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7853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数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十之八九都曾与酒结下过不解之缘,正所谓“宜言饮酒者莫如诗。

饮,诗人之通趣矣”。

并且,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不少诗人都写过酒,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以诗闻名,亦以嗜酒闻名于后世。

因此,其有“诗仙”之称的同时,还有“酒仙”“酒圣”之称。

可以说,酒在李白的笔下,直接变成了一个醒目而独立的文学意象,酒不仅对其创作有巨大的影响,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诗人的真性情,增强了其诗歌的感染力,尤其是其诗歌中体现出的酒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来说,它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它特指人类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精神财富。

尽管饮酒是一种世俗性的行为,但是透过饮酒,透过与酒有关的诗文,能够折射出文人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它深深地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一直散发着自己特有的芳香。

李白笔下的酒和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酒充满着诗性的智慧,是一种心灵的诗性之思,李白将一种物质享受的饮酒乐趣上升为高级的精神享受。

可以说,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

李白胸怀大志,青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宏图大愿。

因此,在其酒诗中,李白往往有意借酒表达自己的心志,一方面想引起当时统治阶层的关注,渴望得到重用;另一方面也以此自励,本真地抒发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从李白的酒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和未来是充满信心的,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雄浑的酒诗中最激昂高亢的声音。

但是社会的黑暗导致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在李白的诗中,也借酒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都体现了李白在理想得不到实现时寻求及时行乐的心态,但是在其及时行乐的外表下,却始终奔涌着诗人“寂寞”的愤激之情,跳动着诗人“入世”的热烈之心。

饮酒、醉酒本是一种世俗化的东西,但是在李白的诗歌中,经其诗心的点化,诗意的提升,诗情的催发,而进入一种独特神奇的生命诗境。

在醉酒中,诗人的生命从形体到心灵都获得了解放,都具有了审美的意味。

因此,李白的醉酒是一种精神超脱的最佳状态,也是一种生命之美的最佳展现。

在诗酒世界里,李白是真正的精神之王,更是文坛上不朽的“诗仙”“酒仙”。

(选自《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大多曾与酒结下过不解之缘,写下过与酒有关的诗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

B.酒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笔下写到酒的诗句也很多,酒在他的笔下成了一个醒目而独立的文学意象。

C.正是因为酒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所以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酒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散发着自己特有的芳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白以诗、嗜酒闻名于后世,其诗歌中体现出的酒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B.李白胸怀大志,青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宏图大愿,其诗歌中的酒文化更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

C.李白在其酒诗中,往往借酒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在其《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中就有鲜明的体现。

D.李白笔下的酒和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白饮酒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的乐趣,只是为了追求高级的精神享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雄浑、激昂的诗句,是诗人李白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的具体体现。

B.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时还借酒表达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说明诗人已无“入世”之心。

C.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同时还有“酒仙”之称,他在诗酒世界里,堪称真正的精神之王。

D.在李白的诗歌中,醉酒不是一种世俗化的行为,而是一种独特神奇的生命诗境,在醉酒中,诗人的生命具有了审美的意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

收少机警,不持细行。

年十五,颇已属文。

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荥阳郑伯调之曰:

“魏郎弄戟多少?

”收惭,遂折节读书。

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

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

初除太学博士。

及尔朱荣于河阴滥害朝士,收亦在围中,以日晏获免。

吏部尚书李神俊重收才学,奏授司徒记室参军。

永安三年,右迁为北主客郎中。

节闵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

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

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

孝武尝大发士卒,狩于嵩山之阳,旬有六日。

时寒,朝野嗟怨。

帝与从官及诸妃主,奇伎异饰,多非礼度。

收欲言则惧,欲默不能已,乃上《南狩赋》以讽焉。

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

帝手诏报焉,甚见褒美。

郑伯谓曰:

“卿不遇老夫,犹应逐兔。

天保元年,除中书令,仍兼著作郎。

二年,诏撰魏史。

四年,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

初,帝令群臣各言志,收曰:

“臣愿得直笔东观

,早出魏书。

”故帝使收专其任。

帝敕收曰:

“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

”收于是专总斟酌,以成魏书。

辩定名称,随条甄举。

又搜采亡遗,缀续后事,备一代史籍,表而上闻之。

时论既言收著史不平,帝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

前后投诉,百有余人,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

收皆随状答之。

(杨)愔尝谓收曰:

“此谓不刊之书,传之万古。

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

”收曰:

“往以中国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

望公观过知仁,以免尤责。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①东观:

东汉洛阳南宫中一观阁名,为藏书、校书、撰书之地,后泛指宫中藏书、撰书之处。

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B.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C.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D.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5.下列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拜官授职。

与此相似的还有拜、授等,如“除臣洗马”“拜臣郎中”“奏授司徒记室参军”。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

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

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C.阳,指山和水的南面,如“嵩山之阳”指嵩山的南面;与之相对,阴,指山和水的北面,如“江阴”指长江北面。

