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2634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docx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

中国远古文明之西来说

摘自:

苏三的新浪博客2006-11-14

首先是文化判断,然后才是学术判断

大家知道我不是做学问出身的,我认为我是从大的文化角度来着手这一问题的。

至今我都认为我是一个文化呼吁者,而非一位学者。

我本科是学英美文学专业的,我先是接受共产主义教育,成为一个初步的国际主义者,然后进入大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然后开始反省中国的传统文化。

经过一段比较迷茫的日子,最终我成为一个比较清醒的国际主义者。

西方理性与科学精神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基础使我看待许多与中国有关事物时,我可能都会相对客观、理性一些,起码民族情感不能左右我的判断。

在严肃的学术问题上,我一般不会有民族主义倾向,这是我的优势。

中国相对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总体上不太自信,所以自卑,自卑然后又自傲,最后自大,这种扭曲的情绪反映在历史学中时会产生许多不应有的歪曲,对这一点从上大学时就开始有所警惕。

这个立场与警惕使我最终走上与主流不同的学术道路。

我开始具体这个研究非常偶然,但也是一种必然。

我曾经非常喜欢世界史,从年轻时就希望了解世界文明的本源,但那时与今天所想有本质的不同。

大学毕业后,曾准备过一年考研究生,专业就是"世界史"。

我让一个同学提前替我报名,竟然因报名失误使我痛失了这个机会,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报考过,因为我当时只是想调换工作,不过后来学习过2年《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我想年轻时对历史的学习愿望与兴趣可能一直隐蔽地伴随着我,那么在知识材料的积累上面对我都是个不错的方向。

到了21世纪,我在外企上班,"心在曹营心在汉",特别想读书、写字。

最后没办法解决冲突,就狠心辞职了。

这是2002年夏。

辞职以后就天天上网查资料读书写字,渐渐有一些出版社喜欢我的文字,这给我很大的鼓励。

我先是写了几本杂文与读书笔记,并没有什么方向性,但总体看我还是喜欢历史与社会学,越来越不喜欢文学等虚构的文字,尽管我的专业还算是英美文学。

我实际上是从三星堆问题介入文明探源的

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三星堆的一本资料介绍,我突然怀疑对其文明根源的解释来。

非常巧的几件事情凑成了我的继续深入。

我辞职后相当长时间一直沉浸于人类宗教史对于不同地区的文明影响研究,并且我自己突然感兴趣把全球的神话系统结合宗教历史给过了一遍,连非洲的都没有错过,这样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知识面。

这个时候我再去看三星堆的东西,我的怀疑加深了,问题扩大了。

我开始搜集资料论证我的怀疑,这个怀疑好比是揭一个大疮疤,非常惊心动魄,,既兴奋又疼痛,当我知道相对的真相时其实是很很恐怖的,因为它将牵涉到全人类文明的根源问题。

难道这么大个话题真的能由我来揭示吗?

你不解释全球的文明流向问题就无法解释三星堆的问题,那不应该是一个单独孤立的文明现象啊。

很快我就根据中国人文学科的状况得出了令我自己震惊的判断,我认为学术界集体对这个问题有意或无意作弊的可能是有的,但当时不是十分肯定。

现在已经非常肯定就是如此,只是大家不说而已。

集体在维护一件“皇帝的新装”,有人在装糊涂,也有真糊涂的,而且后者为多。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许多话题大家以“敏感”来概括的话,就全部都保持沉默了。

那么从后来我遭遇到的各方面压力看,证实了我的这一判断。

“中国的文明源”问题是一个学术禁区,大方向已定,一般都得跟着走。

但我的科学素养告诉我,无论阻力多大,原因有什么,科学不能有禁区,历史也不能歪曲。

遭遇的最大阻力

通过网络调查发现一般中国人不能接受有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外边,而非文学描述的“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这让许多人非常不安。

我其实是可以理解这种情感的。

但是,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一门科学,必须以真相为追求目标。

这候是我年轻时奠定的国际主义精神起了重大作用,在科学面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应该一视同仁,没有区别。

