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102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教案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会写“晶、莹”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恩赐、枯竭、威胁、目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译、目睹、和谐可亲”等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词析句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二、情境导入,分享预习成果

1.播放地球宣传片,唤起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热爱。

师:

通过这个宣传片,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你最想说什么?

2.学生介绍查阅的关于地球的相关资料。

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同学参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分享、整合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查阅的资料为文本阅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

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不理解处做好标记。

2.质疑解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爱问的习惯和善问的能力。

3.认读生字词。

4.检查读书

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读好难读的语句。

5.理清文脉。

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

四个方面:

(1)地球美丽壮观,但在茫茫宇宙中是渺小的。

(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上的一些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了。

(4)目前除了地球,人类没有第二个可以居住的星球。

四、细读精思,重点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心灵震颤的语句,简要写下感受。

2.小组内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

朗读有关语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主要的阅读收获。

(1)感悟重点一——地球的美丽壮观。

①引导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写法:

②(出示课件)体会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中包含的情感。

a.学生自内读读这句话,说说从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体会到作者对地球的热爱)

b.学生结合语境说说怎么体会到作者对地球的热爱的。

(通过两个比喻体会出来)

c.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于自己,“母亲”意味着什么,“摇篮”意味着什么。

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范例帮助学生建立语感,体会情感。

(2)感悟重点二——地球的渺小。

师:

作者怎样把地球的“渺小”介绍具体的?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a.作比较,把地球与茫茫宇宙相比。

b.列数字,“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

c.打比方.通过“一叶扁舟”这个比喻,体现地球的渺小。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辩证思维方法:

地球的渺小有个前提——“同茫茫宇宙相比”)

(3)感悟重点三——地球再生资源的不可再生。

①(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通过理解“本来”这个关键词,通过阅读有关地球生态灾难的材料(见课件),感受地球资源的严峻形势。

②引发学生对文本的表述质疑:

“生物资源”和“森林资源”属于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进一步感受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将文本的语言的疏漏作为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文本、质疑权威的科学精神。

(4)感悟重点四——不能移居。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通过体会“至少”的意思,通过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深刻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布置作业

开展调查访问活动,向环保部门或相关科研部门调查了解人类为保护地球所做的努力。

教师要注意加强对调查访问活动的指导,包括访问计划的制订、访问对象的确定、访谈记录的基本方法等。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巩固复习

1.听写生词。

2.完成表格,温习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

1.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说明

方法

2.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址变化才形成的。

三、阅读第8、9自然段

1.研读宇航员的感叹。

(1)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结合语言环境重点体会“破碎”的意思。

①什么叫“破碎”?

结合上下文以及补充资料,说说在这句话中“破碎”的意思。

[在这里,“破碎”可理解为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补充阅读材料(见课件)由人为的生态灾难等等]

②师: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容易导致地球“破碎”的现象?

对此你的心情如何?

(学生自由发言)

(2)有感情地读出宇航员的感叹。

注意语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听出两个“太”字包含的情感,体会宇航员对地球的热爱之深切,对地球命运忧虑之深切。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作为理解语言含义的突破口,在品词析句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出宇航员的话包含的情感。

2.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

师: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这篇课文的结尾,体会结尾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明确:

(1)点题。

(2)揭示写作意图。

用上“因为……所以……”或者“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根据题目,写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开放性的说话练习,让学生着眼于全篇课文的内容,运用关联词。

把文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关系表达出来。

四、学以致用,读写迁移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和补充材料《地球村的十大生态灾难》(见课件)的内容,为本社区(或村庄)写一份珍爱地球家园的倡议书,注意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此时的练笔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掌握说明方法,等生自主阅读后面的选读课文《城市之肺》找到说明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的,体现了“教—扶—放”、以读促写、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搜集关于地球遭到破坏的资料,为课堂学习的高效率奠定基础。

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再引导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珍惜资源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3.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生态平衡意识。

教学难点

1.理解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课前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的故事吗?

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凶残、狡猾)

2.师:

你们还了解关于狼的哪些知识?