D.天保,年号。

“天保元年”,这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

此外古代常见的还有干支纪年法,如“壬戌之秋”“岁在癸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尚书李神俊非常看重魏收的才学,奏请朝廷任命他做司徒府的记室参军。

永安三年,魏收又升迁为北主客郎中。

B.节闵帝为测试魏收的文才令他撰写封禅书,魏收一挥而就,几乎不作修改,显示了非凡的才华。

因此,节闵帝立即升任魏收做中书侍郎。

C.魏收做了一篇《南狩赋》。

这篇文章虽然多描述淫声丽色,语言华丽,但宗旨却典雅纯正。

孝武帝亲自作诏书回答他,对他进行高度赞扬。

D.皇帝让魏收专门从事修史的工作,并且勉励他要秉笔直书。

魏收于是广泛收集素材,仔细推敲,以此来完成《魏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称现代汉语。

(10分,每小题5分)

(1)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

(2)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淇上别业

高适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注】①别业:

别墅,此指高适在淇河畔隐居处,他曾于开元年间在淇河短期隐居。

8.赏析诗歌颔联中“喜”“知”两字在表达是哪个的巧妙之处。

(5分)

9.请赏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江陵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李密《陈情表》在强调自己内外无亲之后,紧接着刻画自己形单影只孤苦惨况的句子是“,”。

(3)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感伤的诗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

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

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

李暖暖的妈说:

“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

”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

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

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

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

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

她抬起头来看我。

那个瞬间,我心疼了。

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把抱住了我。

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

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

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

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

“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

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

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

”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

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

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

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

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

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

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她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

然后,依旧怨怨地说:

“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

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个老爸,我原谅他了。

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B.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C.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D.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E.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12.小说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3.李暖暖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14.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之势。

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是的。

A.望尘莫及东山再起无可非议B.鞭长莫及死灰复燃无可非议

C.鞭长莫及死灰复燃无可厚非D.望尘莫及东山再起无可厚非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B.2016年7月交通部继颁布《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赋予网约车合法地位后,10月各地关于网约车管理的征求意见稿陆续出炉。

C.有专家曾指出,进入机器工业的中国对工匠精神来说尤为重要,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制造,才能让中国制造业的筋骨更为强健,继续稳步前行。

D.10月17日,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时隔三年再次进行载人航天发射。

此举打破了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

17.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特朗普

时常语出惊人、气焰嚣张、还曾更换党派,

正因为如此,他显得更真实。

卢卡斯说:

“特朗普就像一个糟糕的政治爵士乐手,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

这一点什么时候会成为他的致命伤有待密切观察。

,对希拉里•克林顿来说,寄希望于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够的。

拉米说,“

希拉里真想有机会取胜,

她的言谈举止必须表现出一定的人性光辉,必须能够和普通的选民进行真实的交流。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机会往往是可一不可再的,不要以为来日方长,偶尔错失一次良机也无所谓,相同的机会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来一次呢!

__________,如果周文王不能移樽就教,太公不能慷慨赴任,八十岁的子牙有可能从一介钓翁成为流芳千古的丞相吗?

鸿门之宴,②________________,才有日后的“四面楚歌”,可见机会一旦失去,竟可危及自家性命,怎么可以不谨慎呢?

机会犹如一只泥鳅,若是我们平常没有良好的准备,即使机会从身旁溜过,我们也只能束手无策,独自空叹罢了!

19.展开想象,将“△□○”三个图形组成一幅意义完整的图画(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可增加数量),将其画在右边的方框内,然后用40字左右的文字对画面内容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6分)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1月25日,一篇题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在网上疯传。

这是一篇为爱女筹集善款的文章,执笔者是深圳的罗尔。

他5岁的女儿罗一笑罹患白血病。

转发一次,罗一笑便能从“小铜人”公司得到1块钱。

数以万计的人点赞、转发、捐赠、募集数百万善款。

但不久有人爆料,求助者罗尔拥有3套房,2台车,一家广告公司。

在随后的调查中,罗尔的财产被证实,发文目的被曝光,这是由营销公司策划的一起营销事件。

对此,众多网友议论纷纷,对罗一笑病情的关注,也逐渐淡化。

12月24日,罗一笑重病离世。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或感想?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强加因果。

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伤灵感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酒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并无因果关系。

2.D“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的乐趣,而是为了追求高级的精神享受”错误,原文是“李白将一种物质享受的饮酒乐趣上升为高级的精神享受”。

3.B“说明诗人已无‘入世’之心”错误,原文是“但是在其及时行乐的外表下,却始终奔涌着诗人‘寂寞’的愤激之情,跳动着诗人‘入世’的热烈之心”。

4.C

5.C(“阳”指山之南、水之北,“阴”指山之北,水之南。

“江阴”指长江之南)

6.B(B项与原文不符,先“迁散骑侍郎”,“俄迁中书侍郎”。

【参考译文】

魏收,字伯起,是钜鹿下曲阳人。

魏收从小聪明机智,不拘小节。

十五岁时,已经相当会写文章。

当他随父亲去边境后,就喜欢学习骑马射箭,想凭借武艺使自己显贵。

荥阳人郑伯取笑他说:

“魏收儿郎玩了多少戟啦?