这使我非常坚定地走了下去。

网络上有铺天盖地的咒骂,曾经有位网站的记者因为转我的文而被骂,压力实在太大他最后就把评论给关闭了,还把他吓得要命。

我不知道大家面对舆论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别如此之大。

我面对这些舆论压力时显得相当“镇定自若”,这可能也与我的西方文化教育背景有关。

西方文化天生就是一种争鸣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低调、不争论,一个声音。

我天天在受咒骂,但我觉得我不是特别受这些的干扰,舆论对我不构成根本的压力。

因为中国是个落后国家,所以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整体中国人的认识偏差与误解是肯定的,所以被广泛咒骂误解也是事先就该有所准备的。

假如其民众先进开放,那么这个国家早就该是个相对先进的国家了。

所以,在中国要做开拓性的学者首先就要过心理关,甚至讲大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精神。

后来《百家讲坛》找了谈了几次,象是碰上了烫手山芋,很想做,但又怕,最后说还是太敏感,暂时不能做。

我的书在出版中也受到了责难,其中《向东向东再向东》这本书今天处于半禁状态,上面发文,说我的书是“坏书”,我问“坏”在哪里?

不知道。

《求实》杂志今年(06)6月发文把我的研究称为“历史虚无主义”。

今年6月在CCTV制作了一期讲述三星堆的节目,在预定9月播出的当天被临时给掐了,据说是收到命令,要保护学术权威;为什么不是“捍卫真理”而是捍卫权威?

这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了。

所以,面临这些压力,反而我最初的疑问一步步消失了,我知道为什么主流的错误结论可以畅行,而我的研究却受到种种奇怪的干涉与责难,情况非常清楚。

一切都说明,文明起源的研究是个禁区。

我是体制外的人,体制内的人只提出了中国文明独立起源于中国。

为什么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有着不同的结论,这是个极大的疑问,并且为什么我的研究会受到不正常的干涉,谁都明白这是为什么。

我越来越从文化大环境上判断,我才是正确的,原因就是:

我是自由的,我的学术是自由的。

不自由的学术,不可能是正确的。

现在来说说“西来说”这个理论的发展脉络

大家知道,考古作为一门科学提出来只有短短的300多年的时间,而中国开始拥有考古学也只有70多年的时间。

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建立都是由西方考古学家或一些西方专业人士建立的。

或许一些人会认为西方人在中国开辟考古学会不会产生对中国的歧视,或者不够客观等问题。

我想,这个可能是有的,但是假如了解西方文化或了解西方知识分子这个疑问就不会特别大。

我认为西方人的科学素养整体是比较高的,他们的知识分子对待真理和真相的勇气和理性我认为是比中国学者整体要强一些。

或许这是因为他们有相对自由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环境,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正赶上英国与阿根廷打仗,我们的英国老师就在课堂上骂自己的国家不对,这在中国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接触多了,会对西方知识分子有一些初步的把握。

所以对于最初西方人提出来的“中国文明西来说”我就会比较理性地看待,就不会简单地因为那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就马上否定。

关于“西来说”有一个浅薄的误解,以为是西方人高抬他们“西方”,实际上所谓的“中国文明西来说”中的“西”并非欧洲的“西”,而是多指地理上的中国之西,比如中东两河流域,或者西亚、中亚等地,与欧洲的“西”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第一位提出这个“西来说”假说的是一位来华的西方工程师,他到中国帮助北洋政府采矿的,叫安特生。

他也是个瑞典地质学家,他以发现“仰韶文化”而闻名,并且他以仰韶文明中的“彩陶”与外部的联系提出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联系。

注意这个“西方”不是欧洲。

由于当时中国这方面还没有专家,都是学生,所以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理论。

在袁世凯登基的时候国歌上“华胄从来昆仑巅”,里面就提到祖先“西来”的问题,昆仑就在国边了,再差一点就出边界了。

当时大家也没觉得怎么不好,因为我们连祖先是猴子的“进化论”都接受了,那么从哪里来应该不是问题。

大家应该注意当时是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大汉族为主的民族主义情绪大概与后来还有很大不同。

