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58143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docx

期末复习资料整稿

野生植物驯化栽培学

1、野生植物:

自然生长的植物,称野生植物。

2、栽培植物:

经过人工栽培种植管理的植物。

3、引种:

是把某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新地区,是一种定向的有目的地迁移植物的活动。

(1)简单引种(直接引种):

植物的原分布地与引种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小,或者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广泛,不需要特殊处理与选育过程,只要通过一定的栽培措施,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不需要改变其原有的遗传性,就能适应新环境。

(2)驯化引种(间接引种):

指植物的原分布区与引种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或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引种后需要各种处理或通过选择、培育、改造其原有的遗传性,使之适应新环境。

4、驯化:

是指被引种植物对新环境条件的适应过程。

驯化既是植物本身适应新环境能力的体现,也是人类主动改造植物遗传特性的过程。

驯化是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的重要步骤,是人类利用和改造植物,获得新植物的重要方法。

5、引种和驯化的关系

引种和驯化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联系又区别。

(1)引种是驯化的前提:

没有引种,便无所谓驯化。

(2)驯化是引种的客观需要:

没有驯化,引种就不能彻底完成使命。

引种驯化是人类在改造植物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只有完成引种驯化,才能把野生植物培育成栽培植物。

五、野生植物驯化栽培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1、通过植物资源的调查,对引种植物分布地和引种地生境因子的比较分析,研究其适应性(包括潜在适应性),预测引种结果,选择引种对象,制定引种措施,并广泛收集野生植物资源和珍惜稀有濒危植物。

2、研究活植物材料的收集方法,资源植物的种子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及其理论基础。

研究引种植物繁殖、保持和评价、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等。

3、研究引种植物在新的生存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适应性及其变异规律,以及促进他们通过适应过程的理论和方法。

4、研究动摇和改变其遗传性状,提高引种植物的产量、品质及其抗性的理论和方法。

并选育新品种,以丰富栽培植物的种类和品种。

5、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加速引种驯化和引种成果迅速转变为生产力的途径。

6、总结植物引种驯化和理论和方法,积累有关栽培植物起源和物种形成的科学资料,为探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六、我国野生植物引种栽培简史

1、国内引种栽培时期2、陆地引种栽培时期3、海路引种栽培时期4、计划引种栽培时期

七、国外引种概况

1、英国收集和引种我国杜鹃花属植物190多种,报春花属植物180多种。

2、意大利塔兰托植物园内引种中国园林植物230属,计1000多种。

3、美国引种中国树木达1500种,从我国引进蒙古榆解决了美国干旱草地的绿化造林问题。

4、澳洲和北美目前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几乎全部是引种来的。

八、植物区系

一、植物分布,分布区与植物区系

广布种:

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地理分布规律,有些植物种类具有广阔的生态幅度,能适应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在世界各地普遍分布着的称为广布种(世界种)。

微域种:

有些植物仅局限于特殊环境,需要较严格的生态条件,否则很难成活,称为“微域种”。

这类植物适应范围较狭窄,直接引种较难成活。

2、分布区:

分布区是指植物的某一种(或科、属)在地面上的分布面积。

3、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是在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体,如中国植物区系,热带植物区系等。

也有把某一时期内生存的植物种类总和称植物区系的,如第三纪植物区系等。

1、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丰富的植物种类

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

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区域性强,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明显又相互渗透

特有性程度高

2、中国植物区系分区

根据吴征镒(1983)研究,从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和各地优势植被的区系组成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结果,将我国分为2个植物区,7个亚区,22个地区。

小结:

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引种(简单引种、驯化引种)、驯化、广布种、微域种、分布区、植物区系

野生植物引种驯化栽培的意义※古代引种的制约因素野生植物栽培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我国野生植物栽培简史※世界植物区系中国植物区系及其特点※

第一章野生植物引种栽培理论基础

第一节古代植物引种栽培的实践及理论研究

(一)土宜论实质: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二)风土论实质:

是指具有不同遗传性的植物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植物引种驯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土壤条件,而且要注意气候因素的影响。

(三)排风论实质:

提出了土壤和各种气候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植物遗传性的变异性。

提倡通过人为地努力去改造植物,使植物适应新环境而达到引种成功的目的。

二、古代植物引种理论研究

(一)达尔文学说植物引种驯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和1868年出版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两部著作。