”魏收感到惭愧,于是改变志向,专心读书。

夏天,他坐在板床上吟咏、背诵,随着太阳运行,树影移动,他也来回移动。

这样积年累月,床板都被他磨薄了许多,但他仍然精力不减,苦读不辍,终于以文才华美而出名。

开始被授予太学博士。

当尔朱荣在河阴大肆杀害朝中大臣时,魏收也在包围之中,只是因为日暮天暗才幸免于难。

吏部尚书李神俊非常看重魏收的才学,奏请朝廷任命他做司徒府的记室参军。

永安三年,又升迁为北主客郎中。

节闵帝即位,精选左右侍从官员,下诏书命令魏收撰写封禅书来测试他的文才。

魏收执笔一挥而就,不拟草稿,文章长近千字,几乎没有改动。

此时黄门侍郎贾思同伺候在节闵帝身旁,对魏收的才能很惊奇,禀报皇帝说:

“即使是七步之内能作诗的才子,也不能超过他。

”于是升任魏收为散骑侍郎,并修国史,又没有多久,兼任中书侍郎,这时他才二十六岁。

孝武帝曾出动大批兵士,在嵩山之南打猎,时间长达十六天。

当时天气寒冷,朝廷内外的臣民都哀声叹气,心怀怨恨。

孝武帝和随从官员、嫔妃、公主等,赏玩奇巧的伎乐,身着华丽的衣服,多不合礼法规定。

魏收想进言又害怕,想沉默不语又不甘心,于是作了一篇《南狩赋》呈给皇上来委婉地规劝,这年他二十七岁。

这篇《南狩赋》虽然多描述淫声丽色,语言华丽,但宗旨却典雅纯正。

孝武帝亲作诏书回答他,对他进行高度赞扬。

郑伯对魏收说:

“你要不是遇上老夫,恐怕还在追兔子玩呢。

天保元年,任命魏收为中书令,继续兼任著作郎。

天保二年,下诏书命令魏收撰写《魏史》。

天保四年,任命魏收做魏郡太守,特意给予他优厚的俸禄,使他致力于史事,不掌管魏郡政务。

先前,皇帝令群臣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魏收说:

“我愿在东观直笔而书,尽快把《魏史》写出来。

”所以皇帝让魏收专门从事修史的工作。

皇帝对魏收说:

“尽管直书吧,我决不会像魏太武帝那样杀害史官。

”魏收于是广泛收集素材,仔细推敲,来完成《魏书》。

考辩确定名称,按条分别列举。

又搜集散失的史实,补撰以后的史事,使一代的史书得以完备,上表奏报皇帝。

当时的舆论既然称魏收撰史不公允,皇帝于是下诏书令魏收在尚书省与各家子孙共同进行辩论。

先后递上状子申诉的达一百多人,有的说遗漏了他家的世系、职位,有的说他家的人没有被记载,有的说魏收胡乱地对他人贬责诋毁。

魏收按他们状子上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

杨愔对魏收说:

“这部书可谓是不朽的著作,能流传万代。

遗憾的只是史论和各家旁枝末叶的亲族姻戚,写得过于繁杂琐碎,与先前史籍的体例不合。

”魏收说:

“往昔由于中原大乱,记载人士家世的书籍几乎都散失完了,所以才详细记载他们的旁枝别系。

盼望你能看到我的过失而了解我的美意,从而不致怪罪于我。

8.拟人(1分),鸭子因多雨水而在庭院里快乐嬉戏,邻家的鸡似乎知道天将晚而纷纷归舍(2分)。

两字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家禽的喜爱欣赏之情,富有生活情韵。

(2分)

9.尾联直抒胸臆,作者暂且远离世俗,过着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3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满足之情,也流露出作者暂时避开官场后的喜悦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10.

(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参考答案: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详细解析:

5分。

多选不给分。

A项“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的理解有些牵强;C“‘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的表述不恰当,是重要情节。

E对谋篇布局的分析错误,主要扣住青年在经历磨练后,逐步成长成熟;说“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

12.参考答案:

①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所在镇子学校的破旧;②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作铺垫;(或答:

引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

)③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暖暖成长成熟。

详细解析: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学生答“吸引读者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给1分。

只答套语不作分析给一半分。

13.参考答案:

①任性、直率。

与父亲赌气从家里跑出去,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要父亲给20万为自己赎身等。

②执着、坚强。

在穷困的地方教书,变得朴素;坚持要将学生送到初中才走。

③关爱、体谅他人。

想离开看到家长的鞠躬走不动;带学生一起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给孩子分食物;原谅父亲。

详细解析: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每一点中要有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有一点即可。

14.参考答案:

观点一:

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练后的成长。

①对父亲态度的变化。

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老人。

②自己由个性到朴素。

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

③做事认真,顾及心理。

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