另外,这段时间社会混乱本身给思想学术自由提供了空间。

到上个世纪下半叶,中国情况就完全改变了。

西方专家全部从中国撤走了,言论空间一下就萎缩了,说什么都与政治挂钩,什么话题都敏感,到“文革”时期最极端,“西来说”的彻底覆灭正是在“文革”期间的70年代前后。

应该说明的是,与“西来说”并存的其他学说肯定有,比如“中国文明独立起源”,这样的并存与争论我认为很正常。

但“西来说”在“文革”时期的销声匿迹却不正常,因为当时就有人认为,提出“西来说”是“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这样的大帽子谁也担当不起。

但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学说,确实还是有些所谓“学术”起因的,最明显的是殷墟的挖掘。

有些很蹊跷的事情需要讲一讲

殷墟的发掘是个改变“西来说”的关键转折点。

按说是从100年前甲骨文发现殷墟就已经引起大家注意了,但真正有重大考古发现却是妇好墓在1970年代的挖掘。

按说这个挖掘是可以提供更多史料根据的,但看大家愿意往哪方面读解了。

当时的读解是这样的,由于西方国家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夏商周“三代文明”,认为那只是中国的传说。

妇好墓的发掘成果非常轰动,似乎一下就把西方人的否定给颠覆了。

就是说:

你看我们中华文明是源远流长的,比西方人推想的要长。

本来这与“西来说”没有直接关联,但这个发掘却捎带着连同“西来说”也给压下去了。

中国的“三代”是否成立,与他们是否“西来”并无必然联系,因为仰韶文化的开端很早,在5、6千年前,殷墟却只有3千多年的历史,后来的当然不能证明早期的。

当我们现在再来鉴别“西来说”与殷墟的关系时才觉得,其实妇好墓的考古结果更多地证明了中国文明的西来可能。

有关这方面大家可以看看拙著《历史也疯狂》,里面讲得比较清楚。

比如,从里面的人物雕刻头像上一看就是多民族多种族杂合,甚至有非洲人与欧罗巴人种,特征都非常明显。

另外,那里出土大量贝壳都只能来自遥远的地方,比如阿拉伯绥贝有几千枚,他们最近的产地也应该是中国南海、台湾、广东一带,但也出产于东南亚等地。

这说明古代人的交流非常广泛,远距离文明传播完全是完全可能的,古人并非静止不动。

但一般反对“西来说”的根据之一就是,距离太远,不可能成行。

事实证明几千公里的迁徙与旅行对当时的人是可能的,不过我想那应该多半是大的组织行动。

最重要的是,殷墟中的“车马坑”证明了东亚地区的文明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现在中国专家已经逐渐在学术上正式承认,车的发明在西方,不在中国,马的最早驯化也在西方。

二者的最早出现和使用也就是大约4、5千年前就开始了,而大约3300年前的中国妇好墓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考古证据。

如此重要的证据充分说明了东亚文明的源头可能来自哪里。

“历史是条狗,谁牵跟谁走”。

不同的时代,人们选筛不同的证据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历史的讲述中充满了类似的片面筛选。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逐渐接触到许多专业人士,他们告诉我越来越多的“筛选”,我听说有些明显会打破“中国文明独立起源”的东西还被故意隐藏起来。

假如到边远地区,在考古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眼龙”倾向:

只看当地与中原内地的联系,他们被分析得请清楚楚,假如问到当地与很近距离的外国的联系,一般的回答都是:

我们不做那方面研究,太敏感。

考古与历史学在今天都是如此。

我到过一些边区,非常难以理解今天的学者怎么还是如此行事。

我很难理解这怎么能给出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

比如云南,那里的考古多讲与中原的联系,但问与之更近的东南亚联系,一般就是没有答案,最多也是讲我们的文明怎么传播到他们那里的。

曾经有明白人说:

中国文明起源肯定是西来说,体制内的学者们继续下去等于是浪费生命。

所以个别学者最后就离开这个行业下海经商了。

中国历史充满了谎言。

为什么我一个业余爱好者竟然会似乎很容易就在中国解开了一个迷案?

因为纸包不住火,因为我是第一个揭示谎言的人。

我并不比别人更聪明一些,只是我了解中国的文化环境而已。

有人说,即便事实就是“西来说”,现在挑明了还有意义吗?

我说当然有意义。

要知道,我们经常为一些课题千百万地投资,难道花那么多钱仅只是为了维护谎言?

