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1978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docx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十年发展概述

2016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1917.7亿元,同比增长8.3%,在文化艺术服务、新闻出版及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广告和会展服务、艺术品生产与销售服务、设计服务和旅游、休闲娱乐行业及其他辅助九大类中,设计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同比增长较快,分别为13.4%和12.9%,而文化用品设备生产销售及其他辅助增长不容乐观,为-1.2%。

从整体上看,2016年1~11月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117.6万人,同比减少0.7%,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9%外,其他均为负增长。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超常态”发展

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近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北京市产业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收入合计、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年均人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从823.2亿元、3614.8亿元、6161.0亿元和89.5万人增长到3179.3亿元、15877.8亿元、31893.9亿元和202.3万人,分别增长了2.9倍、3.4倍、4.2倍和1.3倍(见图1)。

在居民消费的传统领域逐渐饱和的背景下,北京市文化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居民文化娱乐消费达到消费总额的15%。

图1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变动情况

(二)“文化+”融合业态成效显现

文化作为发展之魂,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商务、地产等行业实现融合发展。

一是文化科技融合模式不断深化。

文化科技融合是北京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也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北京市的“文化+科技”产业融合率先实现了突破,诞生了数字出版、“互联网+电影”、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产业深度融合业态,产业价值链和商业模式关键节点双向融合程度不断深化。

二是文化金融合作成效显著。

北京市“文化+金融”已经从单一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发展到了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基金融资、上市融资、新三板挂牌、债券发行、信托及众筹等多种融资模式,形成了以银行信贷为主、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文化企业融资格局。

截至2016年11月末,北京市辖区内中资银行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282.8亿元,同比增长47.3%,1~11月累计发放贷款1259.6亿元,同比增长45.2%。

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及农业银行等四家合作银行合计发放文化创意类贷款13362笔,贷款金额1025亿元。

三是文化增强了旅游吸引力。

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旅游实现了文化旅游融合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跳跃。

2010年以前,北京市的文化旅游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借助文化节庆活动、旅游纪念品开发、旅游文化演出、会议展览等推进文旅业发展。

2011~2015年,北京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文化节庆活动与旅游业、会议展览与旅游业实现了深度融合。

四是文化体育新业态快速发展。

北京文化体育融合最初体现在体育用品文化创意设计、体育传媒、体育影视等方面。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新媒体的顺势崛起、赛事转播权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北京市体育媒体、体育影视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体育会展、体育演艺、体育旅游等文化体育新业态快速发展。

(三)文创各行业企业数量增长明显

从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行业分布情况看,企业期末户数排名前三位的是文化艺术服务类企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企业、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类企业,合计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总户数的75.9%。

其中,文化艺术服务类企业户数为9.6万户,同比增长22.87%;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企业户数约为4万户,同比增长11.30%;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类企业户数为16042户,同比增长9.97%(见图2)。

图2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各行业期末户数情况

2015年,在文化及相关产业新设企业中,新设户数排名前三位的是文化艺术服务类企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企业、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类企业,合计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新设企业户数的82.9%。

其中,文化艺术服务类企业新设18586户,同比增长14.5%;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企业新设4850户,同比下降14.05%;文化产品的生产类企业新设1710户,同比下降11.54%(见图3)。

图3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各行业新设企业户数情况

(四)北京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增幅加大

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均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居九大行业之首,从28.2万人增长到101.4万人,增长了2.6倍,每年保持15.3%的速度增长;占文创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6年的31.6%增长到2015年的50.1%。

广告和会展服务业、其他辅助服务业和设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增长较为明显,从2006年8.7万人、9.9万人和8.1万人分别增长到2015年的16.8万人、16.7万人和16.6万人(见图4)。

图4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变化情况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发展情况

(一)文化艺术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1.文化艺术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各项指标均较快增长

2006~2015年,文化艺术取得长足发展,行业规模不断壮大。

北京市文化艺术业的增加值从35.3亿元增长到132.1亿元;资产总额从213亿元增长到1497.8亿元;收入合计从69.3亿元增长到421.8亿元;从业人员从5.4万人增长到12.6万人(见图5),平均每年分别保持16.0%、26.7%、24.4%和11.4%的速度增长(见图6)。

从文化艺术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相对其他行业,文化艺术业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不断增大。

图5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艺术行业各指标发展规模

从文化艺术行业占文创产业的比重来看,2006~2014年,北京市文化艺术行业的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占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变化不大。

其中从业人员和增加值指标占比呈平缓的“W”形走势,资产总额和收入合计指标占比呈平缓的“M”形走势,相较2006年,2014年文化艺术行业增加值占比从4.3%下降到4.2%;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指标占比分别从3.5%、1.9%和6.0%增长到4.7%、2.7%和6.2%,其中收入合计的占比增长幅度较大(见图7)。

