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695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docx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

系部:

初等教育系

教研室:

语文教育专业教研室

课程名称:

文学概论

课程编码:

20401205

执笔人:

邓永江

审核人:

2017年9月1日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理论课(A类)

课程模块名称

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

语文教育专业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学时

48学时

理论:

48学时

学分

3学分

一、前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及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但同时又需要大量的文学实践对其理论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和发展。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问题有比较正确和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分析文学现象,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培养能力。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学习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提供一定学习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鉴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他们学习其它文学专业课和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相关课程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开设80学时(在保证学分的前提下可以微调)。

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

实践学时

教学方法

总学时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2

0

讲授、讨论等

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

0

讲授

2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3

1

讲授、讨论等

4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

1

讲授、讨论等

5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2

1

讲授、讨论等

3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3

1

讲授、讨论等

4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4

1

讲授、讨论等

5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4

1

讲授、讨论等

5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4

1

讲授、讨论等

5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6

2

讲授、讨论等

8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6

2

讲授、讨论等

8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4

1

讲授、讨论等

5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4

1

讲授、讨论等

5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6

1

讲授、讨论等

7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6

1

讲授、讨论等

7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4

1

讲授、讨论等

5

合计

64

16

80

五、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朱立元、李钧主编《二十世纪文论选》(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讲授离不开大量的文学实践,理论知识的积累要有一定的文学实践的积累,理论的阐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因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二)实例教学讲授原则。

教材中每章都将涉及很多的教学案例,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实践检验,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层次探索。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学的感悟能力,批评鉴赏能力。

(三)多种媒体互动原则。

从教学手段上,采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互动,实时在线学习与非实时讨论结合,主教材与参考资料互为补充的原则。

理论教学内容伸缩余地大,涉及范围广,难免挂一漏万,最好的措施就是利用较好的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展开理论教学的多层面解析。

(四)学习讨论相伴原则。

理论学习要有思想交锋,教学活动要多安排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学习讨论。

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通过理论研讨、辩论,深化理论学习,能够学有所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八、说明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理解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理解文学理论的涵义、对象和任务;了解文学理论基本形态。

本章教学重、难点是文学理论的定义、对象和任务。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三个分支: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二、文学理论的定义:

是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三、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二)研究任务:

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四、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实践性

(二)价值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哲学

二、文学社会学

三、文学心理学

四、文学符号学

五、文学价值学

六、文学信息学

七、文学文化学

基本概念:

文艺学文学理论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主要思想来源;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本章教学重、难点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一、文学活动论

二、文学反映论

三、艺术生产论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五、艺术交往论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中国特色(中国古代文论)

二、当代性(西方文论)

思考问题: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试作简要的说明。

2.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人类活动的性质;理解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理解文学活的构成;理解文学活动原始发生原因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掌握劳动发生说;了解文学活动发展特性,理解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是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文学活动原始发生、发展原因。

本章教学难点是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发展特性。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理解文学的含义;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掌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掌握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本章教学重难点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基本属性;掌握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价值取向;熟悉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状况。

本章教学重点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价值取向;社会后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状况。

本章教学难点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基本属性。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3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理解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理解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生产的特点;理解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掌握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掌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理解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是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生产所具有的特点;文学创造的主体和客体内容。

本章教学难点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和客体内容。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理解文学创造的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了解文学创造三个阶段中各种心理机制的活动特点。

理解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掌握想象与联想的主要类型;掌握灵感与直觉的特点和区别;理解各种构思方式;了解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理解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即兴与推敲。

本章教学重点是文学创造三个阶段中各种心理机制的活动特点。

教学难点是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灵感与直觉的特点和区别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理解艺术概括的含义与方法;理解文学的伦理与情感;掌握形式创造应遵循的规律。

本章教学重点是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文学的伦理与情感;形式创造应遵循的规律。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形式创造应遵循的规律。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点;了解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掌握诗歌、小说、剧本的含义和特点;了解散文和报告文学的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点;诗歌、小说、剧本的含义和特点。

本章教学难点是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点。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6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掌握文学典型的含义及其美学特征;掌握意境的界定、特征及分类;掌握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本章教学重、难点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典型的含义及其美学特征;意境的界定、特征及分类;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使用的教学手段:

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6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叙事的含义、特征及其构成;掌握叙事内容(故事、结构、行动)、叙事话语(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视角)与叙事动作(叙述者与声音)的含义及组成。

本章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与叙事动作的含义及组成。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理解抒情与抒情性作品;理解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理解抒情与宣泄。

掌握抒情和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掌握抒情的方式。

本章教学重点是抒情和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方式。

使用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文学风格的概念;理解风格与创作个性之间的关系;理解风格的表现和特征;掌握风格的形态;掌握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文学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