假如历史事实能指出我们曾经的祖先来自哪里,我们作为子孙后代为什么对祖先的“真实历史”漠不关心?

难道我们永远应该对着一些神话故事去顶礼膜拜,为什么不能寻找到真正的祖先?

更重要的是,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假如我们知道文明的一般传播规律,我们就不会提出什么“自力更生”的荒唐口号来。

假如我们知道文明一直是外来的话,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永远坚持改革开放、保持开阔的眼界。

否则,假如“文明独立起源”是事实的话,我们当然就有理由进行闭关锁国的“自力更生”了。

所以“文革”时期的“自力更生”的大气候下得出“中国的文明独立起源”并不意外。

那么今天开始重提西来说也非偶然,开放使然。

我们常常“以史为鉴”,所以研究历史才有价值;但假如我们给出的历史结论是歪曲的,是随意的,而非事实的,那么这个镜子本来就是歪的,研究历史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只要是研究历史就必须给出真实的历史而非虚假的历史。

这是必须坚持的。

我的第一本书是《三星文化大猜想》

此书非常粗糙,有许多错误,但大方向却出乎意料地准确从后来看,而且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文明传播规律模式。

这个规律就是,在远古时期人类非常自由,一直到仰韶时期都非常自由,是一种原始自由;到大约周朝时期,原始自由就在旧大陆陆续停止了,因为国家与民族甚至宗教概念出现或强化起来了。

所以,中国在“三代”之前都是极其自由的文明交流时期,中国文明的深层次本土化应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一个分界线。

之前,全世界相对自由的文明交流,之后就停止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中国浅层次的文明本土化应该从很早就开始了,讲到文明“西来说”,很容易把本土化问题带起来,综合考虑就容易解释。

我并没有否认东亚地区一直存在着深浅不一的文明层次,并且这些文明一直在发展;我强调的是,主要的文明技术或文明概念来自西方,然后在东方获得本土化并继续发展。

但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文明独立起源说”强调的是:

以本土化替代了文明西来,否定了外来文明的可能。

因此,反对者给“西来说”取了一个名字叫“极端传播学”。

而我的观点是,在“春秋战国”之前,中国的主流文明基本上都来自西方,只有少数是独立起源的。

这里就会牵涉到更深的问题:

人类起源问题,生命的起源问题。

因为“中国文明独立起源”的结论,建立在“中国人类独立起源”的基础之上。

一般人很难进入到这个领域是因为有太多的知识区域要了解。

比如,在课本里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区有许多人类化石,而且时间很早,什么100万年,几十万年,还有几万年的,这不是成序列了吗?

明明是很有根据的,为什么我会否定他们呢?

这就需要深入细致的分析几种情况。

大家知道现在公认的文明划分时间,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旧石器时期与新石器时期,旧石器一直维持了百万年,新石器时期只有1万多年时间。

实际上我们讨论的“人类文明”就是新石器时期的问题,简单地说,文明起源问题完全可以不考虑“旧石器时期”,只考虑近1万年之内的事情就可以了,以前多么远的化石与现在都没关系。

假如你非要觉得他们之间有关系的话,或许应该问问:

为什么人类花费了几百万年的时间都没有文明突破,为什么突然之间在很短的1万多年时间内几乎同时突飞猛进?

这是不是太巧合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

一切一切的问题就在这里。

各地突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百花齐放”了,以往百万年都沉默着,这样的几率有多大?

并且文明的发端时间呈规律性地从中东向四周辐射,中东早,东亚与欧洲基本同样晚一些,地理最远的美洲文明发展更晚。

而中国却是“独立”的,这可能吗?

有关人类起源,尽管有些问题还不清楚,但我们完全可以假设

以前的那些化石所代表的人类都因为某种原因突然灭绝了,或许因为气候原因回到了赤道附近。

另外,我们一直以为的“化石序列”,其实排列得并不“密实”,因为不是逐年都有化石的,也就是说那个序列中有许多缝隙,并且是巨大的缝隙,有的甚至是几万年的缝隙,难道这些间隔之间的人类之间真的一定有必然的继承关系吗?

