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湘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湘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湘教版
1.1我们身边的地理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2.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臭氧层被破坏
B. 太阳辐射增强
C. 气候反常
D.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砍伐森林
3.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打扮,与其相关的原因是( )
A. 风俗习惯
B. 传统服装
C. 地理环境
D. 审美观念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说明了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 )
A. 日常生活
B. 交通出行
C. 农业生产
D. 工业生产
5.漫画反映的题是( )
A. 全球变暖
B. 水污染
C. 水土流失
D. 酸雨
6.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减小了污染范围 B. 提高了市区温度 C. 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 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7.下列不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
A. 印度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黄河—长江流域
D. 湄公河流域
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B. 世界上湖面最低的湖——里海
C.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海
D. 一半咸一半淡的湖泊——乍得湖
9.201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口号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
B. 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C. 用淘米水浇花
D. 过节时给朋友寄送很多的卡片
10.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二、填空题(共3题;共13分)
11.请将代表世界各地民风民俗的序号填入的对应的空格内
印度人 ________ 1.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常吃牛排羊腿奶油和奶酪
阿拉伯人 ________ 2.喜欢吃辣的、咖喱做的蔬菜,很少食肉
欧洲西部居民 ________ 3.喜欢踢足球,足球水平世界一流,跳桑巴舞
巴西人 ________ 4.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非洲黑人 ________ 5.喜爱白色,建筑物和男人传统的服装是白色
12.世界地理未解之谜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下列城市与其美称或者寓意匹配起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材料二:
北京PM2.5来源统计图和2016年首要污染物组成比例图。
(1)雾霾越严重的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越________,对身体健康越不利。
(2)据材料可知,北京PM2.5的最主要来源是________。
北京首要污染物构成中,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
(3)雾霾天气出现时,下列做法最不合适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A、出门带防护口罩 B、开窗通风 C、户外活动 D、打开空气净化器
(4)从改善北京空气质量出发,今后北京应着重发展_______。
A. 高新技术产业
B. 钢铁工业
C. 水泥工业
D. 煤炭工业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为了能够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大家都要行动起来。
请你为环保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
①________;②________。
15.小明全家筹划去如图所示地区旅游,根据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旅行社提供了涉及三个城市(杭州、上海、苏州)的“都市观光购物游→湖光古迹文化游→古典园林特色湖”,根据图1可知按照该计划,这次旅游应先到________ (城市),然后到________ (城市),最后到________ (城市)。
(2)旅行社提供了杭州西湖景区的两条游览线路,甲线路: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小瀛洲→花港观鱼;乙线路:
断桥残雪→小瀛洲→平湖秋月→花港观鱼。
相关旅游景点位置如图2所示,你认为甲乙两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线路。
(3)若在西湖景区内建民俗博物馆,与西湖景区环境相协调的是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图。
四、问答题(共1题;共5分)
16.有个同学说,我是一名学生,平时很少出门,每天除了在家,便是在学校,与地理关系不大。
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地方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有处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地方文化为旅游资源一种,了解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答案】D
【解析】【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再加上任意砍伐森林,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故选:
D.
【点评】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3.【答案】C
【解析】【分析】阿拉伯人的服饰和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阿拉伯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极其炎热.所以在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十分宽大,具有通风的效果,十分凉爽;同时之所以选用白色,是从光学的角度来说,白色能反射光线(即太阳光)达到祛热降署的作用,以此来帮助适应酷热的气候;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
故选:
C.
【点评】阿拉伯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及古老的文化底蕴有关系.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有一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紫外线.
