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0300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知识.docx

《传统文化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文化知识.docx

传统文化知识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吗?

(一年级)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zhé)——春雷乍(zhà)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zhòu)夜平分。

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立夏——夏季的开始。

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zǐ)粒开始灌浆(jiāng)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一般在6月22日左右。

小暑——署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时气候开始炎热,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左右。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每年公历的7月23日前后。

立秋——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8日或9日。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cáng)的意思。

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在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露凝(níng)而白。

早晨草木上有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秋分——昼夜平分。

9月22日或23日。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立冬——冬季的开始。

每年11月7日或8日。

小雪——开始下雪。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12月22日左右。

小寒——天气进一步变冷,气候开始寒冷。

公历1月5日。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月的20日左右。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吗?

(二年级)

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yì)疠(lì)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春节: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于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期间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jì)祀(sì)神佛、祭奠(diàn)祖先、除旧布新、迎禧(xǐ)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yù)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

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清明节: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

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传说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mì)罗江自尽殉(xùn)国。

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七夕节:

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上天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因为次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幸福吉祥,礼拜七姐,仪式虔(qiān)诚而隆重。

中元节:

又称“七月节”或“盂(yú)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书记载:

“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又称“登高节”,“菊花节”。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并推行敬老活动。

冬至:

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guī)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一天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jiāng)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你知道古人怎么称呼自己吗?

(三年级)

【愚(yú)】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兄:

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

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bǐ)】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

谦称自己;鄙意:

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bì)】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如敝人:

谦称自己;敝姓:

谦称自己的姓;敝处:

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

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

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拙(zhu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

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

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

称自己的妻子。

【敢】表示冒昧的请求别人。

如敢问:

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

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

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

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

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

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贫】僧道、尼姑自谦之称。

如:

贫僧、贫道、贫尼。

*你知道古人怎么尊称他人吗?

【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

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尊、令堂;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兄、令妹。

对别人的儿女敬称令郎、令爱;尊称别人的亲人令亲。

【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好自己的赠品。

【垂(chuí)】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

垂问、垂询:

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善,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

贤弟、贤侄等。

【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你知道这些敬辞的意思吗?

(四年级)

惠赠:

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yǔn):

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

称对方到来。

见教:

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

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

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

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金兰:

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

(晋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

向别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

垂问:

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

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

好久没见。

久仰:

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

指谋图夺取政权,也指夺取某项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中性词)

伉(kàng)俪(lì):

(书面语)夫妻,如伉俪之情。

劳步:

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

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留步:

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

(书面语)蒙受灰尘,或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huì):

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juàn):

指女眷。

内人:

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

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

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

自己的亲戚。

台鉴(jiàn):

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

岳父、岳母。

托福:

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

*你知道这些称谓都代表什么意思吗?

(五年级)

【襁(qiáng)褓(bǎo)】不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幼儿

【垂髫(tiáo)】三四岁——八九岁的儿童

【童齔(chèn)】七八岁的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的幼童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孩子

【舞勺之年】男孩十三岁

【舞象之年】男孩十五道二十岁

【豆蔻(kòu)年华】女孩十三岁

【及笄(jī)之年】女孩十五岁

【碧玉年华】女孩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孩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孩二十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

【鲐(tái)背之年】九十岁

【期颐(yí)】百岁

*你认识这些字吗?

[三个土]——垚

读yáo,山高的意思,并不是意外的巧合,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中,每个字摆成品型结构,都能派生出领带一个决然不同的汉字。

三个土相叠,虽说一副土头土脑的模样,核心却是峭拔巍峨、直插云霄。

[三条鱼]——鱻

读xiān,是“鲜”的异体字。

原指生鱼;抑或“新鲜、明丽”的意思;也指鲜美、应时的食物。

现在,街面上不少饭馆喜欢采用这样生僻的招牌。

[三条犬]——猋

读biāo。

字型很明显,三条狗纠缠在一起,表示狗群奔跑的样子;引申一步,便派生出迅速、飙升的意思。

[三匹马]——骉

读biāo。

字型很清楚,一匹马率领另外两匹,风驰电掣地奔跑。

这个字恰恰是众马奔腾的样子。

[三只羊]——羴

读shān,也是“膻”的异体字。

掉进羊群里还能闻着什么好味儿?

臊气!

有句成语叫“趋腥附膻”吗?