达尔文学说的核心:

动植物在生存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变异,这种获得性变异能够遗传,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使植物得到生存及被人们利用。

达尔文对植物引种驯化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植物有适应风土条件的能力,在新的环境下能产生遗传变异来适应新的环境。

2、外界环境的改变,器官的运动,有性和无性杂交是植物变异的源泉。

3、在自然界或人工引种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可以保持、发展植物的有利变异,促使植物的驯化。

驯化是植物在新环境条件下长期的适应过程,选择是人类驯化植物的基本途径。

4、同一种植物分布于不同地区的不同个体,每个个体由于作用条件不同,往往会产生多样性变异或地理小种或类型。

所以引种时必须十分注意研究植物的地理分布与不同分布区的种以下分类单位。

(二)梅尔的气候相似论

他将北半球划分为六个平行林地,并用代表温度条件的野生植物群落中的典型树种作为指示植物,将北半球划分为六个平行林带。

即:

棕榈带、月桂带、板栗带、山毛榉带、冷杉带、极寒带。

气候相似论的实质:

在引种时应注意引种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否接近原产地,只有相似的气候、土壤条件,才有引种成功的可能。

气候相似论的意义:

这个理论的提出,引导着人们从植物地理学、植物分类学的角度去研究植物引种,对指导选择引种对象与确定适宜的引种地区起到很大作用。

同时制止了很多盲目引种现象。

气候相似论的不足:

1、忽视了被引种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新形成的潜在适应能力,容易使人们仅限于气候相似地区引种,不去注意气候不相似地区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2、只强调气候因子,而忽视了植物生境中其他因子对被引种植物的综合作用。

3、只注意了植物遗传性一面,低估了植物本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变异性来驯化和改造植物的能力。

(三)米丘林学说

米丘林风土驯化的原则:

•一、利用遗传不稳定、易动摇的幼龄植株——实生苗作为风土驯化材料。

•二、采用逐步迁移播种方法

第二节:

植物生态地理历史变化与引种关系

生态历史分析方法实质:

就是通过对植物区系起源分析,揭示这些植物的生态历史本质,并以此作为确定引种地区和制定栽培技术的依据,使得在引种工作中可以选择那些外来区系成分,把它们迁回原来生存过的生态条件下,这些植物极容易引种成功。

原苏联科学家什里科夫于1963年以生态历史方法研究引种驯化,提出了两种驯化形式:

•1、渐进驯化:

是指被引种植物在新的生态环境影响下,重新获得了在新环境下的适应能力,这些植物一般是指在热带及其附近气候条件下发育起来的。

•2、潜在驯化:

是指原来生存于北半球,因受冰川影响,少数幸存者南迁,在局部环境中生存。

这些种类尽管分布区很小,但他们潜藏着广阔的适应性。

在引种过程中还能表现出其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所积累的适应性潜力。

第三节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所以起源中心又可称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

初生中心

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植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现在一般称为初生中心,一般有4个标志:

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次生中心

当植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区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区又会因植物本身的基因突变、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即次生起源中心,或称次生中心。

同初级中心相比,它也有4个特点即:

①无野生祖先;②有新的特有类型;如高粱,初生中心在非洲,但是在中国形成糯质高粱,中国即为次生中心;③有大量的变异;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瓦维洛夫1935年将世界上栽培植物划分为8个起源中心

一、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1、中国起源中心:

中国中东部和西部山区及其临近的低地,朝鲜山区。

起源植物有136个物种,主要起源植物有茭白、白菜、黍、稷、粟、高粱、荞麦、大豆、茶、大麻等。

2.印度起源中心:

印度东部、喜马拉雅山东麓,中南半岛、缅甸、中国南部等地。

起源植物有117个物种,主要起源植物有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红麻等。

2A、印度—马来西亚亚中心:

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半岛、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菲律宾群岛。

主要起源植物有橄榄、椰子、香蕉、豆蔻等。

3、中亚细亚起源中心:

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塔吉克、乌兹别克坦斯、天山西部。

起源植物有42个物种,主要起源植物有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蚕豆、非洲棉等

4、近东起源中心:

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

土库曼斯坦。

起源植物有83种,主要起源植物有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石榴、胡桃、无花果、苜蓿等。

5、地中海起源中心:

