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9456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

(二)及答案

一、课内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4分)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4分)

识记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同复习题

(一),此处略。

3.根据词性给下列词语分类(4分)

1乌鸦2飞奔3迅速4美丽5精彩6警察7留恋8钢笔9恩师10西藏11冲刺12妩媚13五枚14少女15小心翼翼16侄子17我18废都19歌唱20三哥21七元22协商23流利24毕恭毕敬25音乐26五章27海洋28辛苦29爷爷30那里31好32思忖33左右34作业35六天36校长37右手38白39黑夜40打击41生动42宽阔43市里44一粒45机器46美妙47奔驰48字典49生50研究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数量词:

(五)代词:

二、积累与运用(每句1分,共10分)

4.,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5.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6.,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7.,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木兰奔赴沙场神速的句子是:

9.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寓于李龟年演唱的衰落,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

10.古往今来许多人将“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数文人墨客也将这种理想写进自己的诗词作品中,如杜甫的忧国忧民,辛弃疾的慷慨悲壮,文天祥的大义凛然,无不体现着他们赤诚的爱国之心。

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中,写出能体现爱国情感的连续的两句。

.

三、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0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伤仲永》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作品。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2分)

(1)未尝识书具()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4)贤于材人远矣()

13.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14.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呢?

(2分)

15.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本文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3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5分)

师旷论学

刘向

晋平公

(1)问于

(2)师旷(3)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4)矣。

”师旷曰:

“何(5)不炳烛(6)乎?

”平公曰:

“安(7)有为人臣而戏(8)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9)安敢戏其君?

臣(10)闻(11)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13),炳烛之明,孰与(14)昧行(15)乎?

”平公曰:

“善哉!

【注释】1.晋平公: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

对。

3.师旷:

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

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

为什么。

6.炳烛:

点燃烛。

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

炳:

点。

7.安:

怎么。

8.戏:

戏弄。

9.盲臣:

瞎眼的臣子。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

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

听说。

12.光:

这里指阳光。

13.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

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

15.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昧,暗。

16.平公曰:

“善哉!

”的“善”的意思是       。

(1分)

17.“何不炳烛乎?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18.《师旷论学》阐述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甲)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10分)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

天气已经很冷了。

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

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

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

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

可如今风越刮越猛。

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

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

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

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

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我躺下,又站起来。

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

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过了一会儿,我才清醒过来。

我站起身,笔直朝前走去,身子一直颤抖着!

我在哪儿?

啊!

我刚离开,我听见普雷沃的声音!

是他的呼叫唤醒了我……

我朝他走回来,一直哆嗦着,好像全身都在打嗝。

我对自己说:

“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

是我的大限到了。

我已经缺水缺得太厉害了。

前天,还有昨天我独自出去走了那么多路!

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宁可死在内心的幻影里。

那个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灯。

不管怎么说,它们开始引起我的注意。

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我仍然跪在地上。

我们随身还带了一点药品。

一百克纯乙醚,一百克九十度的酒精和一瓶碘酒。

我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

之后我又喝了一点九十度的酒精,这下总算是把我的喉咙封住了。

(节选自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在沙漠中心》)

19.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颤抖()

(2)魔爪()(3)打嗝()(4)得挨()

20.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

(2)是我的大限到了。

21.第2段最能表现作者绝望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2分)

22.说说第2段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分)

 

城中天籁

赵丽宏

(1)我身居闹市,住在四层公寓的三楼,这是大半个世纪前建造的老房子。

这里的四栋公寓从前曾被人称为“绿房子”,因为,这四栋楼房的墙面,被绿色的爬山虎覆盖,除了窗户,外墙上遍布绿色的藤蔓和枝叶。

在灰色的水泥建筑群中,这几栋爬满青藤的小楼,就像一片青翠的树林凌空而起,让人感觉大自然还在这个人声喧嚣的都市里静静地成长。

我当年选择搬来这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爬山虎。

(2)搬进这套公寓时,是初冬,墙面上的爬山虎早已退尽绿色,只剩下无叶的藤蔓,蚯蚓般密布墙面。

住在这里的第一个冬天,我一直心存担忧,这些枯萎的藤蔓,会不会从此不再泛青。

我看不见自己窗外的墙面,只能观察对面房子墙上的藤蔓。

整个冬天,这些藤蔓没有任何变化,在凌厉的寒风中,它们看上去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