图62007~2015年北京市文化艺术行业各指标增速变化情况

图7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艺术行业各指标占比(占文化创意产业相应指标比重)变化情况

2.文化演艺市场总体态势平稳

2006~2015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由约9000场次增加到24238场次、观众人数由700万人次增加到1035.8万人次,演出收入由4亿元增长到15.5亿元,增幅分别为270%、150%和390%,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6%、4.5%和16.2%。

2015年国内团体在京的演出场次虽然略有下降,但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保持了平稳增长。

国外团体来京演出活跃度大大提升,场次和票房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幅。

文化演艺活动日益活跃,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3.新兴业态发展分析

“互联网+”重构演艺产业链。

2013年后,为了解决演艺行业的痼疾,顺应时代发展,北京市众多演艺企业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策略,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创造了很多新模式,如推出线上体验、演艺O2O(集中于演唱会使用)、移动无纸化智慧剧场等。

文化演艺泛娱乐化发展。

目前,北京演艺市场的“强者”已经在人才接力、IP塑造、演艺O2O等方面成功建立起“传统业务—衍生业务”的双引擎驱动模式,最终形成了一个集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具有泛娱乐精神的组织结构。

同时,借助互联网来打造网络秀场经济、开展平民演艺活动及进行演艺在线直播等,并衍生了一系列以O2O为根本形式的新型业态。

(二)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1.北京新闻出版业所占比重逐年走低,指标增速有所起伏

从发展规模来看,2006~2015年,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的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从135.3亿元、740.1亿元、426.2亿元和14.8万人,增长到278.4亿元、2453.3亿元、1026.4亿元和15.2万人(见图8)。

图82006~2015年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各指标发展情况

从行业占比来看,2006~2015年,北京新闻出版行业的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占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相应指标比重的变化大致相同,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从16.4%、12.0%、11.8%和16.5%下降至8.8%、7.7%、6.5%和7.5%(见图9)。

图92006~2015年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各指标占比变化情况

从行业增速来看,2007~2015年,北京新闻出版行业的各项指标增速走向呈现不同的特征。

其中,资产总额在2007~2013年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从8.8%增长到23.9%,2015年增长率又大幅降低到8.7%,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达到最低点,但平均每年仍保持14.4%的增长速度。

增加值和收入合计的增长速度变化波动较大,尤其是收入合计由2011年的21.8%降至2015年的-0.8%;从业人员正负变动情况基本上各占一半,但平均每年仍保持0.4%的增长速度(见图10)。

图102007~2015年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各指标增速变化情况

2.传统新闻出版总量加大,报纸出版占主导地位

2006~2015年,报纸、图书和期刊的出版数量分别从74.0亿份、17.2亿册和8.3亿册增长到88.1亿份、23.1亿册和10亿册(见图11)。

2015年,北京市的图书种类占全国出版书籍种数的40.8%,其中新书出版占全国新书出版种数的41.6%,分别比2006年下降7.2个百分点和17.4个百分点。

图112006~2015年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报纸、期刊和图书出版数量

3.新兴业态发展分析

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2015年,北京市有12家单位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首批互联网络文学出版试点单位,位列全国第一;8家单位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试点单位,位列全国第一;取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单位有313家,位列全国第一。

传统出版的IP跨界。

互联网和数字传播对传统出版的冲击主要表现在阅读形式与购买渠道方面。

电子阅读设备的改善与大批量生产对受众阅读的习惯和内容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由于数字化与传统出版之间的作者资源独特性尚未将两者实现无缝对接,目前掌握优质资源的出版企业已经开始跨界转型之路。

(三)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1.广播影视行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从行业增加值规模来看,2006~2015年,北京市广播影视行业的增加值从73.5亿元增长到223.0亿元,每年保持13.1%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低于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

从广播影视行业增速态势来看,2007年广播影视行业的增加值从2006年的73.5亿元激增至102.7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9.7%,其余年份的增长速度呈现较为平稳的态势。

从占文创产业增加值比重来看,所占比重平均每年为2%左右,从其所占比重折线的走势可看出,广播影视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与文创产业保持基本一致的变动态势。

从运行成果来看,2006~2015年,北京市广播影视行业快速发展,主要行业运行指标相对较好。

从资产总额来看,北京市的广播影视行业资产总额逐渐增加,从2006年的679.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34.2亿元,每年平均保持17.7%的速度增长。

