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0872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要点精编◣

考点1·阿伏伽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为NA,单位是mol-1。

国际上规定,1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NN

n,NA,N(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为:

n=NA,NA=n,N

=n·NA。

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正误:

①物质体积:

一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下---不为标准状况无法求n;二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体---不为气态无法求n。

②熟悉常见物质状态:

SO3、乙醇、四氯化碳、氯仿等物质在标况下不是气态。

③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粒子数与外界条件无关。

④特殊物质分子中原子个数,气体单质不一定是双原子分子

(如惰性气体)。

⑤其他:

联系水解、电解、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的数目等,如某些离子或原子团如Fe3+、HCO3-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其数目减少,特殊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P4(6个P-P键)等。

考点2·元素周期律

内容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得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如Na>Mg>Al

逐渐增强,如Si

逐渐增强,如Li

逐渐减弱,如F>Cl>Br

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

主族序数最低负价:

族序数-8

(一般情况下)

最高正价数=族序数

(O、F除外)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H3P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2CO3>H2SiO3

考点3·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注意:

①微溶物处理方式有三种情况(出现在生成物中写化学式;作反应物处于溶液状态写离子符号;作反应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写化学式);

②浓HCl、浓HNO3在离子方程式中写离子符号,浓H2SO4不写离子符号;

③HCO3-、HS-、HSO等弱酸盐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强酸盐的酸式酸根离子拆写成离子形式;

④注意特殊反应中,各反应物加入的顺序以及加入的量的多少。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

①物质的存在形式和产物是否正确;

②“=”、“”、“↑”、“↓”(盐类水解产生的沉淀不写“↓”,气体不写“↑”,双水解都写)用的是否恰当;

③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④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的影响;

⑤是否漏掉了部分离子反应。

考点4·离子共存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可归纳为”一色二性四反应”。

一色:

即溶液颜色。

若题中限定条件为无色溶液,则注意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二性:

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均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均不能大

量存在;酸式弱酸根离子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四反应:

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考点5·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而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体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基本类型: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Ⅰ.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

Ⅱ.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一般书写顺序:

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

Ⅲ.芳香族化合物:

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

3种。

考点6·化学课程基本理念初中阶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

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高中阶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考题汇编◣

一、选择题

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0.1molN2与0.3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氨分子数为0.2NA个

B.标准状况下,11.2L甲醛气体中电子数为8NA

C.常温常压下,7.8g苯中含有单键的数目为0.9NA

2-

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CO3的数目为NA

【答案】B。

解析:

A.氮气和氢气是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氨气的,

不能实现完全转化,不会生成0.2mol的氨气分子,故A错误;B.标况下,11.2L的甲醛气体为0.5mol,电子数为0.5*16=8NA,选B;C.在苯中不存在C-C单键,表述错误,故C不选;D.碳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故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根的数目小于NA,故D错误。

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答案】D。

解析:

因为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此X原子是C原子;

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因此Y是O元素;Z2+和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因此Z是Mg元素;W和X同主族,因此W是Si元素。

A.原子半径顺序应该是r(Z)>r(W)>r(X)>r(Y),故A错误;B.Y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MgO,化学键是离子键,Y与W形成的化合物是SiO2,化学键是共价键,因此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同主族的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故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故D正确。

二、简答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乳化现象”的内容要求是“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下面是某版教科书对该部分内容的呈现。

用洗衣粉可以洗衣服上的污渍,用洗发剂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谁知道原因吗?

【活动与探究】在试管中加入5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1-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细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现象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置,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及纺织印染、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等都与乳化有关。

【拓展视野】乳化作用(略)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该教科书用了怎样的

设计思路?

(2)教科书这样编写体现了哪些化学课程基本理念?

【答案】

(1)该教科书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编写既可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也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该教科书重视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如洗衣粉与洗洁精去油污的原因以及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于乳化现象的应用——除金属表面油污、洗涤剂、化妆品的配置等素材。

引用的素材同时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了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背景,且在文字表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该教科书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部分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围绕乳化现象精选食用油和洗洁精混合乳化的实验,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该教科书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内容。

本部分内容的编写体现了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乳化的概念较为抽象,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洗衣粉及洗洁精去油污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乳化的概念;在教材中引出概念不仅是为了知识表述的简约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乳化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知识视野(并且教材中也有拓展视野的内容),建立

与乳化相关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乳化知识去理解除金属表面油污、洗涤剂、化妆品的配置等,组织编排合理,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

(2)基本理念: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终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