尤其是现代的基因学说在人类学上的应用,无情地推翻了这个序列。

我记得有一位叫宿兵的中科院动物所博士(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员,2001年获得中科院杰出青年科学家"百人计划"项目资助,成立比较基因组学实验室。

在东亚现代人类起源和迁徙研究方面,通过对Y染色体DNA序列变异的分析,证实了东亚人非洲起源说,并阐明了史前时期人类在东亚的迁移路线及不同地域人群之间的遗传关系),他曾经发现这么一个特殊现象:

在大约10万年到5、6万年前之间,中国大陆地区有一个化石空洞,这期间没有人类的活动或很少人类的活动。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这是事实的话,几万年的时间假如没人,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地球在最近的十几万年里发生过几次大的气候变化,比较熟悉的是第四纪冰期,冰帽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地区,但赤道地区却依然适宜人类的生存。

把这些结合起来很容易可以得出结论,气候与地质学应该结合起来就比较容易解释这些现象,以及到底什么时候人类来到东亚才是比较可能的。

现在的一些研究表明,不仅是现代人来自非洲,而且连猿人也是来自非洲。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一个现象,中国西部地区的化石尤其是云南、广西、四川等西南地区的猿人化石似乎远比其他地方的密集一些。

这是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这里是非洲人类进入中国的最近门户嘛。

对照地图,说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生命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与传播,几者都是不同的问题,但他们之间却也是有关联的,人类一定在先,比如文明一定在后。

另外,人类迁徙的路径以及人类传播的能力关乎到文明的传播问题。

假如人类可以四处走动迁徙,文明的传播问题就迎刃而解。

中国一些人之所以坚持中国文明的独立起源,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距离太远,中国与外面的交流是不可能的。

一旦证明人类从非洲走向全球,文明独立起源的基础条件就垮台了。

这就象个多米诺骨牌效应。

现在人类起源问题就DNA的研究已经有了基本的结论,文明传播的问题理应重新考虑。

不过我补充一下,我的研究开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DNA的相关研究,写完两本书后才知道一些,所以马上就将DNA的研究结论开始放进我的书里作为旁证了。

我的研究可能算是一种文化学的方法,与生物学没有关系。

后来才发现我们从两个不同的方法上几乎不谋而合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不过还不完全一致,因为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起源确实应该有一定的差异。

因为人类的文明开始农业与畜牧业是标志,而这些都是需要气候与地理条件支持的,所以未必一定是在非洲的人类生命起源地,但两个起源地应该距离人类起源不太远的地方才更合理一些却是真的。

我是大约在2本书印刷前夕看到一些DNA研究的

但比较详细地了解整体的研究是在05年,有关的读书笔记放在第六本书《罗马有多远》里。

在中国有本翻译过来的书讲得很系统,把有关的科学假设的原理以及他们目前所做出的全人类迁徙的推断都很清楚地描述出来,非常棒的一本科普书籍,名叫《走出非洲》,其作者SPENCERWILLS之前我就知道他是位很著名的DNA专家。

我自己不是学生物学的,所以并不真正了解多少DNA的情况,只能是介绍,并且正是由于这个无知,我也不能肯定DNA的研究就是百分百正确,只能说通过这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几年的研究,全球合作,主要是美国与欧洲应发的国等联合实验室,他们的意见相对一致,所以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

中国的科学家也参与了部分工作,上海的金力等比较著名。

所以这个实验造假的担心应该是不必的,应该一国、两国可以作弊满足民族虚荣心,让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集体作弊可能性不大,至多会有误差,但不会是主动的整体作假。

他们的研究结论认为,全球现代人皆为同源、从非洲走出。

以往看来全球也有其他的猿人或人类存在,但是我们今天这些存活的人类的祖先在几万年前逐步取代了以前活动在全世界的各种“人类”,出非洲的时间大致为5、6万年前。

据说在大约11万年前曾经从非洲出过一次非洲,因为气候的缘故又回去了。

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地区同时存在这个几万年的化石缝隙了。

再次走出非洲的时期是5、6万年前,这一次走出来就再也没回去,之后他们迅速地传播到全世界。

到达中国的日期是当然相对梢晚,5-4万年前左右,并且分2条主要的不同道路进入中国。

6万年的时候人类进入澳洲。

到东亚一条是南方路线,沿海,由于他们是从海上过来的所以叫“海上居民”。

这条DNA线牵涉到一个重大的问题,一直人们以为人类的海航能力很落后,怎么可以在那么早的时期人类就从海上过来了呢,似乎海对于人类更便捷。

这是什么原因,还要调查。

同时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固定观念,某些猿类都会扎伐,人类很早就会使用筏也是应该考虑到的。

