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7327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docx

必考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知识考查

5——8单元(下)

一、下列名言、文言文常考题型你会做吗?

(市、省统考真题)

1.下列文言文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zhī)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B.敏(mǐn)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

C.默而识之(sh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huì)

D.心既(jì)到矣(yǐ),眼口岂(qǐ)不到乎?

2.选择正确答案:

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3)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   )

3.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勤勉爱好)不耻下问(耻辱通“瞎问”)

B.默而识之(记住)学而不厌(满足)

C.诲人不倦(教诲疲倦) 学如不及(赶不上)

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爱好聪敏)

4.下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犹恐失之(仍然担心)吾尝终日不食(耻辱通“瞎问”)

B.终夜不寝,以思,无益(睡觉好处)漫浪诵读(随意)

C.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我曾经)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D.记亦不能久也(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紧,重要)

5.下列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

))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都应该按知道来处理。

二、小古文阅读。

(一)(南京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7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知:

厌:

敏:

尝:

10.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11.从选文中你能得到哪些关于读书学习的启示?

至少写出三点。

(3分)

..

(二)(苏州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7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以上六句话均出自《》,这是一本以记录时思想家和教育家

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

(2分)

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3分)

(1)敏而好学()A.敏捷B.聪敏C.勤勉

(2)学如不及()A.趁着B.和,跟C.达到

(3)终夜不寝()A.睡觉B.停止进行C.睡觉的地方

3.告诉我们读书要“实事求是”的一句话是“.

.”;告诉我们读书要“正确处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的一句话是“。

”(2分)

(三)(南通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3分)

好:

耻:

厌:

诲:

谓:

急:

2.选段

(二)是宋朝大理学家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论“”。

(2分)

3.选段

(二)中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回答)(2分)

4.作者在选段

(二)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

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4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6.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2分)

..

(四)(盐城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下列字词。

(2分)

(1)谓:

(2)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3.朱熹提到的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论语》中提到不要以什么为耻?

(4分)

..

..

4.简要概括[甲][乙]的读书方法。

(一条即可)(4分)

..

..

5.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分)

..

..

(5)(扬州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

士人:

 。

断:

 。

甘:

 。

下流:

 。

2.这段话是 说的,他的观点是读书要,,。

(2分)

3.“此三者缺一不可”中的“此三者”指的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4.关于“有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反面例子“”和“”,告诉我。

(3分)

5.联系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对你有哪些启发。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扬州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6分)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将士B.读书人C.老百姓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有志 B.有识 C.有恒   

(七)(镇江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8分)

【A】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B】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心到最急_______________.   不甘为下流_______________.

2.语段【A】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论“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B】是清朝文学家曾国藩的读书心得,他认为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短句回答)

4.作者选用“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说明___。

5.用“            ”画出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

6.读了这段话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八)(南通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8分)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赐:

赏给

B.舍人相谓曰   相:

互相

C.遂饮其酒        遂:

终于

D.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亡:

失去、失掉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简要概括回答。

(2分)

..

(九)(南京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引酒且饮之(将要)B.蛇固无足(本来)

C.子安能为之足(怎么)D.终亡其酒(没有)

2.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数人饮之不足B.吾能为之足

C.一人之蛇先成D.引酒且饮之

3.我要对“画蛇添足”者说:

“.

..”(2分)

4.你喜欢寓言故事吗?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写出三则寓言故事的名称来。

(3分)

..

三、根据5-8单元文言文、名言填空。

(一)填空。

1.,不知为不知,。

2.,不耻下问。

3.,学而不厌,。

4.我非,好古,者也。

5.学如不及,。

6.吾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8.心不在此,则,心眼,却,决不能记,。

9.三到之中,。

心既到矣,?

10.填写名言:

(1),克俭于家。

(2),戒奢以俭。

11.上面名言是关于勤俭节约的。

请再写2句类似的名言。

①。

②。

12.“,。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安逸的环境中要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

13.爷爷曾说:

“由简朴的生活变为富裕的生活,人们会感觉很容易,相反就会感觉很困难。

”这正如宋代政治家司马光所言:

“,。

14.,。

.。

”使我懂得了粮食和物品的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好好珍惜。

15.“,。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二)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知: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好:

耻:

下问: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厌:

诲:

倦: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者:

好:

敏: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如:

不及:

及:

犹恐: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吾:

尝:

寝:

益: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余:

尝:

谓: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漫浪:

亦: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急:

岂: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加点字意思我会理解我会填空: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枫桥:

“泊”:

成群结队:

结:

 

心旷神怡:

旷:

;怡:

夜幕降临:

临,。

应接不暇:

暇,。

不可计数:

计,。

数,。

悄没声儿:

悄:

面面相觑:

觑,。

津津有味:

津津:

一知半解:

一:

不能自己:

已:

人情世故:

故:

栩栩如生:

 栩栩,。

索然无味:

 索然:

味:

敏而好学,敏:

;好:

不耻下问:

耻:

默而识之。

识:

学而不厌,厌:

诲人不倦诲:

倦:

如醉如痴如:

流光溢彩:

溢:

浮想联翩:

浮想:

联翩:

囫囵吞枣:

囫囵:

不求甚解:

甚:

不言而喻:

言:

喻:

黯然神伤:

黯然:

呕心沥血:

呕:

;沥: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克:

居安思危居:

;思:

戒奢以俭戒:

;奢:

;俭:

半丝半缕 缕:

线。

恒念物力维艰恒:

常。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一、1.C2.BBA3.B4.A5.D

二、

(一)

9.同“智”,智慧满足教诲曾经

10.聪敏而且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11.实事求是;不耻下问;勤勉;有求知欲。

(写出三点即给满分)

(二)

1.论语春秋孔子2.

(1)B

(2)C(3)A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三)

1.喜好。

以……为耻。

 满足。

 教诲。

 说。

要紧,重要。

2.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读书要做到“三到”。

5.

(1)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

(3)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左思右想,这样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4)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6.读书是种乐趣,它带来的是灵魂的充实,心灵的淡泊,精神的升华。

(四)

1.

(1)说。

(2)教诲。

2.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3.朱熹提到的方法:

心到、眼到、口到;《论语》中提到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4.甲:

读书要心、眼、口都到。

乙:

学习要不断地反思、请教。

测评十五答案

5.示例:

读书时不能只在眼里过一遍,还要在心里思考一遍 ,这样读书久了,自己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

(五)

1.读书人绝对,一定甘心下等,劣等

2.曾国藩有志有识有恒志向、见识、恒心志向、见识、恒心这三个条件一个也不能缺少

3.河伯观海井蛙窥天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不要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4.示例:

人要有目标,有志向,这是读书的动力所在。

而且读书学习不能满足,时刻谨记学无止境。

同时读书过程是漫长的,所以又要有恒心,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六)

1.B;

2.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

3.C。

(七)

分析:

【A】译文:

我经常说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的就不仔细,心思和眼睛都不转移了,就算口里在大声的读书,也绝对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

心思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

【B】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解答:

(1)考查了字词意思的理解。

结合译文可知答案。

(2)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

结合“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可知答案。

(3)考查了段【A】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段句子“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可知答案。

(4)考查了段【B】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内容可知,作者选用这两个成语典故说明了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故答案为:

1.重要。

下等。

2.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志、有识、有恒;

3.心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5.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6.要做一个会读书的人,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八)

分析:

原文翻译: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解答:

(1)考查了解释文言字词。

C.“遂”应解释为“就,于是”。

(2)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有引:

拿;饮:

喝;固:

本来;为:

画。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把握,文章主要写了比赛画蛇时,最终先画好蛇的人因为给蛇添上了足因此失去喝酒的机会。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

故答案为:

(1)C;

(2)(有)一个人先将蛇画成,取(拿)过酒来将要喝。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为它画上脚呢?

(3)那些不顾客观需要,自作聪明而凭主观设想,做些脱离实际的事,不但徒劳无益,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

(九)

分析:

《画蛇添足》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与别人比赛画蛇,非要给蛇添上四只脚,本可以赢得比赛的胜利却输给了对方的故事。

这则寓言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小聪明,节外生枝。

否则,非但没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解答:

(1)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并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回答本题问题,首先把此文译成现代文,如下: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足够。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给蛇添上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终失掉了那壶酒。

本题ABC选项中的字的解释都正确,D中的“亡”是“丢失”的意思,故选D。

(2)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并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填空回答文题。

本题选项A中的“数人饮之不足”的“之”是指那酒;B中的“吾能为之足”的“之”是指“蛇”;C中的“一人之蛇先成”的“之”指的;D中的“引酒且饮之”的“之”指那酒。

故选AD句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3)考查学习了这则成语故事后,想对“画蛇添足”者说些什么。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想对“画蛇添足”者说:

老兄,蛇本来没有脚,你却给它添上脚,不但耽误了时间,还让别人抢先画完了蛇,而且你画出来也不是蛇了,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你真是自作聪明!

以后这样画蛇添足的事可别再做了。

(4)考查对寓言故事的积累情况。

我很喜欢寓言故事,我学习的寓言故事还有:

滥竽充数、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故答案为:

(1)D

(2)AD

(3)老兄,蛇本来没有脚,你却给它添上脚,不但耽误了时间,还让别人抢先画完了蛇,而且你画出来也不是蛇了,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你真是自作聪明!

以后这样画蛇添足的事可别再做了。

(4)滥竽充数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三、

(一)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6.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9.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征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1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1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二)

(1)知:

知道知:

,同“智”,智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敏:

这里指聪敏。

好:

喜好。

耻:

以……为耻。

下问: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意思是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