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2623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

2、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六月曾下诏“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汉武帝下此诏的目的在于

A.举贤良与教化民众相结合B.招揽人才以完善政府运行机制

C.强干弱枝削弱地方诸侯势力D.改革考试制度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3、下图是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讯后贴》。

这一作品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D.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4、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5、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李约瑟认为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C.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D.忽视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6、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

由此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认识到

A.列强入侵的危害性B.工业时代的必然性

C.西方技术的先进性D.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从中得出的认识有

A.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反封建制度

C.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D.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

8、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仿造西器之制法传人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

据此推断,该章程

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C.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D.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9、“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由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10、下图是一幅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宣传画。

从中可以看出

A.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B.红军长征途中的宣传发动

C.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D.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1、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

其评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

12、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

“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

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

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

”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令人意外的行动”使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商业上的原因”是中美建交根本原因D.“未来的广大市场”是基于中国政策的调整

13、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

规定:

“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

”这—规定

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C.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14、有学者在讨论宗教改革时指出:

“政治上激进的俗人继续宗教改革家的反抗,把他们的反抗(也许是错误的),等同于自己的反抗,并紧逼他们的统治者,这些俗人(最初)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领导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

”可见这位学者认为

A.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层面推动社会变革B.宗教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推翻原有的宗教

C.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政治上激进的俗人D.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操控了宗教改革

15、弗洛伊德说:

“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

”“过去的时问里”科学技术的发展

A.开启了自然科学出现的新时代B.冲击了封建秩序和殖民体系

C.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仆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解放

16、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

“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

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

”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

17、“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

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A.现实主义B.现代主义C.印象主义D.浪漫主义

18、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这一论断

A.客观地评价新政的负面影响B.与新政实施情况完全相符

C.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

19、《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分布简表》是根据罗斯托著作《世界经济:

历史与展望》中有关数据绘制的。

从中可以看出

2019-2020年高三高考热身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地区

美国

苏联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亚非拉地区

占世界工业生产比例

32%

19%

44%

5%

A.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在于其未发展工业B.美国通过新政保持了工业发展优势

——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只是经历了部分的无产化。

这些差别是双方财富与势力的不均衡,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

——摘编自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江南水乡双林市镇发展的主要表现。

(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小农经济给近代中国发展带来了哪些问题?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所提出的“发人深思的问题”。

(8分)

(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

不超过280字)

22、(14分)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认为:

新文化的先驱者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放在截然对立的位置,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

……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旧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这样的纠缠有旧思潮对新思潮的孕育,也有对新思潮的遏制。

……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

——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材料二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特点。

(5分)

(2)试从材料二中“离异”的角度,概述1840—1919年的中国历史的进化轨迹。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张岂之的观点。

(6分)

23、(12分)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趋势跌宕起伏,在曲折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连《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吏:

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区域集团,它在区域间主义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领跑者”角色。

由它所主导的区域主义不但促进了世界各区域之间更为紧密的交流与联系,而且由此催生了全球政治经济中“一种新的互动层次”,并对新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郑先武《欧盟与区域间主义:

区域效用与全球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个世界”对抗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其成因。

(5分)

(3)据材料三,说明欧盟催生了“一种新的互动层次”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3分)

24.、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后人对其变法内容及作用却有着较高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他反时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荆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

……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

(5分)

(2)据材料二,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

(2分)

(3)结合主要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并为其作传的原因。

(3分)

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拿破仑以军事起家,又由于军事的失败而失去政权,史学界对拿破仑的评价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

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

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

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

……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聿破仑帝国》

材科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

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分)

(2)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实施其著名的法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的认识。

(5分)

 

21、

(1)表现:

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商帮、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初具地方自治功能,士绅占据主导地位。

(3分)

(2)问题:

社会转型缓慢;新兴阶级成长和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中西方差距拉大。

(3分)

(3)观点一: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1分)论据:

农业:

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

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

(7分)

观点二: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1分)论据:

农业: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

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7分)

22、

(1)原因:

中国社会危机;中西文化冲突融合。

特点:

具有实践性(或工具性);新旧思潮具有交叉性(或继承性);具有理想性(或进步性)。

(5分)

(2)离异: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分)

(3)说明:

特点:

向西方学习,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对中西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

(1分)影响:

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促进了文化转型,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5分)

23、

(1)影响:

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说明:

朝鲜半岛、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一些国家分别加入了北约、华约集团;不结盟运动出现等。

(4分)

(2)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

(1分)缓和原因:

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美苏军备控制谈判的进展;欧洲局势趋于正常。

紧张原因:

美苏对外扩张的加剧导致矛盾加深。

(4分)

(3)含义:

国家之间、区域集团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往。

因素:

美苏力量均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分)

24、A

(1)矛头:

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

(2分,任2点2分)举措: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

(3分)

(2)作用: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并未增加国民财富。

(2分)

(3)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目的:

为鼓吹变法,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

(3分)

24、B

(1)原因:

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

(2分)

(2)《民法典》通过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广了法国的制度),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另一方面,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被侵略国家反抗拿破仑侵略,最终导致拿破仑的失败。

(3分)

(3)认识:

拿破仑是军事家、政治家,(1分)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制定《拿破仑法典》,并在被征服地区推广,改造法国社会,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分)但拿破仑恢复帝制,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