4.【答案】C
【解析】【分析】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如交通、农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大。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5.【答案】A
【解析】【分析】从漫画中看出,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小,说明全球气候变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及格陵兰岛的永久冰雪快速消融。
故选:
A
【点评】依据漫画反映的问题解答。
6.【答案】D
【解析】【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出现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如工业、民用锅炉以及汽车排放出大量废气,燃料燃烧散失到空气中大量热,水面减小,砂石混凝土增加,温度变化快,高楼林立,空气不易对流,热量不易散失,致使市区温度上升,形成上升气流,流入郊区,郊区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使市区的温度降低,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根据题意。
故选:
D
【点评】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7.【答案】D
【解析】【分析】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故选:
D
8.【答案】A
【解析】【分析】A、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B、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死海;
C、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D、巴尔额什湖——④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9.【答案】C
【解析】【分析】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节能减排,推广低碳生活的理念,如在生活中洗碗时,尽量不要使用含磷的洗涤剂,以免污染水源;不使用贺卡,因为贺卡的原材料是木材;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提高资源利用率;拒绝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因为大多数一次性消费品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环境的污染。
故选:
C。
【点评】依据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具体做法来解答此题。
10.【答案】D
【解析】【分析】一些科学家预测,由于现代的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方法有:
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等。
故选:
D
【点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说减少人口,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实用新型能源;多种植绿色植物,以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生成。
本题考查了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解题时让学生牢记防止全球变暖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二、填空题
11.【答案】2;5;1;3;4
【解析】【分析】解:
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当地居民为了适应湿热的自然环境,喜欢吃辣椒、咖喱做的蔬菜,很少食肉,并有饮凉水、饮茶习惯;阿拉伯人生活在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紫外线;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因此当地居民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等畜产品;巴西人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当地人们喜爱踢足球,跳桑巴舞;非洲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故答案为:
2;5;1;3;4
【点评】根据世界各地民风民俗解答.
12.【答案】例如:
埃及金字塔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UFO(不明飞行物)之谜、死亡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理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地理学是一个很有趣很神奇的学科,地理学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这一切还有待科学的进步和人类进一步的探索。
当然就目前而言,这些神奇的地理现象也给地理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此题主要考查的为课外知识,所以平时要多积累知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理是个谜的知识,特别是要举出关于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的例子,这还需要平时的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积累
13.【答案】C;D;A;E;B
【解析】【分析】双喜临门是指重庆,冰城是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哈尔滨,春城是云南省的行政中心昆明,急来抱佛脚是指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拉萨,久雨初晴是贵州省的行政中心贵阳。
故答案为:
C;D;A;E;B
【点评】我国有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的寓意不同。
三、综合题
14.【答案】
(1)大
(2)机动车;PM2.5
(3)B;C
(4)A
(5)多乘公交出行;增加绿化面积
【解析】【分析】
(1)雾霾越严重的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越大,对身体健康越不利。
(2)据材料可知,北京PM2.5的最主要来源是机动车。
北京首要污染物构成中,比例最大的是PM2.5.(3)雾霾天气出现时,出门带防护口罩,不要开窗通风,不要户外活动,要打开空气净化器;(4)从改善北京空气质量出发,今后北京应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5)为保护环境,可以多乘公交出行,要增加绿化面积。
故答案为:
(1)大;
(2)机动车;PM2.5;(3)B;C;(4)A;(5)多乘公交出行;增加绿化面积。
【点评】空气污染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以提高环境质量。
本题考查空气质量的评价及其北京的空气质量,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
(1)上海;杭州;苏州
(2)甲
(3)乙
【解析】【分析】
(1)上海市是国际金融城市,经济发达,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是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又有美丽宜人的外滩,也有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景点,是观光购物的好去处;古语云“上游天堂,下有苏杭”,是浙江省第一大城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处杭嘉湖平原南缘,拥有约2300年的建城史,是一个典型的山水文化名城。
西子湖、钱塘江、千岛湖以及周边丘陵构成了杭州的山水美景。
自古以来,杭州的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素有“东南第一州”之称,所以是湖光古迹游的首选;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
(2)从图2考查,甲路线比较合理,少走弯路;(3)与西湖景区民风、民俗协调的是乙图,甲图是西方城堡建筑特色,乙图是我国南方传统民居。
故答案为:
(1)上海;杭州;苏州;
(2)甲;(3)乙。
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旅游景点,需要学生应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熟悉我国的主要城市特色,属于中档题。
【点评】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经济快速发展,可以满足人们都市购物观光的需求,浙江杭州西湖,江苏苏州园林,远近闻名,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题干中,甲图是西方建筑特色,乙图是我国南方传统民居。
四、问答题
16.【答案】这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理是什么以及地理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总的来说,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如每天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便决定第二天是否要增减衣物,是否携带雨具;每天吃的粮食、水果、蔬菜都来自于农业生产;家里的家用电器则来自于工业生产;周围的建筑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特色。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地理之“家”中。
此题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地理是什么以及地理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所以要多细心观察,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来感受地理与我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