(3)寒冬过去,风开始转暖,然而墙上的爬山虎藤蔓依然不见动静。

每天早晨,我站在走廊里,用望远镜观察东窗对面墙上的藤蔓,希望能看到生命复苏的景象。

终于,那些看似干枯的藤蔓开始发生变化,一些暗红色的芽苞,仿佛是一夜间长成,起初只是米粒大小,密密麻麻,每日见大,不到一个星期,芽苞便纷纷绽开,吐出淡绿色的嫩叶。

僵卧了一冬的藤蔓,在春风里活过来,新生的绿色茎须在墙上爬动,它们不动声色地向上攀缘,小小的嫩叶日长夜大,犹如无数绿色的小手掌,在风中挥舞摇动,永不知疲倦。

春天的脚步,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在水泥墙面上奔逐行走。

没有多少日子,墙上已是一片青绿。

而我家里的那几扇东窗,成了名副其实的绿窗。

窗框上,不时有绿得近乎透明的卷须和嫩叶探头探脑,日子久了,竟长成轻盈的窗帘,随风飘动。

透过这绿帘望去,窗外的绿色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变幻不定,心里的烦躁和不安仿佛都被悄然过滤。

在我眼里,窗外那一片绿色,是青山,是碧水,是森林,是草原,是无边无际的田野。

此时,很自然地想起陶渊明的诗,改几个字,正好表达我喜悦的心情:

“觅春东窗下,悠然见青山。

(4)有绿叶生长,必定有生灵来访。

爬山虎的枝叶间,时常可以看到蝴蝶翩跹,能听到蜜蜂的嗡嗡欢鸣,蜻蜓晶莹的翅膀在叶梢闪烁,还有不知名的小甲虫,背着黑红相间的甲壳,不慌不忙在晃动的茎须上散步。

也有壁虎悄悄出没,那银灰色的腹部在绿叶间一闪而过,犹如神秘的闪电。

对这些自由生灵们来说,这墙上绿荫,就是它们辽阔浩瀚的原野山林。

(5)爬山虎其实和森林里的落叶乔木一样,一年四季经历着生命盛衰的轮回,也让我见识着生命的坚忍。

爬山虎的叶柄处有脚爪,是这些小小的脚爪抓住了墙面,使藤蔓得以攀缘而上,用表情丰富的生命色彩彻底改变了僵硬冰冷的水泥墙。

爬山虎的枝叶到底有多少色彩,我一时还说不清楚。

春天的嫩红浅绿,夏日的青翠墨绿,让人赏心悦目。

爬山虎也开花,初夏时分,浓绿的枝叶间出现点点金黄,有点像桂花。

它们的香气,我闻不到,蝴蝶和蜜蜂们闻到了,所以它们结伴而来,在藤蔓间上上下下忙个不停。

爬山虎的花开花落,没有一点张扬,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

花开之后也结果,那是隐藏在绿叶间的小小浆果,呈奇异的蓝黑色。

这些浆果,竟引来飞鸟啄食。

麻雀、绣眼、白头翁、灰喜鹊,拍着翅膀从我窗前飞过,停栖在爬山虎的枝叶间,觅食那些小小的浆果。

彩色的羽翼和欢快的鸣叫,掠过葳蕤的绿叶柔曼的藤须,在我的窗外整合成生命的交响诗。

(6)秋风起时,爬山虎的枝叶由绿色变成橙红色,又渐渐转为金黄,这真是大自然奇妙的表演。

秋日黄昏,金红的落霞映照着窗外的红叶,使我想起色彩斑斓的秋山秋林,也想起古人咏秋的诗句,尽管景象不同,但却有相似意境: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7)一天,一位对植物很有研究的朋友来看我。

他看着窗外的绿荫,细数了爬山虎的好处,它们是理想的垂直绿化带,既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又能降低室温。

它们还能吸收噪声,吸附飞扬的尘土。

爬山虎对建筑物没有任何伤害,只起保护作用。

潮湿的天气,它们能吸去墙上的水分,干燥的时候,它们能为墙面保持湿度。

朋友叹道:

“你的住所,能被这些常青藤覆盖,是福气呀。

(8)我从前曾在家里种过一些绿叶植物,比如橡皮树、绿萝、龟背竹,却总是好景不长。

也许是我浇水过了头,它们渐渐显出委靡之态,先是根烂,然后枝叶开始枯黄。

目睹着这些绿色的生命一日日衰弱,走向死亡,却无力挽救它们,实在是一件苦恼的事情。

而窗外的爬山虎,无须我照顾,却长得蓬勃茁壮,热风冷雨,炎阳雷电,都无法破坏它们的自由成长。

(9)爬山虎在我的窗外生长了五个春秋,我以为它们会一直蔓延在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大自然无所不在的神奇。

也曾想把我的“四步篇”改名为“青藤斋”。

谁知这竟只能成为我的一个梦想。

(10)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风和日丽。

我无意中发现,挂在我窗外的绿色藤蔓,似乎有点干枯,藤蔓上的绿叶萎头萎脑,失去了平日的光泽。

窗子对面楼墙上那一大片绿色,也显得比平时暗淡。

这是什么原因?