叙利亚、巴里斯坦、小亚细亚西部及南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非洲东北部。

起源植物有84种,油橄榄、长角豆的故乡;也是许多蔬菜和牧草的起源地。

如甘蓝类蔬菜、黒芥、生菜、石刁柏、甜菜等。

小麦、粒用豆类的次生起源地。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

索马里

起源植物有38个物种,小麦、大麦的变种类型极其多样,居世界首位。

咖啡、高粱、红花等。

7、墨西哥-中美洲起源中心:

安地列斯群岛

起源植物有49个物种,玉米的初生中心,同时也是菜豆、辣椒、陆地棉、剑麻、凤梨、番木瓜等著名作物汇聚中心。

8、南美起源中心:

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巴西、巴拉圭起源植物有62个物种,许多块茎作物,包括马铃薯的特有栽培种都起源于此地。

8A.智利中心重要的种有木薯、花生和凤梨

8B.巴西—巴拉圭中心主要有花生、可可、橡胶树等特有种

荷兰的Zeven(1975)和前苏联的茹可夫斯基(1975)在瓦维洛夫学说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结果,将8个起源中心所包括的地区范围加以扩大,另又增加了4个起源中心,包括所有已发现的植物种类。

他们称这12个起源中心为大基因中心。

1、中国——日本中心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中心3、澳大利亚中心4、印度斯坦中心5、中亚中心6、近东中心7、地中海中心8、非洲中心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10、中美和墨西哥中心11、南美中心12、北美中心

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的意义

1、指导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

2、起源中心与抗源中心一致,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

因此,可在起源中心得到抗性材料与恢复基因。

3、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

第二章野生植物引种栽培的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

1、生长:

是指植物生命活动中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大小)或重量的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是量变的过程。

2、分化:

是指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机能和化学构成上各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的过程。

是质变。

3、发育:

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按着物种特有的规律,有顺序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直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三、植物生长进程和相关性

(一)生长进程

同时同田的不同的资源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单株,同株的不同器官,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分,其生长速度不同。

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有密切的协调,又有明确的分工、相互促进的方面,又有彼此抑制的一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长相关性。

1、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相关

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相关性可用根冠比(R/T),即地下部分的重量与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

2、主茎和侧枝以及主根和侧根的相关

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始终占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主要与茎尖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以及顶端具有较强的竞争养分能力有关。

根的顶端优势与根尖合成细胞分裂素并向上运输,抑制侧根的生长有关。

细胞分裂素处理可解除顶端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赤霉素处理则加强生长素引起的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非常明显,分枝少而小

草本植物:

向日葵、麻类、玉米、高粱、甘蔗等。

木本植物:

杉树、桧柏。

树冠呈宝塔型。

顶端优势不明显,分枝多--水稻、小麦可产生大量分蘖。

顶端优势的利用:

(1)保持顶端优势:

如麻类、烟草、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以及松、杉等用材树;

(2)抑制顶端优势:

增加分支:

如果树的修剪整形;棉花的摘心整枝;番茄、立菊、大豆(如用三碘苯甲酸,TIBA)的打顶等。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

相关性:

营养器官为生殖器官的生长提供大部分养料;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激素类物质又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

互相制约:

营养生长过旺,会消耗较多的养分,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生殖器官的生长也会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同时加速营养器官的衰老。

由于花和幼果在生殖生长期常成为植物体营养分配中心,营养优先供给花和果实,这样势必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特别是以根,根茎为产品的植物,花果多,花期长,就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三)有关植物发育的理论

植物的个体发育不论是一年或二年还是多年生,都有其前后的连续与相关性。

任何一个生长发育时期,均与前一时期有密切的关联。

如果没有良好的营养生长,就没有良好的生殖生长。

因此在栽培上,不论是叶类、根类、果实和种子类,要获得优质高产,就要从幼苗阶段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发育理论学说

①植物的开花受开花素控制。

目前已有许多间接的试验验证植物的开花发育受激素物质控制。

②对于北温带的多数植物,通过低温处理,可以促进抽苔开花。

③C/N学说:

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是受植物体中碳水化合物与N化合物的比例控制,C/N比率小,趋向营养生长,C/N比大时,趋向生殖生长。

④1920年光周期的发现,人们开始认识到植物的开花不仅受温度影响,同时也受日照长短影响。

⑤阶段发育理论:

