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0016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力的测量》同步试题8

浮力1

1.弹簧秤下吊着重力为14.7牛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9.8牛,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______牛,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米3。

2.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为9.8N,若把它浸在液体里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减少了2.5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为N,该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是N。

3.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

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

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B.F2

C.F3D.F4

 

4.如图1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球,在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其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甲球B.乙球

C.丙球D.丁球

 

5.浸没于水中的乒乓球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

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

浮力2

1.如图2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2.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    (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3.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2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______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浮力3

1.浸没在水中的实心铁球和铝球,若它们的质量相等,则铁球受到的浮力

铝球受到的浮力;若它们的体积相等,则铁球受到的浮力铝球受到的浮力。

(ρ铁>ρ铝,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把重为5N,体积为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g取10N/㎏)

A.物体漂浮,F浮=6N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22.小芳要探究金属圆柱受到水的浮力与浸在水中深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将

高为9cm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金属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记下

金属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拉力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h/cm

0

2

4

6

8

10

12

14

F/N

6.75

6.25

5.75

5.25

4.5

4.5

4.5

4.5

(1)第3次实验时,金属圆柱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___________.

(2)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圆柱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

1.在下图1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图1图2

2、(05苏州)如图2所示,O是杠杆OA的支点.在图中画出拉力F1和F2的力臂l1和l2.

3.在图3中作出F的力臂。

 

4.在图4中,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

 

杠杆平衡条件

1.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BCD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移动    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1.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设计了下面的表格,请帮助他把空格填好。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1/N

阻力臂L1/m

1

0.98

0.1

0.2

2

0.49

0.15

1.47

3

1.96

0.98

0.1

2.如图2所示杠杆,O为支点,杠杆上每个小格的长度都相等,杠杆两端所挂钩码的质量都相等,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哪种情况,杠杆仍然可以保持平衡。

A.支点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B.两侧的钩码组都向支点移动一个小格

C.左测的钩码组下面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右测的钩码组下面加挂两个相同的钩码

D.左测的钩码组下面加挂两个相同的钩码

右测的钩码组下面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8所示,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在匀速提升重物G的

过程中

A.F大小不变B.F逐渐变大

C.F逐渐变小D.F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滑轮1

1.校园中竖立的旗杆顶部的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如图1所示,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挂在重物G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F1、F2、

F3拉起重物,则

A.F1较大B.F2较大C.F3较大D.F1=F2=F3

3.图2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滑轮,

使用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

4.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若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则绳自由端拉力F=G。

 

滑轮2

1.如图1把同样大小重物匀速拉上去,判断最省力的是(不计摩擦、滑轮重)

A.F1B.F2C.F3D.F4

2.如图2用同样大小的力把重物匀速拉上去,可以判断出物重最大的是

(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A.G1B.G2C.G3D.G4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6中画出拉力F=G/2

图7拉力F=G/3;图8中画出拉力F=G/5的绳子的绕法

(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滑轮3

1.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G1=500N,重物G2=1200N,在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力的情况下,使重物G1保持平衡的拉力F=

2.如图2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

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F丙=50N。

则:

(1)不计动滑轮重和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时,提升的物重分别是:

G甲=_____N;G乙=______N;G丙=_____N。

(2)动滑轮重3N,不计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

G甲=____N;G乙=_____N;G丙=_____N。

(3)当物体被提升2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S甲=m;S乙=___m;S丙=_______m。

(4)如果物体被提升的速度都是0.2m/s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是:

V甲=____m/s;V乙=_____m/s;

V丙=_____m/s。

 

滑轮3

1.一个滑轮分别作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用它们把同一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升高到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比较它们的使用,则动滑轮

A.一定可以省功B.功率一定小C.机械效率一定低D.一定省一半力

2.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3.如图中,A、B、C三种情况的重物和接触面相同,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

功1

1.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功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C.作用力越大,物体沿作用力方向通过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在下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提着桶在水平地举着杠铃原地不动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推着小车前进面上匀速前进

ABCD

3.起重机将1000N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了3m后,又把重物水平移动了1m,

则起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是

A.1000JB.2000JC.3000JD.4000J

4.小明分别用手、定滑轮、动滑轮三种方式,把同一物体提到同样高的楼上,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对重物做功最多的是

A.用手拎B.用定滑轮C.用动滑轮D.一样多

功2

7.某学生从底楼匀速走上二楼,第一次花费时间30s,第二次花费时间20s。

则两次上楼过程中,学生所做的功

A.第一次较大B.第二次较大C.两次一样大D.不知楼高不好判断

8.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最多C.两次做功一样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最多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9.物体A在拉力作用下沿同一水平面匀速运动了一段距离为S,如图14所示。

试比较拉力F1,F2及拉力所做的功W1、W2的大小(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不计)

A.

B.

C.

     

D.

