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04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docx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

李嘉诚自述长子遭绑架:

绑匪索要20亿当场获准

李嘉诚的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桌面上干净得一张纸都没有,因为多年来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南方周末记者翁洹/图)

码头工潮中工人们把他画成奸商和魔鬼,李嘉诚还开玩笑:

把我的头画得还是笑的

创业至今六十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

这就是李嘉诚。

但此时,他正前所未有地深陷入一场“撤资”风波。

接连抛售内地和香港的一些资产,掀起轩然大波,被舆论认为是一个“风向标事件”。

2013年11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探秘风波的最中心,位于香港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李嘉诚的办公所在地。

14:

30,门打开,85岁的李嘉诚满面笑容地走进来,步子很快,没有任何搀扶。

他和每一个人握手,微微弯腰递上名片,微笑着,认真地看着每一个人,近乎多余地用带潮州音的普通话自我介绍:

“李嘉诚”。

李嘉诚,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成为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外人都将他看作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成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

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关于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

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

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

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

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而在这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并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到危机来临时,集团不但安然无恙,还从中获得了扩张的机会。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对数字尤其敏感。

从20岁起,李嘉诚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

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

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发展的数据,准确地说出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看一看便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

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李嘉诚常常一再强调。

虽已85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的了解,并不逊于年轻人。

在李的办公室,左手边摆着两台电脑,实时显示旗下公司的股价变动。

而在侧面办公桌上,则摆着他的苹果笔记本,这是他日常工作所用的。

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

据一位跟随他十余年的人士透露,这份新闻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标题,多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

李会先浏览,然后选择其中想看的文章,让人翻译出来细读。

李嘉诚的这个习惯坚持了十余年,并因此而专门设立了一个四人小组,负责这项工作。

而他之所以看标题,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别人误导。

据另一位员工透露,以前,李嘉诚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之后,他就只看电子版了。

李现在用的是iPhone手机。

这些习惯,让李嘉诚始终站在资讯的最前沿,也让这个老人投资了一系列高科技公司。

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最近这两年,投资了六十多家科技公司,其中不乏很多明星项目,例如Facebook、Skype、Siri、Waze、Spotify、Summly等等,而这个团队总共不过8个人。

“他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对潮流的把握远超很多年轻人。

”一位下属透露。

李嘉诚旗下公司无数,连很多下属都数不清,直接向他汇报的,就有200人左右。

每个月,李都会跟海外管理层进行会议,每年会“出外巡检”三四次。

李的多位下属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李嘉诚非常善于问问题,遇到一个新事物,他总是会想,这和我、和我的公司有什么关系?

他总是会将自己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去寻找答案。

比如,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李嘉诚曾经问过旗下公关团队一个问题:

怎么看待其和平面媒体以及网上媒体对集团公关的影响?

为了回答李嘉诚的这个问题,公关团队专门召开最高会议进行讨论,形成专题报告向李汇报。

有趣的是,最后这个团队甚至开发了一款软件,专门用以评价不同渠道的公关效果。

“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

”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感叹,“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着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与自己相处

他几乎从不生气,见到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的笑脸。

熟悉李嘉诚的人,也常说他们看不懂他。

他几乎从不生气,见到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的笑脸。

“他真的没有生气过吗?

他会因为什么事情而难过?

他发过火吗?

”面对这一连串问题,几位跟了李嘉诚十年以上的下属一脸迷茫,想了很久,他们实在回忆不起是否有过这样的场景。

当你问起李嘉诚强势的一面时,其中一位跟了李二十余年的高层反问:

强势怎么定义?

在她这么多年的印象中,李决断非常之快,但并不是个咄咄逼人的人,他很会倾听下属的意见,“如果你是对的,他会听你的,而不是坚持他的”。

在生活中,李嘉诚时常表现出单纯快乐的一面。

走在香港的大街上,李就变成了一个念旧好玩的老头,总是和身边的人说,这里原来是啥样的。

李嘉诚还每周为儿孙们亲任导师,自己准备课程、案例,据一位接近李的下属透露,3年来,他给孙辈们上的课,既有道德讨论,也有文化批评、世界经济。

孙子、孙女年纪都很小,要演绎生动,难度很高,但李却乐此不疲。

为了告诉儿孙们风险是怎么回事,李嘉诚甚至还专门花了8000美元,去印出了四张AIG股票。

他把这张股票裱起来,标注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破产的故事,并且写上“以此为鉴,可惕未来”。

有趣的是,这时候他的孙儿们还不过几岁。

另一位跟了李十几年的下属透露,李嘉诚喜欢看电影,而且,看电影时,他的“代入感”很强,每次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随着剧情起伏,“过他们的生活”。

在这位下属看来,李嘉诚其实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但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

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要20亿,李当场同意,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你提取”。

李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问他:

你为何这么冷静?