(狼:

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兽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有时也伤害人类。

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

学习后,你可能会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葱郁(cōngzōng)   凶恶(èwù)

猎捕(bǔpǔ)疾病(jíjī)

承载(zàizǎi)几乎(jǐjī)

2.理解词语。

厄运:

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锐减:

急剧减少或下降。

维护:

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保护。

糟蹋:

浪费或损坏。

威胁:

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

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违背。

苟延残喘: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罪魁祸首:

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

3.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题:

(1)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思考题

(1):

甲组: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由这句话看出,他采取了两项措施:

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

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

经过25年的猎捕,有数千只狼先后毙命。

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25年”“数千只”。

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起初,鹿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追问:

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4.追问思考题

(2):

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做美丽善良化身的鹿。

为什么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

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

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也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拓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师:

你还知道与这两个故事类似的事例吗?

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搜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

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狼     鹿

贪婪 凶残 美丽 善良

“功臣”“祸首”

不该任意捕杀 不该特意保护

保护生态平衡

本文是一篇关于鹿和狼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

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

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西雅图的知识以及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设疑导入,引入课题

1.完成填空练习:

________的土地。

2.揭示课题:

印第安人却独具匠心用“神圣”一词,今天我们将走进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领略他们那份特殊的感情。

(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神圣”

1.背景资料。

(课件展示)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被命名为西雅图。

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正像课文描述的那样,印第安人出于人的本能热爱这片土地。

在他们即将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最想看的是什么?

2.自读第1~3自然段,感受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

出示: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解读:

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三、研读课文,感悟“神圣”

过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1.学生自由读第4至8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出示: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解读: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

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坏;是祖辈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

他们保护家园、捍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已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

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

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同样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7)自由读第8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引读9、10自然段,(课件展示)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

(1)“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明确: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

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假如人们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

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2)“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明确:

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所需要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得以不断繁衍、延续。

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四、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西雅图的告诫,美国白人做到了吗?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课件展示)

3.总结升华,完善板书。

热爱大地,善待大地上的一切,不仅是西雅图的心声,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全世界人的责任和义务。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并试着默写下来。

让学生通过品读、吟读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同时渗透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点。

其次,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

要善待这片土地上的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感受这片土地的壮美与圣洁。

在讲读这些文字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激情朗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外,我还适时补充了西雅图的图文资料,使学生在图片与资料背景中感悟这片土地的神圣。

并且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声情并茂的引读,透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词,领悟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

2.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画面激趣,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

”的说法,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泪扶老携幼,背井离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看一下晋西北沙化的图片,我们也了解过晋西北沙化的资料,你能想到什么?

想说点什么?

再来看一下这两幅图(绿洲及林带),这样的画面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从漫漫黄沙到如涛林海,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在这片林海后面,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今天,我们就要去认识这位81岁的老人,看看他在15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本文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2.自由读课文,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画出相关句子,交流体会。

出示: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多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数字,交流体会: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3.讨论: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感受大环境的险恶(第2自然段)

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汇报。

A.“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

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

(山西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

B.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

“肆虐”是什么意思?

C.理解县志载的话。

先理解句子的意思。

(逆吹、擎之、二三丈、坠。

D.引导学生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时的景象。

(板书:

恶劣)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拄着拐杖的81岁老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敬佩的感情再齐读这一句: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感受小环境的艰苦。

(第3自然段)

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人的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三、句段解读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明确: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明确:

黄士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人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人,而老人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明确: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愫。

老人用自已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四、难点探究

课文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这位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成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植根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

五、课堂小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他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他的生命会随着茫茫青山而无限扩张,会随着茫茫青山而永垂不朽!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感悟到——青山不老!

(读课题)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去努力吧,让我们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六、布置作业

请以“我的拯救行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写写自己在环保方面做过的或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筒陋艰苦

《青山不老》是小语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开始前我首先通过荒山和绿洲的图片对比让学生感悟到在那样的一片荒山上种植绿洲的不易,进而感受老农的伟大。

然后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尤其是对课文里的数字的体会感受到这样的一个山野老农创造出青山不老的的确确是一个奇迹。

然后让学生体会一下老人留下的精神以及我们应该学习到的,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了老农的伟大,体会了文章情感。

另外,课上让学生读文的时间还是有一些少,很多情感是需要在读中体会的,这远比教师的传授式灌输讲解要好得多,但是教学之中总是担心时间不能够完成预设,所以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去读文,这也是影响学生理解的一个方面。

希望自己以后多多改进。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坏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培养投身环保,关爱家园的意识。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写建议书。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往年全国部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