从收入合计来看,广播影视行业收入合计变动呈现驼峰分布状态,2012年增长率达到22.7%,两端均呈现逐步下降态势,但收入合计平均每年保持16.2%的速度增长。

从从业人员情况来看,整体数量呈增长趋势,并每年保持9%的增长速度,但各个年份间的变动幅度较大(见图12、图13、图14)。

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发展,跨媒体、跨区域的资源整合,特别是视听新媒体业务的拓展,未来将成为广电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创新型、专业交叉型、学科综合型人才需求更加强烈。

图122006~2015年北京市广播影视行业各指标规模变动情况

图132006~2015年北京市广播影视行业各指标行业占比变动情况

图142007~2015年北京市广播影视行业各指标增速变动情况

2.电影市场发展整体向好

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

自2006年以来,电影票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平均每年增长30%左右。

2015年电影票房收入31.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

北京电影行业高速发展,其已成为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5)。

图152006~2015年北京市影院票房收入情况

院线建设增强市场活力。

从影院增速来看,2007~2015年,北京市影院数和银幕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北京市的影院增速呈现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2010年影院增速高达21%,到2015年下降至8%;影院放映次数的变动情况与影院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但在2013年之后呈现小幅度的增长态势(见图16)。

图162007~2015年北京市院线影院增速情况

观影人数呈上升趋势。

2006~2015年,北京市的观影人数从1221万人次增长到7212.6万人次,2015年的观影人数约是2006年的6倍。

观影人数增长速度走势呈VW形,观影人数增速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达到40%和39%,达到峰值,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仅达到3%(见图17)。

图172006~2015年北京市影院观影人次情况

3.新兴业态发展分析

数字广播电视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

北京数字电视用户已形成规模。

2015年10月,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及全国三十余家省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京发起成立“中国广电大数据联盟”,搭建全国广电大数据平台,建设收视数据调查分析机构,探索大数据助力电视与智慧广电发展新方向。

数字电影领先全国。

截至2015年,北京市影院已全部实现数字化,数字化院线影院数量达到182个,银幕总数达到1050块。

平均每2.1万人拥有一块银幕,人均拥有银幕数居全国第一位。

互联网影视创新发展。

网络剧、微电影等视频的兴起,网上购票和选座平台的推出,以及互联网与传统影视行业跨界融合的其他产品的不断涌现都将在内容、渠道及广告资源等方面对影视行业构成竞争。

(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特征分析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业界半壁江山,指标增速呈波动式增长

从行业规模来看,2006~2015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375.5亿元、2084.2亿元、1183.4亿元和28.3万人分别增长到1842.8亿元、13719.4亿元、6442.2亿元和101.4万人(见图18),分别增长了3.9倍、5.6倍、4.4倍和2.6倍。

图182006~2015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各指标规模情况

从行业发展地位来看,2006~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各项指标均处于文创产业九大行业的首位。

从图19可看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个指标的占比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2006~2015年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占文创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分别从45.6%、33.8%、32.7%和31.6%增长到58.0%、43.0%、40.6%和50.1%。

从而也可看出,北京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项指标均居九大行业首位。

图192006~2015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各指标占比变动情况

从行业增速变动情况来看,2007~2015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项指标的走势大致相同,基本呈现波动式变化。

2008年行业各项指标增速达到最高点后急速下降,2010年开始缓慢增长,到2013年又达到增长高点。

其中增加值的增长率波动较大,增长率从2007年的28%增长到2008年的45.4%,2009年又断崖式跌落到1.1%,2010~2015年又进入下一个增长周期(见图20)。

图202007~2015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各指标增速变动情况

2.新兴业态发展态势分析

动漫游戏产业呈爆发式增长。

据统计,2015年北京动漫游戏产业产值总额达455亿元,占全国的1/3,比2014年的372亿元增长22.3%;动漫游戏产业出口额达58.7亿元,居全国首位,出口区域由日韩向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全球市场拓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与北京动漫游戏相关的并购案涉及金额83亿元,并购案例超过7例。

(五)广告会展业发展特征分析

1.广告会展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结构逐渐优化调整

从整体上来看,北京市广告会展业近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6~2015年,广告会展行业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从52.2亿元、428.1亿元、390.8亿元和8.7万人增长到217.0亿元、2462.2亿元、2178.4亿元和16.8万人(见图21),分别增长了320%、480%、460%和90%。

图212006~2015年北京广告会展业各指标规模变动情况

从行业地位来看,2006~2015年,北京市广告会展业各项指标在文化创意产业相应指标中占比变动幅度不大,行业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标占比分别从6.3%、6.9%、10.8%和9.8%增长到6.8%、7.7%、13.7%和8.3%(见图22)。