李回答道:

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李嘉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他劝告张子强:

你拿了这么多钱,下辈子也够花了,趁现在远走高飞,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如果再弄错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再帮到你了。

有趣的是,据李嘉诚透露,后来张子强又打来电话,李说,你搞什么鬼,怎么还有电话?

张子强在电话中说,李生,我自己好赌,钱输光了,你教教我,还有什么是可以保险投资的?

李嘉诚答道:

我只能教你做好人,但你要我做什么,我不会了。

你只有一条大路,远走高飞,不然,你的下场将是很可悲的。

2013年11月22日,李嘉诚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语气平静,就像是在讲述一段别人的历史。

其中的惊险和锥心之痛,似乎全都烟消云散。

李嘉诚将这种冷静归于他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这对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

所以,很多大事来的时候,我也能解决”。

而一位跟了李十几年的下属则将这种冷静归结到他少年的成长经历上。

李嘉诚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是清朝最后一科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还曾跨海留洋取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

而李的父亲,则是小学校长。

但因为二战爆发,故乡潮州被日本侵袭,李和家人逃难到香港。

没想到,1941年日本攻占香港,母亲只好带着弟妹回老家。

更没想到,贫困抑郁的父亲染上肺结核,半年之后就去世了。

14岁的李,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与埋葬,“一夕长大”。

更祸不单行的是,年少的李嘉诚也染上了肺结核。

“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李嘉诚回忆说,“我告诉自己不能死,身为大儿子,为了母亲和弟妹,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没有钱去看病,李嘉诚便只能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对付肺病,清晨到山顶呼吸新鲜空气,李替厨师写家信,以交换鱼汁与鱼杂汤,强迫自己喝下这平日最讨厌的食物,只因知道这些汤有营养价值……

一位采访过李嘉诚的记者写道:

李嘉诚的心胸之大——收购和记黄埔此等之事一直秘不外宣,甚至自己的老婆也不知道,一切都自己心算——是撑出来的:

丧父、养家、肺病、贫穷……当一个人在自己15岁左右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打垮,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孤独是他最自然的常态

“他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

虽为华人首富,但李嘉诚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

“他11岁就逃出来,一路上都是一个人在奋斗,他老和我们讲自己缝衣服,到现在依然如此。

”一位下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李的袜子都是不能见人的,因为他自己缝补了好多次。

李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打从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记者会开始,就再也没有变过。

手上的手表,也总是同一块,直到最近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款西铁城的太阳能手表,他非常喜欢,才很大方地跟售货员说:

“你不用给我打折啦。

”这款手表的售价是3000港币。

镜头前,李总是蓝黑色西装套装搭配白衬衫,而领带永远是蓝白色系,李乐于向别人展示他穿了数十年的西装皮鞋胜于向别人展示他成功的生意。

李的办公室,像他的打扮一样简单,除了一望无际的维多利亚港海景。

偌大的办公桌上,只有一沓很小的便笺纸,两支笔,一副放大镜,李每周在这里工作五天半。

办公桌的对面,是黑色的沙发和茶几。

没有靠垫,没有烟灰缸,也没有潮州人最喜欢的功夫茶具,只是孤零零地摆着一个装饰盒。

李办公室最惹眼的,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24个字,凝聚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李嘉诚则将其视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孤独感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自然的常态。

”那位熟知李嘉诚经历的高层如此评价道。

在她看来,经历过少年磨难的李嘉诚,早已习惯了孤独的感觉。

回忆早年的苦学生涯,李说,“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问’,抢时间自学。

一本旧《辞海》,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

这是一个孤独之旅,命运剥夺他的,李要靠自己抢回来。

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武器。

李嘉诚自律惊人,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他不看小说,不看“没有用”的书。

捡起教科书,李时而扮演学生,时而扮演老师,摸索教学和出题的逻辑,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模拟师生对话,自问自答。

“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

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

”李的一位友人说,“他现在的习惯,就是来自于此。

在创办长江塑料厂时,李又开始订阅英文《当代塑料》及其他西方专门的塑料杂志。

与此同时,李开始将部分资金投资华尔街上市公司股票,李从不按直觉投资,而是仔细研读公司财报,研究商业规则。

华尔街财报是李的英文老师、商业教练,也是李的私人投资获利来源。

在这位友人看来,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李嘉诚早已学会了和孤独相处,所以,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后,少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而李的豁达和乐观,也皆来自于此。

李的这位友人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了个例子,2013年3月份,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发生罢工事件,工人们在长实门前扎起帐篷,拉起横幅抗议,李嘉诚的照片被画上魔鬼的红色双角和白色獠牙,额头上还被写上了“奸商”两字。

因为要从门口进出,李嘉诚看到也非常不高兴,但几个小时之后,他就开解了,李和他们开玩笑说,哇,这个上面,把我的头画得还是笑的。

“工潮的冲击大,还是逃难到香港的冲击大呢?

”这位友人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