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3116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docx

当今我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

当今中国医患矛盾的成因经济问题是核心还是观念问题?

1、所以说题目有问题,不过非要说的话,观念因素更大一些。

医生认为自己只不过在打一份工,病人认为自己付了钱就要享受到对应的服务,都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一方面是职业的神圣性、公益性,另一方面是服务的难度、复杂性,即没有一个病是包治的。

2、我一XX看了下医患关系。

于是感觉没什么可说的了。

额外提的一点是,如果看病不用钱了,大夫医不好病人就不会被骂了么?

答,大夫医不好病人的确容易被骂,但这是正常的。

大夫有过错就应当被指责,这个现象不根属于我们讨论的两种情况。

与现在的“医患关系”无关

3、必须是经济问题,患者为什么要就医,是为了看病,看病就需要花钱,这和我们买东西是一样的,我花钱买一斤苹果你给我一斤,这是应该的,可是我花了一斤的钱给了我八两,那我就要打你了,但是我不花钱你给了我一斤半斤苹果,我肯定很高兴,觉得你人特好,看病也是一样,假设一个人得了尿毒症(虽然有点狠),需要花几十万,有了国家补贴你不用花钱,病人没治好去世了,你再怎么没有文化你还会去打医生吗;而你自己花了几十万病人治好了,你半辈子的积蓄没了,你最后还会埋怨医院是个吃人的地方呢

4、好吧,既然楼主问我,我就先回答一下医患矛盾是什么,否则连这个问题尚不清楚,就开始辩论医患矛盾的起因,显然是不合逻辑顺序的。

我大致认为,医患矛盾主要体现在2点:

一、诊断

以患者的角度去医院就医,总是认为医生理所应当的给出准确无比的诊断。

以医生的角度给患者诊断,给出的无非是建立在已知条件下的经验判断,从逻辑天然性上,即不可能确保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二、治疗

以患者的角度接受医生的治疗,总认为医生就应该药到病除的帮助患者康复。

以医生的角度治疗病患,无非是极尽个人能力帮助患者解决病情,至于解决得怎么样,受制于各方面因素,无论从主观和客观上,都不可能保证确实给出准确、完善的治疗。

这里,我也举例一个著名电视剧《白色巨塔》的例子:

财前当时依据一个X光片和病患的个人情况给出一个患者为【肺炎】的诊断结果,但实际上该患者患的是【肺癌】,最终这个官司贯穿了整个后半部剧情,我个人始终认为,财前依据一个现有材料做出一个诊断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但凡以事后结果翻查之前的诊断,那么医生岂不是总会被扣上【误诊】的帽子。

这一点在第一次出庭之时,当时日本医学泰斗说了几乎和我完全相同的观点。

当然,若想避免这一点,其实也不是不能,就是给患者开一个天价的检查,诸如PETCT、病理穿刺都做一遍,医生完全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判断,自然几乎不用担责,但是这种情况真的很好吗?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走的就是这一步。

并且也给患者带来了惊人的开销。

所以我基于这个观点认为,观念问题。

对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医患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社会、患方、医方等多方面医生导致了医患矛盾和纠纷的产生。

当前中国式医患关系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医患关系模式转型、医患紧张关系的扩大化与医患关系影响因素多样化等新特点,同时,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医患双方的心理特点、社会舆论导向、诊疗结果的预期与患者知识结构的变化等也成为新时期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形式。

日趋加剧的医患矛盾及纠纷不仅妨碍着医院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何正确认识目前的医疗现状,找到化解医患矛盾的钥匙,使医患关系回归正常的轨道,是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医患关系医疗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一、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是以医务人员、医院为医方,患者、家属为患方,自然形成的自愿结合的一种社会人际关系。

[1]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权利的重视程度和医疗需求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深化,医疗市场利益化,医患利益冲突,医患关系出现紧张局面。

[3]近10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4]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

74.29%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47.35%的医务人员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13.28%的医务人员认为当前执业环境“极为恶劣。

[3]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13年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

