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809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docx

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检测试题

期末检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地球运动

1、2、3、4、5、26、27

海陆分布

6、7、8、9、10、11、27、28

多样的世界气候

12、13、14、17、27、28、29

居民与聚落

15、18、19、20、21、22、23、24

27、28、30

地域发展差异

16、21、25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01~105页)

  (2012威海)图1是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进行某种地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图2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如图1所示,地球仪的位置不动,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变化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公转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当太阳直射点位置如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应是图2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1.A 2.D 本题组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方面的知识。

地球仪位置不动,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可以看到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图1所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应是冬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丁位置。

3.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B.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

C.山东的学生通常比新疆的学生上课时间早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解析:

C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使得昼夜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就是昼夜更替,还使得东面的地点先看到太阳,从而产生东早西晚的时间差异。

  (2012宁德)如图表示某日太阳光照射地球的情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A点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D.极昼

5.此时,接近我国下列哪个节日(  )

A.端午B.元旦C.清明D.国庆

解析:

4.B 5.B 图中A点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远,因此昼短夜长。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是冬至日(12月22日或23日),接近元旦(1月1日)。

6.在下面关于全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占全球表面积比例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

D 地球上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7.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不仅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也是下图中哪两大洲的分界线(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C 根据图中轮廓可判断①为北美洲,②为非洲,③为亚洲,④为南美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8.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它的成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分离

B.印度洋板块的抬升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D.非洲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部

解析:

C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2012东营)读图,回答9~10题:

9.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

A.北冰洋、太平洋

B.北冰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10.下列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

A.欧洲、北美洲B.非洲、南美洲

C.亚洲、大洋洲D.欧洲、亚洲

解析:

9.B 10.A 从图中可知,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北冰洋和大西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美洲和欧洲。

11.(2012安溪)下列有关海陆变迁、板块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冲之鸟礁涨潮淹没,退潮露出,证明海陆在变迁

B.我国台湾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

C.板块运动导致海陆变迁,同时在板块交界处形成火山地震带

D.世界两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解析:

C 日本的冲之鸟礁是一块礁石,不是陆地,因此不能发生海陆变迁;我国台湾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世界两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12.读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丙→甲D.丙→乙→甲

解析:

C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因此图中乙气温最高,甲气温最低。

13.(2012宁德)已知同纬度的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

则此图表示(  )

A.北半球的冬季B.北半球的夏季

C.南半球的冬季D.南半球的夏季

解析:

B 图中气温越向北越低,因此是北半球,A点气温大于B点气温,所以此时陆地气温大于海洋气温,因此是夏季。

14.传统民居带着浓浓的自然环境印记,“厚墙加小窗”的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气候区(  )

解析:

B 厚墙加小窗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根据四幅图中气温值和降水量可判断:

从A~D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能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之一,请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5~17题:

15.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分布,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  )

A.中、高纬度的近海地区

B.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

D.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16.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图②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中,属于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7.图①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

15.C 16.C 17.B 该题组通过图文材料综合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差异及气候类型方面的知识。

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气候相对温和湿润、交通便利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而高纬度由于气候严寒,内陆沙漠、高原区由于干旱或交通不便等原因,人口分布相对稀少。

世界上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及大洋洲,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只有丙北美洲属于上述发达国家集中区。

图①气候类型分布在欧洲西部,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情况来看,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上,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各月降水较均匀,故其气候为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18.关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必然是人口数量多,密度大

B.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可鼓励生育和吸纳一定量的移民

C.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

D.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时,该国人口数量必然减少

解析:

B 人口数量与分布和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高,某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只能说该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但是仍然在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时候,人口才开始减少。

19.下图反映了目前世界人口(  )

               

A.停止增长

B.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C.以较慢的速度持续增长

D.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出现负增长

解析:

B 图片中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左右,到206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57亿左右,这说明了在目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将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0.宗教建筑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下图中的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佛教 基督教

B.伊斯兰教 基督教 佛教

C.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D.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解析:

C 图中建筑具有巨大穹顶的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顶端具有十字架的是基督教的教堂,佛塔是佛教的建筑。

21.下列连线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非洲北部—黑色人种—伊斯兰教—发展中国家

B.英国—基督教—英语—发达国家

C.澳大利亚—白色人种—法语—发展中国家

D.中国—黄色人种—汉语—发达国家

解析:

B 非洲北部是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属于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是白色人种,通用英语,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黄色人种,通用汉语,属于发展中国家。

22.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C.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解析:

D 不同聚落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即使同属于乡村聚落,不同的乡村也从事不同的劳动生产方式。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23~24题:

23.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

A.建筑技术不同

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C.该地降水较多

D.民族风俗不同

24.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  )

A.气温高B.降水多

C.风沙大D.昼夜温差大

解析:

23.B 24.B 新疆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全年降水稀少,春秋季节多风沙天气,该地区民居墙厚、窗小,是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民居的屋顶坡度大,是为了便于排水。

25.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2013年3月26日~27日在南非德班举行。

下列关于“金砖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砖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B.“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南非都全部位于南半球

C.“金砖国家”中人口最少的是南非

D.“金砖国家”中只有俄罗斯地跨两个大洲

解析:

B “金砖国家”中的五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他们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南非全部位于南半球,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南非人口没有超过1亿,其他四国人口都在1亿以上;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属于欧洲国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06~108)

26.(2012东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图一中A点的经纬度是        ,该点一年中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    方向。

 

(3)C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4)图二为东营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

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

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    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    图。

 

解析:

(1)题,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可推测出A点位于150°E上,A位于最长的纬线上,可推测出A位于赤道上,A点的经纬度是(0°,150°E),赤道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2)题,从经度位置看,B位于A的东侧,从纬度位置看,B位于A的南侧。

第(3)题,C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图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第(4)题,一日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人的影子最短;一年中,北半球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人的影子最长。

答案:

(1)(0°,150°E) 两(2分)

(2)东南(1分)

(3)北温 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2分)

(4)乙 甲(2分)

27.(2012南安)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①点经纬度位置是(    ,    ),属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

 

(2)A是    洲:

B是    运河,缩短了太平洋与C    洋之间的距离。

 

(3)②是    平原,这里有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试描述该气候特征:

  

 。

 

(4)“当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时间)伦敦奥运会开幕时,华盛顿的人们正在喝下午茶”,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的    运动引起的。

 

(5)同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