所谓“膻”,就是羊肉的气味。

[三头牛]——犇

读bēn,也是“奔”的异体字。

牛,本性温顺,三头牛碰面,也不至于太疯狂,除非蹿进了西班牙斗牛场。

这个字反倒是奔跑、急匆匆的意思。

[三根毛]——毳

读cuī,还是指毛发,医学上专有“毳毛”一词,指人体表面的“寒毛”。

既是“寒毛”,就非常敏感,它替人体传递冷热寒暑的细腻感觉。

[三只贝]——赑

读bì,赑屃(xì),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龙生九种”,其中一子。

这家伙不但有力气,而且喜欢文字,正好跟石碑打交道。

民间所谓“王八驮(tuó)石碑”,多为赑屃。

[三个水]——淼

读miǎo,水波浩瀚之意。

 

*你知道这些名胜古迹吗?

(六年级)

江南三大名楼

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被人们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

位于湖南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洞庭湖,北望万里长江,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的美名。

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兵台。

宋庆历四年,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撰(zhuàn)写了《岳阳楼记》,从此美名远扬。

[黄鹤楼]

素有千古名楼之称,位于武汉市蛇山之巅。

因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而闻名。

[南昌滕王阁]

坐落在南昌赣(gàn)江东岸。

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受封滕王,于是在赣江边修建楼阁,命名为滕王阁。

少年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传诵千古。

中国四大名窟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敦煌市鸣沙山东麓(lù)的断崖上,南北全长一千六百米,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直到明代才停止修建,是集建筑、壁画、雕塑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库,气魄宏伟,内容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麦积山上,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距今也有1600多年历史。

石窟大多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登洞窟全靠凌空外露的栈(zhàn)道,非常惊险。

因为地处险境,不为外人所知,反倒躲避了战乱,文物保存相当完好。

[云冈石窟]

位于大同市附近的五洲山南麓,依山而建,绵延一公里,开大小佛龛(kān)2100多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东方罗马石雕之称。

雕刻题材主要是佛像和佛教故事,造像形态各异,琳琅满目,千姿百态。

最高的佛像17米,最小的不到2厘米。

[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市城南,濒(bīn)临伊水,是外来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的结晶。

开凿石窟2500余个,雕塑佛像十万余尊,还有碑刻、题记3600余块。

传说第1280号石窟供奉卢舍那佛是按武则天的容颜雕刻而成。

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

[杭州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藏书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见证,是西湖景观拥有丰厚文化的物证之一。

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七大官府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仅存的一阁。

[宁波天一阁]

位于宁波月湖之滨的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

此阁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三大家族藏书楼之一,藏书最丰时达七万余卷,号称江南书城。

后世屡经劫难。

现藏有古籍三十余万卷,其中善本八万余卷。

[南浔嘉业堂]

嘉业堂的创始人刘承干(1882-1963),曾是晚清秀才,是刘镛的孙子。

1920年至1924年建造了这座藏书楼。

而后又不惜重金,陆续增添,自称历时20年,费银30万两,得书60万卷,共16万册。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湖南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

岳麓山上,清晰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陶澍(shù)、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tāo)、唐才常、沈荩(jìn)、杨昌济、程潜等皆出此地。

[白鹿书院]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以白鹿自娱。

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

后李渤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

[嵩阳书院]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

北宋儒教理学大师程颢(hào)、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

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

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应天书院]

又名睢阳书院,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

应天书院前身为“南都学舍”,立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千年来,培养俊杰数不胜数其前身是后晋时杨悫(què)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应天书院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

它开创了古代兴学的先例,称为古代书院典范,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

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在此求学并留校任教,显赫几世。

应天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被尊为四大书院之首。

中国四大名泉

济南趵突泉、江苏镇江中泠泉、浙江杭州虎跑泉和江苏无锡惠山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泉”。

[趵突泉]

位于济南市区,有“天下第一泉”之称。

在略呈方形的泉池中,三股清泉自地下涌出,水温常年在18℃左右。

趵突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皇华泉、卧牛泉等共同组成了趵突泉群。

[惠山泉]

位于江苏无锡惠山寺附近,原名漪澜泉,相传为唐朝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上池圆,下池方,故又称二泉。

由于惠山泉水源于若冰洞,细流透过岩层裂缝,呈伏流汇集,汇成为泉,因此,泉水质轻而味甘,深受茶人赞许。

“茶神”陆羽,将惠山泉列为“天下第二泉”。

[跑虎泉]

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禅寺内。

跑虎泉水从石英沙岩中渗透流出,清澈见底,干裂醇厚,纯净无菌,饮后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被誉为“天下第三泉”。

[中泠泉]

位于江苏省镇江金山以西的石弹山下。

它是大江深处的一股清冽泉水,泉水清香甘冽,涌水沸腾,景色壮观。

惟要取中泠泉水,实为困难,需驾轻舟渡江而上。

池旁的鉴亭,是历代名家煮泉品茗之处,至今风光依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