[5]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医院有医患纠纷。

另一项调查显示,73%的医院出现了医务人员被威胁、殴打或辱骂。

59%的医院因患者对治疗不满发生过“医闹”现象(如院长或医务人员遭围攻、威胁)。

[6]目前医疗纠纷的现状可归纳为“纠纷多,类型广,索赔高,处理难”。

[7]

二、医疗纠纷不断加剧的现实原因分析

数据显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政府(33.55%)、医方(24.1%)、双方缺乏沟通(19.22%)、患方(8.79%)、媒体(7.5%)以及其他(6.84%)等因素。

[8]总体看,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频发的医患冲突已经引起各方的重视,但是细化其表象,找到引发隐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非单纯的费用问题,其症结来自与专业认知、技术发展、沟通协调等诸多层面,所以必须进行多维度的协调与制度改善才能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从而缓和医患关系。

[9]总的来说,导致医患关系复杂化的因素共有以下几点。

(一)医疗费用因素

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担负医疗费用比例过高,给大多数人特别是贫困人群带来巨大医疗压力,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是目前大多数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3]有调查显示,有35%的患者认为医疗费用过高、不合理。

[2]药品器材价格虚高、基本药物目录不合理、药品统一采购和医药分开等是导致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的主要因素。

[10]过高的医疗费用无疑给原已身心受创的患者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的患者心情容易激动,医生任何一项另患者不满意的举动都可能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

患者自付比例的增高,部分医疗纠纷可以说是患方经济负担的转嫁。

[4]

(二)医者因素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医德和医术在影响医生形象方面起重要作用,分别占72.37%和17.83%,但以医德为重。

说明,在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人们对医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某些医院领导忙于抓经济,忽略了科学管理和医德医风教育,[7]导致个别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缺陷及失误,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质量欠缺,责任心不强,医德医风出现偏差,造成患者权益损失以及首诊负责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违反医院规章制度、临床诊疗规范及实践指南。

[12]以至在诊疗中发生误诊误治、延误抢救、操作失误等失误,由此引发责任在院方的纠纷。

[4]部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耐心不够,未充分重视患者,还存在“生冷硬顶推”等现象,损害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12]除此之外,不同医生的诊疗思路不同,有时会对同一病例持不同的诊疗思路,这让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

此外,研究表明,如果医生认为自身收入水平较低,其将会寻求其他方式进行补偿,如收受红包、回扣、开大处方等。

这种由个别医生引起的不信任正逐步演变成“集体不信任”,使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受损。

而部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医疗行为不规范之处在细节上授人以柄,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给纠纷的发生带来隐患。

[11]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医患关系有密切关系。

心理健康欠佳会影响医护人员处理、应对和协调医患关系的能力、技巧和方式,医患沟通就会出现问题,这些均会导致其心理压力剧增,并可能激化医患矛盾,有些恶性医疗事故的发生可能与医护人员的不良心理健康状态有关。

[6]

(三)患者因素

在公立医院市场化运作体制背景下,患方的利益诉求渐进泛化和复杂化,不再是单纯地追求恢健康和延长寿命,他们也希望选择最好的医师、享受最好的服务、服用最好的药物、少花钱或不花钱、参与诊疗决策、获得尊重关爱以及提高生命质量等利益诉求。

[10]在医疗领域里,患者的病人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心理上的无力与弱小感,进而对医生产生一定的依赖情绪,同时,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容易将诊疗过程理想化,忽略诊疗过程与医患关系中患方应承担的责任,部分患方只看重诊疗结果,不看过程,一旦出现疗效不理想,患者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完全忽视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劳动付出和自身体质问题,把原因推卸到医生的技术差、治疗水平低或者其他医护人员的照顾不周和医德问题上,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甚至对医生产生抵触、攻击心理。

[13,14]患者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其行为方式,少数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会为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做出利己行为。

患者普遍缺乏医学知识,容易被媒体不客观评价所误导,形成对医疗行业的不良印象,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过去也有所下降,加深医患矛盾。

[11,14]

(四)医患沟通因素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及诊断治疗进行的信息交流,所交流的信息包括疾病诊治内容,也包括同疾病诊治相关的心理、社会等相关因素,[15]是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病人及其家属在信息、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是医生和病人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