功率1

1.功率的国际制单位是

A.焦耳B.牛顿C.瓦特D.帕斯卡

2.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就越大。

B.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

C.机械做功所用的时间越短,它的功率就越大。

D.功率是100W的机械一定比功率是500W的做功少。

3.如图1甲、乙、丙所示,在同样大小的力F1、F2和F3的作用下,相同时间内三个物体都

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则

A.F1功率最大B.F2功率最大

C.F3功率最大D.F1、F2和F3的功率相同

4.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60kW,行驶0.5min,发动机做功J

 

功率2

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功率知识后,进行了“比一比谁上楼功率大”的比赛。

其中

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功率大约是

A.3W    B.30W   C.300W    D.3000W

2.星期天,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登狼山.小明用了20min登上山顶,爸爸用了25min登上山顶,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1.5倍,则小明与爸爸登山时所做功的功率之比是

A.5∶6B.6∶5C.15∶8D.2∶3

3.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

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

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4.甲用50牛水平力推动一个重100牛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前进1米,所用时间为1秒;乙匀

速举高这个箱子l米,所用时间为2.4秒.比较甲推箱子、乙举箱子所做的功W甲、W乙和做

功的功率P甲、P乙,有

A.W甲>W乙P甲>P乙B.W>甲W乙P甲>P乙

C.W甲>W乙P甲>P乙D.W甲>W乙P甲>P乙

10.(多选)如图4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m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摩擦不计,已知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2m/s,那么关于拉力F的大小和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拉力F的大小为20N B.拉力F的大小为5N 

C.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为20W D.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为10W

1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动滑轮竖直向上匀速提升不同的钩码,并

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动滑轮重/N

钩码重/N

钩码升高的距离/cm

时间/s

甲同学

1

1

75

2

乙同学

1

2

60

1

丙同学

1

4

90

3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有一位同学做功最多,他做的功为J;

做功最快的是同学。

(不计绳重和摩擦)

 

机械效率1

1.关于机械效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做的有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C.做的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D.机械效率可以等于1。

2.关于机器的效率和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B.机器的效率越低,做功越慢

C.机器的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低D.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有用功越多

3.有甲、乙两台机器,甲机器的机械效率是80%,乙机器的机械效率是60%,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力

B.甲机器的功率一定比乙机器的功率大

C.甲机器工作时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器多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机械效率2

4.小华用一个动滑轮在20s内将重400N的货物匀速竖直提高1m,所用的拉力为250N,则在这一过程中小华所做的有用功是J,总功是J,额外功是J,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5.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A.

(1)B.

(2)C.(3)D.(4)

6.用如图所示的机械拉着重5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0N,绳子末端的水平拉力为5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2m/s,则10s内拉力做的功是J。

 

机械效率3

7.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

如图,汽车车厢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斜面把重为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

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________N;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

8.甲、乙两位工人分别用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式,将同样重的一袋沙子提到高处,滑轮的重力小于沙子的重力,不计摩擦阻力的绳子的重力。

 __用力较小,两人所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选填“>”、“=”或“<”=)

 

9.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重为20N,受到的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为2.5N,则在2s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不计滑轮重力)

机械效率3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再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

度/cm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5

20

 

(1)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个,其中动滑轮有个.

(2)实验中应拉弹簧测力计。

(3)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

效率(选填“”、“小于”或“等于”)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2.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1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N。

若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____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

(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机械能1

1.下列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A.被压扁的皮球B.在空中飞行的小鸟

C.被运动员举着的杠铃D.在平地滚动的足球

2.如图1所示,滚摆在下降过程中越滚越快,它在下降过程中

A.动能增加,势能增加B.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C.动能减少,势能减少D.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3.一辆汽车正在匀速上坡,在此过程中,它的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4.射箭运动员沿水平方向射出箭,这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A.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B.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D.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动能

5.游乐园中的翻滚过山车从高处向低处加速下滑的过程中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6.洒水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中不断洒水,在此过程中

A.动能不变B.动能减小C.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不变

1.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B=mC>mA,hA=hB>hC),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甲乙丙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     两图来进行比较

  A.甲、乙B.甲、丙C.丙、乙D.以上都可以

  

(2).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     两图来进行比较

  A.甲、乙B.甲、丙C.丙、乙D.以上都可以

(3).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水平面时,    球的动能最大.

 A.甲B.丙C.乙D.一样大

10.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1).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

A.动能与质量的关系B.动能与速度的关系C.人是比牛高级的动物D.以上都有可能

1.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

A.木桩陷入沙坑的深度

B.木桩的形变的大小

C.沙坑里沙的松软程度

D.铁块下落的速度

(2)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的高度关系是;若A、C两铁块下落的高度相等.则两铁块质量的关系是.()

A.hA>hBmA>mCB.hA>hBmA

C.hAmCD.hA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

B.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

C.重力势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

声现象1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

“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晌度

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5.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

声现象2

1.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

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较响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l)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