另外,甚至还有人认为人类是从海里进化走上岸的,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是定论。

进入到中国境内的首先是南方人,然后才是北方人。

中国人自己做出的DNA研究也证实了,实际上中国最底层的组成就是从南方推向北方的人群,然后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再从北方向南方推,因为天气转冷,比如客家人的活动方向。

这主要与气候的变化等因素有关,呆会有时间讲。

从文化或文明考察看,我一直认为欧洲与东亚的文明或人类是基本同期发展的,中东就象一个头,欧洲与东亚就象2个犄角伸出来。

许多人认为亚洲人已经是文明人时欧洲人还在树上的印象是非常离谱的“夜郎自大”。

欧洲人是从中亚的途径过去的多,当然也可以从非洲直接进入,那是小部分。

美洲大约在3-2万年前走过。

大约6万年前走出非洲的这批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之前或许也有所谓人类。

比如欧洲人曾经一直认为尼安德特人是他们的祖先,这些人一直在大约2万年前还存在,并且据说在中国的西部也有存在,但现在的基因表明,我们人类的祖先不是他们。

针对我国科学界所持中国人由本地“北京人”等直立猿人进化而来的地区连续进化观,作者SpenceWells的看法是:

基因中找不到任何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相反,在东亚各个地区对1万2千名男性进行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每个人都能回溯到5万年前的非洲祖先。

因为他们每个人的Y-染色体中都有M168这个人类的共同标记。

对寻找东亚地区连续性进化模式证据的科学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这一结果至少对男性谱系,完全否定了地区进化的理论。

而且东亚的线粒体DNA做出了同样的回答:

几千份取样,结果全部显示他们的祖先在非洲。

总之,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直立人在现代东亚人的基因中留下了痕迹,而且大量的证据表明,……他们被现代人取代了”(99页)。

我对于基因学说了解不多,我理解他们的方法是这样的,每个人身上都会产生几十个新的基因突变结点,但老的基因特征大部分不会改变,90%以上的基因是稳定的。

先从共同的基因结点来归纳,那么人类共有的基因结点是m168,这也是非洲人的基因特征。

然后排查各个地区的不同基因结点来推测人类曾经迁徙的路线与时间。

可以从男性谱系,也可以从女性谱系考察,并且往往结论会有差异,不过这很正常,在古代男女并非平行发展,因为在野蛮残酷的征战中,一般都会把对方族群的男性杀掉,把女性留下作为传宗接代的人,DNA的实验结果确实也证实和支持了这个奇特的人类学现象。

从男性谱系考察,非洲的M168生下了M130。

M130多在亚洲和美洲发现,他们是向东方前进的一群人。

里海以西没有M130的存在。

M130在澳洲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在印度达5%,“越向东,它的频率越高”。

在马来西亚是10%,新几内亚是15%,澳洲是60%,在亚洲北部频率高得出奇,特别是在蒙古和东西伯利亚。

M130向我们展示了海上“出非洲”的旅程。

作者把M130定义为“海上移民标记”。

我认为这批人很可能在整个中国当时的沿海都有分布,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从台湾一直到渤海湾。

非洲的M168生成中东谱系的M89,M89又生成M9,M9生成了M20、M45以及M175。

携带M9的人被称为“欧亚部落”。

大约4万年前他们在伊朗平原或亚洲中南部出现,是中东M89的后代。

欧洲人的基因标记是M173。

M175是亚洲男人的特征,M175的后代m122属于南方稻米的种植着,他们一直延伸到日本,日本男人中有20%的人有这个特征。

说了人类起源,再说说文明起源

从考古方面以及人类起源方面综合看,人类的文明起源不应该距离人类起源的地区太远。

因为文明这东西必须要有足够大的人群才能产生,比如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宗教、甚至住房、粮食种植、牲畜养殖等,都需要人群的出现,人很稀疏的地区是不可能的。

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在非洲?

这要看气候条件,因为人类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