我研究了半天,无法弄明白。

第二天早晨,窗外的爬山虎依然没有恢复应有的生机。

经过一天烈日的晒烤,到傍晚时,满墙的绿叶都呈萎缩之态。

会不会是病虫之患?

我仔细察看那些萎缩的叶瓣,没有发现被虫蛀咬的痕迹。

第三天早晨起来,希望看到窗外有生命的奇迹出现,拉开窗帘,竟是满眼惨败之相。

那些挂在窗台上的藤蔓,已经没有一点湿润的绿意,就像晾在风中的咸菜干。

而墙面上的绿叶,都已经枯黄。

这些生命力如此旺盛的植物,究竟遭遇了什么灾难?

(11)我走出书房,到楼下查看,在墙沿的花坛里,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景象:

碗口粗的爬山虎藤,竟被人用刀斧在根部齐齐切断!

四栋公寓楼下的爬山虎,遭遇了相同的厄运。

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一场残忍的谋杀。

生长了几十年的青藤,可以抵挡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却无法抵挡人类的刀斧。

后来我才知道,砍伐者的理由很简单,老公寓的外墙要粉刷,爬山虎妨碍施工。

他们认为,新粉的墙,要比爬满青藤的绿墙美观。

未经宣判,这些美妙的生命,便惨遭杀戮。

(12)断了根的爬山虎还在墙上挣扎喘息。

绿叶靠着藤中的汁液,在烈日下又坚持了几天,一周后,满墙绿叶都变成了枯叶。

不久,枯叶落尽,只留下绝望的藤蔓,蚯蚓般密布墙面,如同神秘的天书,也像是抗议的符号。

这些坚忍的藤蔓,至死都不愿意离弃水泥墙,直到粉墙的施工者用刀铲将它们铲除。

(13)“绿房子”从此消失。

这四栋公寓楼,改头换面,消失了灵气和个性,成了奶黄色的新建筑,混迹于周围的楼群中。

也许是居民们的抗议,有人在楼下的花坛里补种了几株紫藤。

也是柔韧的藤蔓,也是摇曳的绿叶和嫩须,一天天,沿着水泥墙向上攀爬……

(14)紫藤,你们能代替死去的爬山虎吗?

23.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喧嚣()

(2)啄食()(3)停栖()(4)绿荫()

24.文中“僵卧了一冬的藤蔓,在春风里活过来,新生的绿色茎须在墙上爬动,它们不动声色地向上攀缘,小小的嫩叶日长夜大,犹如无数绿色的小手掌,在风中挥舞摇动,永不知疲倦。

”一句语言颇具特色,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评析。

(4分)

25.第八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4分)

26.作者说“我当年选择搬来这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爬山虎”,可见其对爬山虎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作者对爬山虎由生至死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27.墙面上的爬山虎让作者情思涌动,相信生活中也会有让你驻足观望、感慨良多的可爱生灵吧,请用精妙的语句将其描绘出来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

(4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三)名著阅读(5分)

学好语文要多读书,读好书。

回顾初中语文学习经历,阅读中外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

请你从读过的中国名著中选出一部,推荐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并根据提示,结合作品内容写出推荐的理由。

28.书名:

《》

29.作者:

30.推荐理由:

三、写作(50分)

31.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47分,卷面3分。

作文

(1)题目:

我多想说

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屋檐上的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最后把石头滴穿了;山沟沟里的水一点一点地汇聚,最后汇成了一条可以藏龙的深渊;沙漠里的风将沙粒一寸一寸往前挪,最后将整个沙丘几十公里、几百公里地往前搬。

人和自然不一样。

人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锄头挖个金元宝,一脚踏进天堂。

作文要求:

A.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B.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C.不少于550字。

D.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

(二)参考答案

4—7略,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例如:

(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11.略。

12.

(1)曾经

(2)完成(3)相当(4)胜过13.因为仲永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14.为强调后天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15.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1分),说说本文带来的启示(1分),表达1分。

16.好。

17.反问。

18.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19.略。

20.

(1)愿意指将粮食中的糠用筛子筛掉,  这里指因为干渴和受冻而身体发抖的样子。

(2)指死亡的期限,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前途感到迷茫和绝望。

21. 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22. 这段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沙漠里寒气逼人,令人无法存活,进而烘托人物恐惧绝望的心理。

23.略。

24.这句话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爬山虎在萌芽复苏时的勃勃生机,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每个采分点1分)25.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表现了爬山虎比“我”种过的绿叶植物有更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各2分)

26.围绕“担忧——期盼——喜悦——欣赏——痛惜”回答即可。

(4分)

27.感情要融入描写中,语言力求精彩。

(具体描绘2分,感受1分,语言表达1分)

28和29略。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

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不使学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赞同

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

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不使学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赞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