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9443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八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西畴县一中2018届高三复习检测(八)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据此可知()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2.王国维说:

“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3.“(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

……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4.《法学总论》规定:

“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

”万民法出现于(  )

A.罗马共和国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

C.西罗马帝国时期D.东罗马帝国时期

5.“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6.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7.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8.“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A.自由落体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D.细胞研究成果

9.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0.1433年,(明朝)皇帝突然下诏终止远航,在东南亚海域留下了权力真空区。

随后进驻这一海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事件是(  )

A.日本倭寇骚扰中国沿海B.阿拉伯人恢复印度洋上的传统优势

C.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岛D.葡萄牙建立包括印度洋的海上霸权

11.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历史信息叙述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

①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召开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加

③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④都主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⑤中国在会议上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了解,发展了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12.“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

”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  )

A.巴黎公社B.人民公社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D.德意志帝国

二、非选择题

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14.(12分)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柬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

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

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

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历史——选修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

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

“……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表明,分封的目的是屏护周朝,故B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兄长也不及父亲尊崇。

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

由此判断,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宋朝对地方的财政“然非尽取之也”,是出于地方军事需要的考虑,并不意味着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故A项错误;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故B项错误;宋初中央集权加强,不是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保障地方的军事需要,有利于巩固边疆维护统一,故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万民法是为了适应罗马帝国建立,版图不断扩大带来的各种问题而形成的,故B项正确;A项在罗马帝国建立之前,万民法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C、D项是在罗马帝国分裂后出现的,万民法已经实行,故C、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可知该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该战争是鸦片战争。

故选A。

6.【答案】D

【解析】1921~1930年,美国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故A项错误。

1930~1932年,罗斯福还未上台,美国尚未开始实施新政,故B项错误。

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表明公共开支增多,故C项错误。

由于实施新政,美国逐渐度过经济大危机,故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接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本题以明代李贽思想和文艺复兴思想的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相似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A、B、D三项都是二者的共同点。

文艺复兴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但李贽是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C项错误,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是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

9.【答案】D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干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不符。

10.【答案】D

【解析】日本倭寇骚扰中国沿海,没有推动历史的进步,故A项错误;阿拉伯人恢复印度洋上的传统优势,也没有推动历史的进步,故B项错误;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岛,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498年,葡萄牙人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建立起海上霸权,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万隆会议于1955年召开,不结盟成立大会于1961年召开,这两次会议均在两极格局时期,故①正确,不符合题意;万隆会议只有亚非国家参加,故②错误,符合题意;万隆会议没有奉行不结盟的精神,故③错误,不符合题意;两次会议都反殖民主义,故④正确;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中国并没有参加,故⑤错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符合题意。

12.【答案】A

【解析】材料中突出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并且强调了公职人员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意思,故A项正确;人民公社是1958年中国经济建设中发生在农村的“左”倾错误,与工人无关,故B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资产阶级政权,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

13.【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不仅……而且……”提取信息做答;第二小问,立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修己”“复礼”的政治内涵分析。

(2)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知天下之势”“致用”;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社会学术发展状况及社会要求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二者“经世”“致用”的共同特点,概括其社会特征,强调社会责任;第二小问,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角度分析。

14.【答案】

(2)参考答案要点:

政治背景: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航天成就:

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

(答出三项即可)

【解析】第

(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美苏冷战、二战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军备竞赛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需列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在航天方面的主要成就,如“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等等。

15.【答案】

(1)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

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

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

【解析】解答第一问,我们要按照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

通过对知识的回忆,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国家的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

日本则更侧重学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回答第二问,我们把三个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保守势力过于强大;以慈禧为首的实际统治者反对;改革还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原因。

16.【答案】

(1)变化:

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

原因:

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第

(1)问由材料中“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到“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

由材料“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等可以概括出看法转变的原因。

(2)问,可以从整体角度和局部(某一国家)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17.【答案】

(1)理解:

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

上升。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

(答二点即可)。

理解: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1)抓住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等信息,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来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曲线容易判断是上升趋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主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