指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不同,一、二年植物整个发育过程具有不同阶段,每一阶段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而且阶段发育是连续性的,目前明确了两个阶段,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四、各种类型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年生植物:

紫苏、荆芥、决明、红花

二年生植物:

菘蓝、白芷、独活、牛蒡

多年生植物:

人参、杜仲、五味子、细辛

(一)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1种子阶段:

胚胎发育期种子休眠期种子发芽期

2营养生长阶段:

幼苗期营养器官旺盛生长期

3生殖生长阶段:

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1、一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指种子或其他播种材料,当年播种,出苗,当年开花结实或形成主要产品收获后,植株就自然枯死的一群植物。

2、二年生草本:

二年生植物是指种子或其他播种材料播种或种殖后,当年萌发生长,多以营养生长为主,经过冬季休眠,于第二年开花结实,待完成生殖生长后,就全株枯死,其生命周期常跨越二年的植物(要两个年周期)。

3、多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指生命周期在二年以上的一些植物。

这些植物地下部分较发达,在地下形成各种类型的贮藏器官,以保证地上部分年年正常生长发育。

(二)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

实生个体用种子繁殖的植株即实生个体木本植物:

具有木质茎,质地坚硬,茎内组织木质化细胞较多,植株一般较高大,生长年限较长的一类植物。

营养个体:

1自根苗2用无性繁殖(营养繁殖)的植株。

3嫁接苗

1、木本植物在其一生中所表现的有以下特点:

(1)营养生长

(2)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3)更新(4)衰老

2、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

(1)生长期:

一般是从苗木栽植时起到初花期为止。

(2)初果期:

一般从花芽分化、初期结果到大量结果为主。

(3)盛果期:

从开始大量结果到结果量开始下降为止,此期是以果实或种子为产品的植物,获得大量产品的时期。

(4)衰老期:

从结果量开始下降到大枝开始死亡,树冠萌发大量徒长枝,最后全株死亡。

3、落叶木本植物新梢和叶的生长发育特点

(1)新稍生长期

(2)叶生长期和落叶期

叶由叶原基分化发育而来,随着新梢的生长,叶片的数目和叶面积不断增加,落叶是落叶木本植物新梢成熟的标志。

新梢从春季萌芽到秋季落叶,一般一年只有一次生长。

在条件适宜时新梢顶芽开始生长,到气温下降时才停止。

可分为春梢和秋梢。

在新梢叶腋中当年形成的芽萌发出的枝条称为副梢。

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周期

一、相关概念

1、生育期:

从种子播种出苗到新种子成熟所持续的总天数。

2、年生长周期(生育时期):

指植物在一年之中随着环境特别是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上与之相适应的规律性变化。

3、物候期:

多年生植物每年随着季节性气候条件变化,地下和地上部分有节奏的生命活动。

4、栽培周期:

指人为界定的以收获为目的的时期。

5、如何使萌芽物候期顺利通过?

灌解冻水、萌芽前后灌水;

萌芽前树干涂白、树冠喷白;

萌芽前后追速效性化肥,以氮肥为主;

萌芽后遇低温,熏烟喷雾减缓或防止过度降温。

6、花芽分化的概念

  枝条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时,由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以及激素的作用,一部分芽内生长点细胞由叶芽状态向花芽状态转变,出现了花或花序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花或花序。

这种由花或花序原基的出现到花或花序的形成过程叫花芽分化。

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1芽内生长点细胞处于生理活跃状态

2大量营养物质的积累和供应是基础

3内源激素的调节是前提

4花芽分化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5外界环境条件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第三节光照与植物引种驯化的关系

二、光与植物的生态类型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不同的需求可分为:

1、阳性植物(喜光植物):

此类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光饱和点是全光照的100%,光补偿点为全光照的3-5%,光照不足则发育不良或死亡。

2、阴性植物(喜阴植物):

此类植物适宜生长在荫蔽的环境中,光饱和点为全光照的10-50%,光补偿点为全光照的1%以下。

在全光照下生长不良或死亡。

3、中间型植物:

此类植物在光照下或稍荫蔽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一般以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健壮,产量高。

三、光时与引种的关系

光周期现象:

植物在有规律的昼夜交替中生长发育,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季节里长短昼夜交替对植物开花结实及某些地下器官形成、分枝习性的影响。