[16]资料表明,大多数医患纠纷并不是由于医疗技术差与医疗质量低而引起的,[14]目前90%以上的医患矛盾和纠纷源于沟通不当或未进行有效的沟通。

[15]很多医院职工过分看重医院和自身利益,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并没有将患者的健康置于首位,[17]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患者人文关怀意识缺乏;沟通技巧缺乏;人员编制不足,造成医患沟通时间受限;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不能换位思考,出现沟通障碍,同时很多患者也对医院和医院职工存有偏见,不能真正理解医生的付出和现代医疗过程的复杂性,沟通的不畅导致不信任的状况加剧。

[15]这种医患之间缺乏沟通的现象导致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让患者不能正确理解和面对治疗过程中的意外,[1]最终促使医患关系恶化,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18]

(五)专业性认知因素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的概念来自信息经济学,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

[19]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同时其专业性质较为突出,医疗人员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专业的医学知识是患者所不能达到的,其从选择医护职业开始就已经从专业的角度开始学习相关知识,[9]而部分患者缺乏一定的医疗知识,对医护知识的获得多数是听说或者网络,而不专业的信息,不了解医学的特殊性。

[9,14]疾病治疗所需时间具有不确定性,除了医生的技术和药物因素,医疗服务对象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同一种药物或者疗法对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效果。

据资料显示,国内外一致承认医疗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之间。

[14,20]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更加重视,患者在就医时对疾病诊疗过程及效果普遍寄予较高的预期.一旦诊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高额医疗费用的压力下,便会提出维权主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13]另外,医患从对疾病和死亡的看待较大存在矛盾,疾病的发生时不可逆转的,其发生、发展、治疗等都是建立在客观和科学的基础上的,医护人员对待疾病和死亡等较为冷静与客观,而患者则是存在恐惧和无奈等心理,所以主观上会产生消极情绪,而一旦治疗出现反复则认为医护人员的治疗存在问题,所以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9]

(六)媒体因素

当今,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介质,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了新闻透明度,然而,一些媒体为谋取舆论效应,对于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夸大、失实的报道,使舆论导向偏斜,医患紧张关系加剧,整个医务人员的形象受到损害,信任度下降,矛盾尖锐与扩大化,导致医疗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由个体扩展至广泛。

缺乏客观、公正基石的舆论目标导向,过度加重医疗行化,会大大破坏整个医疗群体的公信度。

[7,13]伤医事件网络舆情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聚啸,甚至出现线上、线下联动,引发公共安全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由于医疗机构应对网络舆情经验不足,对网络舆情缺乏必要的正确应对,医疗机构响应的层级不恰当,对外信息发布口径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以及信息不透明,缺乏引导舆情走向和化解矛盾的技巧和能力,使医院的公信力严重受损。

[21]也正因如此,早在2010年,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就刊文认为我国媒体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当年的哈医大杀医惨案发生后,在“新闻1+1”节目中也深刻反思了媒体存在的问题。

[22]调查显示,有13.2%的医务人员认为“社会舆论”对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持此种观点的医院占7.8%、患者占5.5%。

[23]

由于我国却缺少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媒体的行为,一些媒体不懂医疗却一味谋求“眼球效应”,[11]有意无意选择“医强患弱”报道框架;构成了偏离真实的“拟态环境”,有失客观公正;过分迎合患者,片面追求点击率;报道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解析,导致受众对医方形成“偏见”和“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丑化了医疗行业的形象,激化了医患矛盾。

[24]这种没有生命力的报道,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倒会误导社会舆论,恶化医患矛盾,甚至激发患者一方采用极端手段伤害医生、干扰医院工作秩序。

[22]

(七)医院管理的体制因素

医疗投诉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的集中体现,也是医院改善医患关系的突破口。

根据医院整体的投诉情况来看,目前医院在投诉管理工作上有待进一步改善。

调查结果也显示,随着医院对投诉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医院接收患者投诉的情形明显呈下降趋势。

