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6842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

《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简答论述题.docx

毛邓简答论述题

问答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简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简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3简答: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常和全国人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简答: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

(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5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简答: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的主要贡献:

正确的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基础。

主要内容: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7简答: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一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3)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总之,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8简答: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9简答: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0论述: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

它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地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的理论成果。

11简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12简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2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简答.简述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第三,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2简答: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强大的思想武器。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简答.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

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4简答.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1)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简答.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近代中国人民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简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日益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明显优势,民族资本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世界上所少见。

3论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合法斗争的可能性;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

因此,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面对中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和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和国内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4论述.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

(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又一条宝贵经验。

(4)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是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5)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毛泽东强调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他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措施:

必须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必须坚持全心全意。

5论述:

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进程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为三大经济纲领,即:

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构成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轮廓。

6简答.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经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7简答:

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

(2)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4)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8简答.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大型的集体所有制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4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简答: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显著特点有哪些?

(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4)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简答:

之所以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因为: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论述:

试述发展才是硬道理。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来发展。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发展。

(4)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4简答:

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5简答:

简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必须大力支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水平。

6简答:

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3)现代科学使用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简答.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简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1)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2)主要矛盾不同

(3)根本任务不同

3简答: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填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4简答.简述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

(1)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

(3)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灰心丧气。

5论述: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理论的重要意义。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6论述: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2)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7简答: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8简答: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阶段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以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6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简答: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

(2)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4)分析了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5)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简答: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有:

(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3论述.论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第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信息闭塞。

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优秀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面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上的差距。

4简答: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第一,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

第三,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改革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千家万户,同时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5简答:

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3,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6简答.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统一。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7论述: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1)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2)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3)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

(4)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

8简答:

简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1)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

(3)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等。

(4)经济特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9简答: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为主。

(2)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3)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

(4)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0论述:

试述当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1)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