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8788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docx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综合

综合测试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共70分)

1.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

该特征可概括为

A.主权在民B.人人平等C.自由主义D.分权制衡

2.(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3.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

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4.储昭根在《欧洲小国的欧盟大舞台》中写道:

“而只有创造了团结与共识,欧洲的一体化才能加速进行,在欧洲融合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才能提升欧盟的地位,应对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

”这表明欧盟的重要目的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加强团结,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C.与中国等新兴国家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5.“‘公永和’……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

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公永和”具有的特征是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6.“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

……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

”这段论述反映了

A.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D.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7.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

“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他的山居

A.从事商品生产B.田庄里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过着自耕农的生活D.田庄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8.据1895年至1898年的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8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

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只有8家,资本总额不过400多万元。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调整  B.国内政局安定C.欧洲战争影响D.群众运动推动

9.“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0.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11.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点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1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

13.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14.“(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15.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

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

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

这一事例说明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6.中国知识界曾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他们认为“国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生产的无规划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和浪费。

”由此判断,苏联当时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17.1816年美国通过了一个保护性关税法案,对进口棉花等征收高达30%~40%的关税,之后又不断提高关税。

1929年《斯摩特一霍利关税法》对进口品课税平均高达53%,致使许多国家通过限制性关税对美国进行报复,停止支付战争赔款,世界贸易陷入困境。

二战后为改变该混乱局面,国际社会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成立联合国D.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8.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这说明

A.世界银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美国独有的否决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C.改革方案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1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

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20.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

“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

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21.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

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它有诸多创新之举。

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

……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B.工业革命的需要C.自然科学的发展D.开拓世界市场

22.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

“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据此判断,与老农反映的问题相关的苏俄(联)经济政策是

A.实行工业国有化B.农业集体化C.固定粮食税D.余粮收集制

23.在2012年7月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国家历任领导人的民心指数统计中,勃列日涅夫排第3位,这里俄国人民主要是肯定他的

A.推广玉米种植的改革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B.工业改革使苏联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匹敌

C.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平反一些冤案D.倡导民主化、公开性,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24.右图是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

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柱状

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

2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7.威廉·C.沃尔弗斯发表《稳定的单极世界》一文,首次明确提出单极世界和单极稳定论。

他认为冷战后的美国是仅存的超级大国,是唯一具有全球行动能力的大国,世界上没有别的大国能与之抗衡。

因此,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是持久稳定的。

上述观点错误的根源在于

A.没有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B.对当今国际政治新格局缺乏清醒认识

C.没有充分认识到威胁世界和平的种种新问题D.忽略了20世纪末美国综合国力下降的事实

28.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长,2011年达5397.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14.8%。

与这一成就的取得直接相关的对外政策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③浦东的开发与开放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9.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指出: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

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

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30.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31.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向知府表示:

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请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去。

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要捉拿的会党,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

上述故事发生在

A.明朝末年的杭州B.清朝初年的北京C.清朝末年的上海D.民国初年的南京

32.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

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

“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1920年,“我们”从陈望道那里受到的教育最有可能是

A.用暴力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颁布宪法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33、中国古代民谣: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34、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35、“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在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主要是在说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36.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37.“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十二铜表》B.《公民法》C.自然法D.《万民法》

38.日本人斯波义信指出:

“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斯波义信所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出现于

A.汉代长安B.北魏洛阳C.唐代长安D.宋代临安

39.读下图,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八字方针”的提出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40.罗斯福认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

C.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D.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

4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右图所示。

突出表明中国

A.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D.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42.钱穆认为:

“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

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43.“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日益受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恩格斯在这里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C.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制度D.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44.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雅典人“适当地讨论其后果”的机构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民众法庭D.元老院

45.列宁指出:

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46.有位苏联学者曾说:

“美苏持续40多年的‘冷战’,责任主要在美国一方,正是它咄咄逼人的进攻,迫使苏联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

”这种“咄咄逼人的进攻”主要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柏林墙的修建 ④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

47.1958年法国戴高乐上台后立即向美国闹独立,要求平起平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且主张单独与苏联建立“缓和、谅解和合作关系”。

其历史背景是

A.苏联对西欧的威胁减弱,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B.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欧洲共同体建立,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D.西欧经济恢复,各国间加强了联系

48.《汉书·贡禹传》记载: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服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对“三服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B.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其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D.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49.明朝郑和下西洋后,“皇帝下诏禁止海外远征,并强迫立即执行这一命令。

这一诏书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材料所述现象实际上是由于中国

 A.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闭关锁国政策所致

 C.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D.重农抑商源远流长

50.某学者认为: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51.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

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1954年

1957年

贫农、中农

91.4%

2.7%

集体

8.6%

97.3%

52.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5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

尼克松改变了世界。

但毛泽东却说:

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西欧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兴起D.中苏同盟牢固,美国力图分化

54.恩格斯说:

“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

55.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

“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

”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中国的改革开放D..罗斯福新政

56.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57.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

“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58.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

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的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

59.“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

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

《淮南子·主术训》记载:

“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

“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

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直谏臣民的减少B.专制统治的加强C.交通工具的发展D.工艺美术的进步

60.《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

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

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

“某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李鸿章

6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62.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C.民国成立初期       D.抗日战争时期

63.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示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

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

《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64.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