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858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

考点3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把一些投资数额大、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②制定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影响

①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有企业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人民资本主义”

(1)含义

股份公司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2)影响

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3.“经营者革命”

(1)含义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管理。

(2)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崛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完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

4.“福利国家”

(1)含义

国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够享受到公认的较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特点

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评价

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②“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不堪承受,从而造成企业后劲不足。

5.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二战后,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2)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都迅速上升。

(3)影响

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优化了资源配置。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6.“新经济”时代

(1)含义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3)表现

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

(4)特点

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考向一全面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表现

(1)生产力发展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

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

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4)阶级关系的变化

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2.影响因素

(1)根本原因:

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

(2)内在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3.认识

(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而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为了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较量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好的经验。

【典例引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分别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19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

【答案】C

考向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JP3〗,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JP〗

(3)凯恩斯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典例引领】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胀”

C.美国经济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答案】A

考向三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1)“自由放任”政策

从20世纪初到罗斯福新政前夕,美国一直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要靠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管理经济。

(2)凯恩斯主义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实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

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4)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典例引领】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美国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彻底克服通货膨胀,保持美元坚挺地位

B.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几乎为零

C.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出现新经济增长点

D.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了财政赤字

【答案】C

1.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

“企业或企业协会共同签订的协议和企业协会的协议,违反该规定者,均属违法行为,并处以l万至100万马克的罚款。

”这说明此时的联邦德国

A.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

B.限制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

C.经济领域出现了垄断现象

D.奉行混合市场经济的政策

2.二战后,股份公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主要形式,美国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这一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日本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称为“法人资本主义”。

这些变化

A.事实上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B.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C.扩大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力

D.促进国家、民众、企业形成互制关系

3.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

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物价持续下滑,失业人口剧增

B.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

C.工人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D.经济增长过快,政府开支巨大

4.“二战后,西欧国有化企业运行良好,推动了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帮助国家建立了庞大的金融体系,为增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战后西欧国有化运动

A.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继续运用

B.深受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C.全面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是避免危机和战争爆发的良剂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发达国家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增长乏力给其福利制度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考验。

对“经济增长乏力”的正确理解是

A.国家干预过多,主动性不足

B.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繁荣

C.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降低

D.增长模式变化,新经济出现

6.20世纪80年代,里根任美国总统时,推行“里根革命”,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控制通货流量。

据此可知,“里根革命”

A.体现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

B.恢复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凸显了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D.根本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

7.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单位:

亿英镑)示意图,该图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英国实行企业国有化成效显著

B.英国国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C.英国的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

D.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健全

8.学者研究指出:

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经济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二战后,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

A.杜绝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B.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政权

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提升

D.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

9.1985年,撒切尔夫人的政府镇压了一场持续一年之久的煤矿工人罢工,矿工被迫接受了彻底的矿场关闭。

被一些媒体称为“英国和世界工人的死敌”。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英国具有多次反对资本主义罢工斗争的优良历史传统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激化了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矛盾

C.“滞胀”引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

D.非私有化和福利化措施造成的消极影响

10.二战后,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

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如钢铁、采矿、纺织等,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如电子、核能、宇航、激光等,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

由此可见,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逐步从工业经济跨入知识经济时期

B.在国家干预下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

C.传统经济萎缩而新兴经济如日中天

D.成为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福利国家

11.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

“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以失败告终。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

”材料旨在说明

A.罗斯福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