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909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8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

专题19世界地理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海南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1,完成1~3题。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

.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B.极昼C.成群的企鹅D.台风

【答案】1.D2.A3.A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区域特征判断。

以某地经纬线网和陆地轮廓图的区域定位,判断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板块构造理论知识作答。

难度较易。

【解题思路】第1题,结合经纬线网和陆地轮廓图,该地位于纬度较高太平洋西岸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第2题,消亡边界地质活动强烈多火山地震,地热能丰富。

第3题,该地位于50°~60°附近,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夏季气温较低,因此会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的;该地不在北极圈以内地区故没有极昼现,故B错误;企鹅在南极地区,故C错误;此处纬度高不受台风影响,故D错误。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8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26~27题。

.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C

【命题立意】运用区域地理环境图考查提取区域定位、信息提取整合与调用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本题综合性较强。

考点定位: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水循环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方式气压带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题思路】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①错;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泊,属内流河,故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对促进了里海水热平衡,⑤对;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②对;流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对地表主要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④错;故选C项。

 

.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答案】C

【命题立意】借助伏尔加河流域图考查信息整合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考点定位:

区域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解题思路】油气和水能从能量来源来看都属太阳能,故A错;油气资源来自于沉积岩,油气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沉积作用之后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演化形成,故B错;伏尔加河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油气主要依靠管道输往欧洲西部,D错;故C项正确。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17~18题。

.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洋流相关的知识,如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等。

【解题思路】首先,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因此从气温分布规律上来说,北高南低;又材料中所给a>b>c,所以由北向南为a、b、c,排除①和③;又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中低纬大洋西岸,所以该处为暖流,故选择④。

.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洋流的地理意义等知识,中等难度。

【解题思路】该处为暖流,故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选择C项。

A选项,顺风顺水才能加快,逆风逆水反而会减慢;B选项,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补偿流处易形成渔场,该处不符,故排除;D项,洋流应该是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2013高考题新课标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9—11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9.D10.C11.D

【命题立意】以区域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气候及气候因子,从局部区域空间出发,考查从区域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进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难度:

9较难,10中等,11容易。

命题意图重点是考查对气候及气候因子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题关键:

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置的准确定位。

【解题思路】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信息区域定位,图示地区为太平洋东岸的北美地区大陆西岸。

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盛行西风。

材料信息提供了雾形成的基本条件:

暖湿空气受下垫面冷却。

第(9)题,A项直接错误,沿岸流经的是寒流;因S市位于半岛,海陆间气温差异并不大,C项错误;B、D项具有共同点,都属于寒冷下垫面的性质,但B项中的半岛东侧海湾水温较低也是受寒流影响所致,且半岛西侧受寒流影响,比东侧海湾水温还低,故多雾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寒冷降温作用强。

第(10)题,该题中ABCD项的内容都属于S市所属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具有的气候特征。

但ABD项的内容都不利于雾的形成,而副高控制下风力较弱,空气流通差,不利于雾的扩散。

第(11)题,夏季S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项正确;C项低压错误;大陆西岸无季风,A项错误;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B项错误。

【知识拓展】分析气候成因应遵循一般模式,气候因子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一般情境中忽略人类活动。

从三个因子的角度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的顺序分析,可以做到不虚构,不遗漏。

(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2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

读图2回答4~5题。

.两国相比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

【答案】4.A5.D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两个国家,三个柱状图分别代表三个参数,题目不难,看懂图,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第4题,问的是淡水产出效益和能源产出效益,对比美国和巴西的柱状图,很明显是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所以选择A

第5题,问的是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从图中可看出,美国土地产出效益大于巴西,而对比四个选项,土地的产出效益最关键的肯定是科技发展水平,所以选择D

二、综合题

.(2013高考题北京卷)(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8分)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8分)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12分)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8分)

【答案】

(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要点”、“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

中。

【解题思路】

(1)读图可知新西兰为岛国,远离世界大多数国家,调动知识可知新西兰经济发达,进出口贸易量大,根据图中国际机场和和主要海港的分布可知新西兰对外运输中货运依靠水运,客运依靠航空。

(2)根据经纬度可知新西兰南岛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坡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读图从人文、自然两个角度对比南北二岛,机场、海港、陆路交通线均是北岛较多,北岛平原地形比例较大、纬度低热量充足,城市较为密集。

(4)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附近地貌景观独特,地热资源丰富,温泉较多,是度假疗养的好地方。

.(2013高考题北京卷)(18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14,回答第

(2)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10分)

图14

【答案】①地:

地处地位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

难。

【解题思路】读图可知①为巴西高原边缘,南回归线附近有东南信风,近陆海区有巴西暖流经过,均有利于增加热量和降水,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

②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本理论可知,山麓向山顶,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加,影响植物生长,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现象。

.(2013高考题大纲版)(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进口铁矿石。

巴西(图4)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

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2010年4月13日,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1)简述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

(10分)

(2)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

(10分)

 

【答案】

(1)对中国:

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免受国际铁矿石企业的控制);拓展国际市场。

(4分)对巴西:

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