[2]医院机构自身服务低下,管理不善集中表现在[25]①医院提供的综合服务不够人性化,如医院环境设置欠合理,门诊或有关科室指示标志不清晰等延长患者就诊时间。

②部分医院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合理收费,也易引起患方不满。

调查显示近年因收费引起的纠纷占全部纠纷的37.95%。

③医院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医院对医疗纠纷处理不及时、不重视,院方的推诿和默然使医疗纠纷失去处理和控制医患纠纷的最佳时机,导致医患矛盾的进一步升级,并且部分医院法律意识淡薄,为求稳定常常以经济赔偿的方式平息医疗纠纷,无形中助长了患者闹事的势气。

[20]另外,在突发性公共关系危机面前,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沟通机制,在处理相关事件时疲于应对,效果甚微,进而导致医院信誉度受损、医患矛盾尖锐化。

[13]

(八)政府因素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阶段,更加成熟的市场模式被引入到医疗行业,此时医疗的系统中出现的一些经营模式已经改变了社会对医疗机构公益性的认知。

[9]现代医院的主要收入源于三部分,分别是政府的财政补助、药品的差价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

[25]有关资料显示,而我国的财政补助仅占GDP的4%,对于医院而言,这样的局面根本不够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不得不寻求其他两种途径。

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公益性淡化和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降低。

[9,25]同时我国现在的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着医疗保障覆盖面窄、公平性差,城乡居民卫生资源占有程度差距巨大及城镇地区不同群体间卫生资源占有程度显著不同等许多问题。

[1]另外,由于政府对于包括传染病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不足,以及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低,缺乏公平性;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政府监管不力等也间接的增加了不必要的就医次数,医患纠纷也自然随之增加。

[11,25,26]

目前我国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制体系尚不健全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针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立法还很不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还有很大缺陷,而不健全的法律体系很难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医疗纠纷。

[1]医患矛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社会的一个表象,但当从一个个案例中深入挖掘探寻后可以发现,医患矛盾的最后归宿仍是我国日益僵化的医疗体制。

作为表象的医患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和未来的走向,而更深层次的医疗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危害是将决定我国医疗卫生的大方向和发展。

[25]

(九)其他因素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医患双方的动机并非单纯的。

[27]患者希望看病不难看病不贵,同时要求医疗服务的质量,对自身人格的尊重,知情权、隐私权的保护、享受到作为被服务者的待遇—医院及医生的卓越服务。

医院运行与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不仅在治病救人的理念和职业道德的指引下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个人利益的影响,医生则得在治病救人的情况下去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包括提高收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乃至社会地位等,并且医院中还存在一些受社会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不当行为和过度医疗。

[26,27]另外,医院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患者躯体的关怀,而且还要对患者心理的关怀和生命的终极关怀。

[28]一方面是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和职业情感受挫而无力付出更多的对患方的情感支持,另一方面,患者由于病痛而身心皆损,需要更多的安慰、理解、尊重,但不易得到满足。

这是医患双方情感特征的差异和矛盾。

[26]

三、缓解医患矛盾的可行性方法

(一)合理规划医疗费用问题

医疗优惠首先,对弱势群体分级,根据弱势群体的分级高低对医疗费采取不同的优惠率。

其次,根据医疗费花费的程度划定不同的标准。

再次根据病种的难易程度适当优惠医疗费用,最后,根据家庭收入的多少,适当减免医疗费。

从这四个维度对弱势群体进行医疗费优惠,能很大程度的减轻民众的医疗负担。

[25]另外还要尽快完善现行的医保制度,最大限度的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29]

(二)改善医务人员形象

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尊重病人,做到一视同仁;树立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时刻牢记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

[11]在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中还应提供其医风医德的教育,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努力培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真正承担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9,11,12]

医务人员在行医的过程中,以及医疗文件书写形成和整理保管等环节上,都要有法制观念,接受良性约束,注意保护医院和自己,既要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设法将病人治好,又要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之中,使自己蒙受损失。

[7]另外,医生要有积极开放的思维,用宽广的胸怀对待患者,依据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人性化思想,积极让患者了解和参与医疗活动,使医患双方都成为参与诊疗的主体。

医护人员要自觉站在病人的角度,从转变服务意识入手,用仁心仁术真心诚意地为病人提供优质一流的服务,把“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变为现实。

