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594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docx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

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造价低、设计理论成熟、施工技术成熟、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占有绝对的比重。

在当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推行工程公司总承包制的环境下,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总承包控制工程师三大控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就成为质量控制中一项极其常见而重要的工作。

  1、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在这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

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定。

  1.1 水泥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

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1.2 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

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

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1.3 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

一般采用1㎝-3㎝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1.4 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

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

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样着重控制。

  1.5 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

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

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

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

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

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度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原材料计量控制。

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

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

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

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

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

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浅谈监理工作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程建设监理的质量控制,是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为保证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质量控制。

其目的在于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照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达到业主的建设意图,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监理工作的重点是质量控制,而质量控制的核心又是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我们根据自己监理过的几个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监理工作要点。

    首先,要严把材料源头关。

原材料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而原材料的质量取决于矿源(生产厂家)的质量。

为此,我们要求承包人对拟用于工程的原材料选择多个矿点,并取样试验。

再由双方专业人员根据试验结果对所选矿点进行考察、筛选、排除直至最后确定供货矿点。

    第二,严把材料复试关。

到工地的各种原材料,钢材、水泥等是否从选定矿点进的货?

其质量是否有差异?

能否满足规范及365JT设计要求?

应依据规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频率与承包人共同取样后送持证单位检验。

工地试验室具备试验条件的,可在监理旁站下进行。

原材料应按批次、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分开堆放并作明显标记。

对复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监理方应坚决要求承包人在规定期限内清除出场,从而保证所用原材料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第三,把好混凝土配比关。

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等级的关键。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与365JT施工单位试验人员依据规范、设计要求、材料差异、工程部位、强度等级、施工方法、工艺水平等确定水灰比、最低水泥用量及合适的配比,对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更要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验论证。

    第四,严把材料计量关。

计量器具及称量的精度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

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将所用计量器具送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校验整套称量系统,对惯性冲力的影响应经多次试验确定,对称量系统应确保周期性校验。

    第五,把好混凝土浇捣关。

对每次浇筑,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复核承包人上报的365JT技术方案,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振捣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监理方有责任督促承包人制定与质量挂钩的奖惩制度,要求承包人对操作工进行技术交底,加强责任心教育,从各个环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第六,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完毕,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及时派专人做好养护工作,结合冬夏季节和晴雨天气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第七,把好试验关。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应跟班旁站,按照混凝土浇筑方量和浇筑班次与承包单位试验人员共同取样,由监理人员在试样上作相应标志。

到达破型龄期时,由监理人员旁站,承包人试验人员操作,双方共同记录,从而保证试验数据真实有效。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若能把握好以上几点,工程的混凝土质量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解决混凝土外加剂冬季结晶问题的简易方法

萘系原料由于性价比较高,现在还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外加剂原料,占的比例在80%以上,其中又以低浓型萘系原料为主。

但一到冬季,硫酸钠的结晶问题使低浓型萘系原料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混凝土公司(或外加剂厂)不得不采用部分高浓型萘系原料替代低浓型的,以降低水剂中硫酸钠的含量。

目前市场上高浓型和低浓型萘系原料的价格大致相差在1000~1500元/吨,那么每吨萘系原料的成本就要增加500元以上,我公司冬季混凝土的产量大致在60~70万方,那么实际成本增加在10万元以上。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找出一种比较适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并且实施效果明显的解决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一、结晶原因分析    

    我公司外加剂厂配制的外加剂主要是采用低浓型萘系原料和少量的氨基磺酸盐等原料混合而成,所用低浓型萘系原料经测定硫酸钠含量为18-19%,水溶液的含固量大致为34%左右,硫酸钠大致在6~7%。

由于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特别大,参见图1(示意图),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这种低浓型的萘系原料只有溶解于4倍(按质量计算)以上的自由水(指配入的水,下同),在0~5℃的情况下才基本上不会出现硫酸钠结晶现象,而目前所用的外加剂溶液中自由水同萘系原料的质量比值在1.9以下,当萘系原料全部采用低浓型时,只有当室温在16℃以上时才会不出现结晶现象。

   另外,将新配制的外加剂在室温为7℃的条件下静置12小时后测砂浆减水率,发现其砂浆减水率下降了大约1%。

这主要是因为硫酸钠在结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吸咐部分萘系原料的悬浮颗粒,从而导致外加剂出现结晶后减水率下降。

      

二、解决办法   

  A、照常规的做法是在每年12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近四个月时间用高浓型萘系原料(硫酸钠大致在2~5%间)替代部分低浓型的,以降低溶液中的硫酸钠含量。

如果要保证在0~5℃时外加剂基本上不出现结晶现象,那么在现有配方基础上须增加成本200元/吨以上。

   B、据报道,按照盐效应原理,在溶液中加入一种硫酸钠助溶剂,可抑制低温下硫酸钠的结晶,但采用多家厂的助溶剂样品进行试验,其实际效果均达不到要求。

   C、有报道称,在现有成本基础上通过复配技术可以解决结晶问题。

大量的试验表明,通过提高氨基磺酸盐等原料和降低低浓型萘系原料的比例配出了在5℃低温下不结晶的外加剂,但经测试,对比原外加剂其减水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用它配制的混凝土各龄期强度下降了近10%。

   D、按照硫酸钠在水中溶解的特点,外加剂之所以在低温状态下出现结晶现象,是因为在当时的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中不能溶解那么多的硫酸钠,多余的硫酸钠就只能结晶沉淀出来。

遵从上述原理,我们将外加剂稀释40%,即每吨外加剂增加0.4吨的水,溶液中自由水同萘系原料的质量比控制在4.2左右,这样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中都较好地解决了冬季外加剂结晶的问题,可确保外加剂在0℃不出现结晶现象,效果远盛于前述三种方法,而外加剂内在性能并没发生任何改变,而且由于溶液中含有较高的硫酸钠,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还有5~10%的提高,参见表1,其中C30、C40两个配方均为我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实用配方。

             

 表1:

强度

等级

外加剂

类型

水泥(kg)

粉煤灰

(kg)

矿粉

(kg)

(kg)

外加剂

(kg)

(kg)

碎石

(kg)

强度(MPa)7天

强度(MPa)

28天

C30

原冬季

外加剂

313

50

40

133

6.96

869

951

25.1

38.2

C30

现冬季

外加剂

313

50

40

130

9.74

869

951

26.5

38.7

C40

原冬季

外加剂

383

45

70

134

10.95

764

963

31.0

47.8

C40

现冬季

外加剂

383

45

70

130

15.33

764

963

33.5

47

三、结束语    

   从上述四种解决硫酸钠结晶的办法我们可发现,第四种办法现实意义更大,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效果明显,只需在配制时增加用水量,在计算混凝土配比时将外加剂因稀释而增加的水在计算用水量时予以扣除即可(参见表1)。

   由于现在绝大部分混凝土公司都是购买外加剂原料自己配制水剂,运输距离短,外加剂因稀释而增加的水所占用的运费绝对值并不多,因此采用稀释的方法配制成的“不结晶外加剂”几乎不需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