不同纬度地区光周期长短不同,通常纬度越高,交替日照时间越长(冬至长,夏至短),纬度越低,交替日照时间越短。

(一)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根据植物开花的光周期反应,可把植物分为4种类型: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性植物、日中性植物

长日植物与短日植物的确定取决于对临界日长(临界夜长)的正负反应

临界日长凡是引起长日照植物开花的最小日照长度(下限)或引起短日照植物开花的最大日照长度(上限)。

临界夜长引起短日照植物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或引起长日照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长日照植物光期更重要即≥临界日长≤临界夜长

短日照植物暗期更重要即≤临界日长≥临界夜长

光质对开花诱导也有影响:

红光是诱导长日植物开花和抑制短日植物开花最有效的光质,同时,红光效应可以被远红光(红外光)所逆转

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叶片,诱导开花部位是茎尖端生长锥。

被诱导的叶片中形成了刺激开花的物质

植物开花还同时受到诱导周期数的影响

诱导周期数就是光周期敏感植物开花诱导所需的光周期数(天数)

光周期诱导的天数与植物种类、年龄、光照长度、光照强度、外界温度有关。

第四节温度与植物引种栽培的关系

一、年周期温度的变化与植物引种的关系

1、植物引种与不同时期温度之间的关系

温度一般是指年、月平均温度,≥10℃的年积温;一年之中极端最高温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1月),以及极端温度出现期与持续期。

日平均气温----连续24小时等时距的24次观测值的算术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全月每日平均气温的算术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全年各月或各日平均气温的算术平均值。

温度关系到南种北引或北种南移的成败。

南方喜温植物北移,极端最低温度及其出现和持续期,直接影响到植物能够正常越冬。

北方植物南移,则交替炎热称为限制因子。

2、温度变化幅度与植物引种

(1)气候带: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一定的分布界限,根据植物分布区温度高低的范围,将植物分成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温带、寒带植物四类。

(2)生物学零度:

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能开始生长,引起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不同气候带内,生物学零度也不相同。

温带为5℃;亚热带为10℃,热带为18-20℃。

(3)有效积温:

植物要完成其生活周期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总量,将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累积值称为生物学有效积温(简称有效积温或积温)。

(4)临界温度:

所有植物在生长发育周期中,都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三基点温度)在此范围内植物所能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即临界温度,若超过这个温度范围,植物就会生长发育不良或死亡。

生存极限温度:

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叫生存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两者合称为植物生存的极限温度。

最适温度:

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

协调最适温度:

使植物生长健壮、比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

季节交替的速度同样会成为植物引种的限制因子。

中纬度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有较长时间的冬季休眠期。

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常常会因初春转暖而萌动,随后一旦寒流袭来就会遭到冻害。

另外高温易引起树皮温度上升,而造成树干形成层被日光灼伤而形成日烧病致死。

2、温度对植物成花的诱导

温周期现象:

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春化作用:

有些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诱导开花,这种经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诱导或促进开花的现象,叫做春化作用(verna1ization)。

去春化作用:

在春化过程完结之前,如将春化植物放在25~40℃的高温下,低温效果就会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某些植物春化作用的效应可通过嫁接传递给未春化的植株,使未春化的植株开花。

二、温度与植物的生态类型

1、耐寒型植物:

不论是一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还是木本类植物,早春萌发后能耐-1~-2℃(短期可耐-5~-10℃),冬季能自然越冬而不发生冻害的植物。

2、半耐寒植物:

能短时耐1-2℃低温,在长江以南能露地越冬,在华南各地冬季可以露地生长的植物。

最低生长温度17~23℃。

3、喜温植物: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都要求较高的温度。

最适温度为20-30℃,花期温度低于10-15℃则授粉不良或落花落果。

4、耐热植物:

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同化温度多在30℃左右。

极个别种类可在40℃左右的温度下正常生长发育。

三、高温、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节律性变温:

在自然界中温度随着季节和昼夜的变化称为节律性变温。

植物的抗寒性:

是指植物能抵抗或忍受0℃以下的低温的能力。

植物的越冬性:

植物对冬季一切不良条件的抵抗适应能力。

1、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高温破坏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使呼吸作用大大超过光合作用,其结果是使植物长期饥饿而死亡。

(1)高温能促进蒸腾作用,加快水分蒸发使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