[7]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当前医学院校的培养模式对其整体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文情怀,对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有着长远意义。

[11]

(三)提高患者素养

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平等参予合作的医患关系。

医院要尊重患者的权益,提高服务质素;患者及其家属要尊重医务人员和遵守就医道德,调整就医心态,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避免盲目跟风以及某些媒体的误导,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用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疾患。

同时,还要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化解误解性纠纷。

[7]

(四)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熟练的沟通技巧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前提与载体,沟通中的不同主体都应本着有效沟通的宗旨,换位思考,减少沟通障碍。

[7,19]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主动加强医患沟通,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增进医患间的信任,理解。

[2]真诚的态度是医患沟通的基石。

为此,医者要自觉做到用真诚和爱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高尚医德。

医患双方彼此平等交流,双向沟通,让患者感到踏实和信赖,而这需要彼此双方相互平等与信任、理解与尊重。

[19,30]另外,医生还要进行持续、多次地进行沟通,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尤其对一些病情复杂可能出现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患者,医生在与患者沟通前应组织病情讨论达成共识后再进行沟通,并在病历中及时记录,使诊疗过程严谨、科学和规范。

[7]医院等相关部门应尽力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尽力保证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做到细致深入,增加医患之间的沟通频率,可以建立相关沟通制度,让医护人员在病患治疗期间做到多询问,多解答,在治疗的前中后期分别进行细致的解释和说明,让患者可以了解更多的治疗问题和技术等。

[9]另外,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满足新时期的人才需求、满足患者的需求、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和医疗工作的需要,也应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31]

(五)规范媒体行为

媒体必须加强行业监管,谨守职业操守,增强自身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14]还应深度反思自身报道惯性和偏见,对从业者专业主义缺失和报道框架的简单粗暴深入纠偏和改进。

在报道有关医患关系类新闻时,以构建健康医患关系为导向,公正、中立地呈现事情真相,[24]平衡正负面报道,丰富正面报道主题,加强深度报道和评论,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5,32]为推进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营造客观全面的舆论氛围。

[24]另外,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的时候应该吸纳多元信源,尤其是多听取来自专家以及专业人士的理性分析,引导患者与公众客观、理性地对待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

还应加强医疗行业的深度报道,引导公众从宏观层面理解医患矛盾,开阔新闻报道视野,增加对欧美国家医疗体制的报道等等。

[8]

(六)改善医院管理制度

从医院管理角度,强烈建议医院建立医患沟通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对新入职的青年医生、住院医生的医患沟通培训,及早干预和塑建其良好的沟通习惯,完善病人反馈评价设计和医生评估考核体系,促进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持续提升。

[33]医院在受理投诉时,应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对投诉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在管理上及时做出调整,避免医疗纠纷。

[2]心理治疗辅助手术药物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医院还应建立心理(精神)治疗科室与医患关系办公室,健全医院科室建设,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将精神状态不佳的患者甄别出来,重点看护与服务。

[27]为了满足医护人员对医学信息资源的需求,得到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增强其信息评价及信息处理和信息内化能力,医院图书馆要围绕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状况、专科设置与分布情况,进行全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从而形成优秀的医院文化。

[16]另外,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医疗机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科学的制度培训,使医院管理者立足专业知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妥善协调医患关系,以积极、从容的态度应对各种突发医疗安全事件与医患矛盾,正面地引导媒体舆论导向,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氛围。

[13]

在医院管理中加入人文关怀理念,引导教育医院职工开展人性化医疗服务,是当代医院发展与医学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

[13,17]韩鹏等认为医务人员对患者倾注人文关怀是也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最重要的对策。

改进人文服务的措施一方面要对医院环境的美化和改善,改变患者的就医感受。

另一方面要在日常医院管理的相关培训中加入医学伦理、医学人文教育等相关课程,并且,将人本理念渗透于医院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中、落实于日常医疗服务的细节上,促进以诚信、关怀、理解、包容为主导的传统医学文化精髓与现代医学人文思想有机结合,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和技巧,使医院文化在实现医患和谐的道路上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