图222006~2015年北京广告会展业各指标占比变动情况

从增长速度来看,2007~2015年,北京市广告会展业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等指标增速从高位增长转向低位增长甚至负增长,增加值、收入合计、从业人员的增长率分别从24.3%、26.1%和15.1%降到了-1.5%、18.7%和-2.9%,只有资产总额指标从21.2%提高到28.1%,但总体上各项指标均呈现正向增长态势,平均每年分别保持19.2%、22.5%、21.7%和8.3%的速度增长(见图23)。

十年内,北京广告会展业各项指标增速变动趋势大致相同,由高位走向低位,再走向高位及低位等,呈现波动态势。

其中,2009年、2012年和2014年均为各项指标的低谷点,2008年(除从业人员指标外)、2013年位于高峰点。

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和跨界融合的飞速发展,广告会展行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调整,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增速提高,企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营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图232007~2015年北京广告会展业各指标增速变动情况

2.新兴业态发展分析

互联网广告发展迅速,占据广告业的主导地位。

网络广告具有互动性、时效性强等特点,搜索引擎竞价广告、门户网站展示广告等主要模式高速增长,广告游戏、网络视频广告等新兴模式也逐渐兴起。

微电影广告、移动广告等其他形式的广告也日益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北京网络广告市场营业收入在2006年约为10亿元,到2015年则提高到44.9亿元,增长了3.5倍,占全国的比例也提高到56.4%,占据了网络广告的半壁江山。

会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会展采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服务升级,不断提升展会的智能化水平和质量,走转型升级之路。

展会将实际展品、人员信息转换为数据,展品全部实现在线查询,参展商及专业观众的信息被纳入展会数据采集系统,观众可实现快速查询与浏览,参展商也对专业观众的信息实现即时、系统的汇报,对观众喜好、需求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六)艺术品交易行业特征分析

1.艺术品交易业发展速度较快,市场渐趋成熟

北京艺术品交易经历了十年迅猛发展增长期,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2015年,艺术品行业增加值达到64.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6.3%;收入合计超过1000亿元,是2006年的17.2倍,年均增速为44.3%。

资产规模扩大至978.5亿元,相较2006年增长了6.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7.5%。

从业人员规模较小,从2006年仅1万人增至2015年的2.5万人,尤其是在2006~2012年增长速度较快,2012年从业人员规模达到2.8万人的最高水平,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出现小幅下滑(见图24)。

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趋势来看,北京艺术品交易业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正逐步向平稳化发展(见图25)。

图24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艺术品交易业主要指标规模情况

图252007~2015年北京市文化艺术品交易业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变动情况

从行业地位来看,2006~2009年,北京市艺术品交易业的各项指标占文创产业各相应指标的比重变化不大,均保持在1%~2%,2009年后,各指标占比情况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收入合计占比的变动幅度最大,到2013年达到8.5%;资产总额占比在2012年达到最高点(5.2%),之后呈现小幅下降态势。

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占比的变动幅度不大(见图26)。

图262006~2015年北京市文化艺术品交易业各主要经济指标占比情况

2.艺术品交易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015年文物拍卖成交金额达到177.5亿元,相较上年降低了23%,2010年和2011年的文物拍卖成交金额增幅明显,分别为360亿元和513亿元,相较上年分别增长186%和43%。

截止到2015年,文物拍卖企业有156家,相较上年净增20家,注册资本金20.2亿元,其中工艺品销售(工艺美术行业)企业有17家。

东城区和朝阳区是北京艺术品交易最为集中的城区,其中,东城区艺术品交易业的资产和收入占全市艺术品交易业的一半左右,2014年,两项指标高达53.9%和46.5%,位居行业第一。

朝阳区拥有全国最大的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品交易市场规模大、数量多、种类齐全,相关投资交易活跃(见图27)。

图272008~2015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情况

3.新兴业态发展分析

艺术品交易网络化。

北京的艺术品网络交易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北京的艺术品网络交易最为活跃,各类型经营主体和各种交易方式及经营方式最全,各大拍卖行大多实现了互联网的普及。

艺术品消费投资平民化。

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品不断融入普通市民生活,艺术品的欣赏和收藏不再是高端人群的“特权”。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加快了艺术品投资平民化的步伐。

(七)设计服务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1.设计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北京市设计服务业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在产业规模方面,2006~2015年,行业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从40.2亿元、713.8亿元、328.4亿元和8.1万人增长到132.0亿元、1116.9亿元、563.6亿元和16.6万人(见图28),平均每年分别保持15.0%、8.9%、8.9%和9.2%的速度增长。

从行业在文创产业中的地位来看,2006~2015年,设计服务业的行业增加值、资产总额、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占文化创意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从2006年的4.9%、11.6%、9.1%和9.0%,降低到2015年的4.2%、3.5%、3.5%、8.2%(见图29、图30)。

图282006~2015年北京市设计服务业主要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