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863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

第六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实际出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和认识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重要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辅之以电子手段。

重点、难点:

重点是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难点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正确认识。

课程特色: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分析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特征的阐述。

课时分布:

第一部分20分钟,第二部分80分钟,第三部分40分钟,第四部分10分钟。

 

◆教学进程

 

一、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1.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中没有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恩格斯把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的“革命转变时期”;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社会主义既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也不是未来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中的某个阶段。

而且,他们在使用社会主义的概念时,非常慎重,以同各种形形色色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相区别。

2.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并且有三点重要贡献:

第一,是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自然也就作为独立的社会形态来对待。

第二,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若干阶段,曾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提出和实践了“新经济政策”。

第三,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预测的社会主义只能在数国同时取得胜利的思想。

列宁关于未来社会的思想,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若干阶段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过渡时期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从实践上为过渡时期的社会制度特征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指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胜利的前途和方向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在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上,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3.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

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特征,在今天现实的社会主义并不能完全实现:

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

现实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而这个革命转变时期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它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也不同于列宁所说的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同义的那个“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的一个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对我国国情的集中概括和反

映。

1.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特征是: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

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这是基本国情的本质特征之一。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人民用了109年时间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国家的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民主革命斗争的功绩就在于:

用了一百年时间完成了五千年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卸下了千年封建主义历史的沉重袍伏;

战胜了强自己数倍的帝国主义侵略力量;

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

同时,证明了: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能实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没有人民大众的革命斗争,就不能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政治经济条件和国际形势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发展的结晶。

换句话说,要是不走社会主义道路,而选择别的主义,民主革命就无胜利可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将延续下去。

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于资本主义,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谁要是看不到中国国情中矛盾的普遍性的这一面,就会犯右倾错误。

什么“资本主义补课论”、“社会主义怪胎论”、以及“百年殖民地化论”,等等,都是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右倾的表现。

这是国情的第一方面,它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不能背离了社会主义制度。

2.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处于不发达状况。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人口数多,问题严峻

2006年世界人口65亿,按目前世界人口年增长率1.33%计算,每年增长7800万人,世界人口在未来20年内将达到80亿,中国占20%的这个比例将继续到本世纪中叶,即每5个人中有1个中国人。

据2003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资料分析,人口多正在成为世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按照国家集团和地区分,欧盟的GDP为8.2万亿美元,GDP占24%,人口有3.06亿人,占世界人口的5%,人均GDP2.68万美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2.8万亿美元,GDP仅占8%,却有人口32.79亿人,占世界人口的52%,人均GDP853美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1.7万亿美元,而GDP占5%,有人口5.34亿人,占世界人口的9%,人均GDP3200美元;GDP最低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其GDP仅为4000亿美元,GDP占1%,有7.03亿人,占世界人口的11%,人均GDP570美元。

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

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

当时中国占世界21%的人口,只有占世界0.3%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今天发展到占世界20%的人口,有占世界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是中国巨大的成就。

在新世纪的未来的十几年里,我国人口面临着“一稳五高”的挑战。

一稳即:

我国人口增长率已经连续几年处于更替水平,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继续稳定这种低生育水平。

  五高指:

人口数量高峰。

我国的育龄妇女总数将继续增加,预计全国年均净增人口将达1000万以上。

有20个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农业人口9亿,占69%。

 

  劳动力人口高峰。

受生育高峰周期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大增,并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高水平,就业压力将居高不下,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达7.52亿,有农业劳动力4亿,其中3亿为剩余劳动力。

  老龄人口高峰。

我国将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也会遇到其他国家从未遇到过的特殊困难。

现有老年人的人口达1.31亿,2015年将达2亿。

到2040年,60岁以上人口将占全国人口的28%,而现在是11%。

英国等发达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了80年,同期人均GDP为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而中国完成这种转变只用了20年左右,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未富先老”的现象在上海、大连等都市表现突出。

  人口流动高峰。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规模将逐步进入高峰,对传统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产生很大的冲击。

自2000年以来,2亿农村人口离开乡村定居城市,2030年以前,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离开乡村来到城市。

  人口文盲半文盲和贫困人口数量高。

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和半文盲,四分之三集中在西部地区。

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男女性别比达119.92,江西、广东、河南等省超过130。

2005年绝对贫困人口为2365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

全国总工会按照各地颁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999年统计的城市贫困人口1500万,专家估算的城市贫困人口数字显然要高出各个部委的数据。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认为,中国城市中贫困群体接近3000万。

(2)发展不平衡,差距很大

通过对各省GDP的比较分析,这种差距的存在。

2005年我国省份GDP值(亿)(排名)人口(万)人均GDP值(万)

1,上海GDP5400(7)16743.2258

2,北京GDP3130(14)13822.2648

3,天津GDP1900(22)10011.8981

4,浙江GDP7400(4)46771.5822

5,江苏GDP10000(3)74381.3444

6,广东GDP11000

(1)86421.2729

7,福建GDP4100(12)34711.1812

8,山东GDP10500

(2)90791.1565

9,辽宁GDP4600(10)42381.0854

10,新疆GDP1600(24)19250.8299

11,湖北GDP5000(8)60280.8295

12,河北GDP5500(6)67440.8155

13,吉林GDP2100(19)27280.7698

14,海南GDP600(28)7870.7624

15,湖南GDP4200(11)64400.6522

16,河南GDP6000(5)92560.6482

17,山西GDP2000(20)32970.6066

18,黑龙江GDP2200(16)36890.5964

19,宁夏GDP330(29)5620.5872

20,安徽GDP3500(13)59860.5847

21,重庆GDP1800(23)30900.5825

22,青海GDP300(30)5180.5792

23,四川GDP4800(9)83290.5763

24,西藏GDP150(31)2620.5725

25,陕西GDP2000(20)36050.5548

26,云南GDP2300(15)42880.5364

27,江西GDP2200(16)41400.5314

28,广西GDP2200(16)44890.4901

29,甘肃GDP1100(25)25620.4294

30,内蒙古GDP950(27)23760.3998

31,贵州GDP1100(25)35250.3121

(3)生产力处于不发达的状况。

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的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

2005年,我国GDP达到2.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5年的约5%,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2005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703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25,日本的1/21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体上与乌克兰、摩洛哥相当,全球排第110位。

中国GDP约占世界5%,但消费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占世界25%至40%;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2010年我国GDP将达到3.2万亿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将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