镊子取出几块大理石放在锥形瓶的旁边,称出左盘的质量。

(3)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入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倾斜,小心将大理石放入,以免酸液溅出)

(4)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师说:

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探究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分析得到的实验结论。

师问:

通过这个实验,可得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何变化

甲生答: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说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变小。

乙生答:

我们认为无法判断,因为我们考虑的是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何变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会生成CO2气体,CO2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

所以天平向右倾斜。

师问:

看来这个实验设计得不够完善,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将产生的CO2收集起来呢

生答:

塞上橡皮塞。

师问:

塞上橡皮塞后,产生的气体越来越多,也会将橡皮塞顶出,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生答:

套上塑料袋或套上气球,将产生的CO2收集起来。

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

(2)锥形瓶内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镊子取出几块大理石放在气球内,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装有大理石的气球部分挂在旁边,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左盘的质量。

(3)将气球内的大理石放入锥形瓶中。

(4)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探究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分析得到的实验结论。

师问:

看到气球有何变化天平指针有何变化

甲生答:

看到气球逐渐变大,天平指针略向右倾斜,由此看到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还是变小。

乙生答:

我们认为还是无法判断,CO2是收集起来了,但我们都看到在气球变得越来越大的过程中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得也越大,也许是由于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气球越大,浮力也越大,天平指针越向右偏。

师问:

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们能否将实验稍作改进,再进行天平的称量呢

生答:

气球拿掉,只能塞上橡皮塞,只需将产生的CO2气体吸收掉,用什么来吸收呢

生答:

我们学过CO2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固体和水,利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

[点评:

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也许课堂显得有点嘈杂,但学生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加强合作,符合目前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在探究之前做出周密计划的重要性,知道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的必要性。

师说:

请同学们把教科书翻到96页,看图4-14,按图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探究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分析得到的实验结果,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点评:

活动过程中小组内学生分工明确,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全面锻炼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增强主体的自主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

学生的探究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探究实验二: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前后质量有何变化

师说:

请同学们把教科书翻到96页,看图4-13,按图进行实验。

确定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

(2)锥形瓶内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将装有单孔橡皮塞的胶头滴管吸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塞上锥形瓶,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左盘的质量。

(3)将胶头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

(4)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探究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分析获得的实验结果,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师说:

这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得出的结论,人们把这一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拉瓦锡生平事迹和科学研究工作,以信息快递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以便学生更好地向科学家学习。

[点评: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并尝试实验,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探究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6实验结论

(投影)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生答:

1.必须是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的规律:

2.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7实验思考

师问:

为什么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播放模拟“水的分解”的课件。

生答: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中的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

投影:

 微观宏观

           原子种类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原子个数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分子种类改变

物质种类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物质的体积可能改变

[点评:

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运动来看宏观物质的变化,从本质上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8知识的拓展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铜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增加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A+B=C+D,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gC,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___

3.若A2+3B2=2C,则C的化学式为()

A.AB2B.AB3C.A2BD.A2B3

4.某纯净物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5.若12g的碳跟32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_g二氧化碳。

若6g的碳在18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g,剩余____:

____g,为什么

6.KClO3与MnO2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问生成氧气____g,同时生成KCl的质量为___g。

[点评:

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形式,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9互动连心驿站

1.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表情来回报这节课的话,你会选择以下的哪一种呢

2.在这堂化学课上,你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能作出客观的评价吗

A.掌握得很好B.大部分掌握

C.基本掌握D.没有掌握

3.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最让你欣赏的是哪些方面

A.教师的语言表达B.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C.新课的导入设计D.对知识点的讲解思路

E.除以上之外,如果你认为还有,你能大胆告诉老师吗

[点评:

在课堂上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因此我在本课教学评价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互动连心驿站),意在让学生认识和接受新的评价理念,让师生走向一种和谐平等美好的教学境界。

2.10课外延伸

寻找生活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例子,把信息反馈至媒体交流平台:

jstqcmy@163.com

2.11结束语

师说: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段话(多媒体播放这段录音):

课堂——

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战场;

是演绎我们心理生活的园地;

请你在这里把知识的战车加满油!

3.教后反思

本课基本上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本课的开放程度较大,大多数内容都是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是做一些引导和铺垫,所以不可预见性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的内容多,交流的机会也多,作为老师必须控制好有序的动态的课堂教学局面,何时讨论何时交流,怎样做到一张一弛有条不紊,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运用灵活的教学技艺,把握好教学的时机。

(2)由于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何及时指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其他同学共同合作,共同提高,恰当控制好教学的进度,这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