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11.docx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11
1985-2006年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摘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经历过了1979—1986年的起步阶段,从1987—1991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稳步发展阶段;1992—1995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高速的发展,并在1993达到了史前最高峰;之后呈现波动性回落,也就是在“九五”期间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逐年的下降;2001年我国入世之后,再次呈现迅速的增长的趋势,直到现在依然保持这样的趋势。
本文将依据中国统计年鉴所挖掘的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将从1985-2006年我国合同外商直接投资与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外资的供求关系对我国合同利用外资的趋势变化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GDP的影响以及关系,最后依据分析得出结论和一些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合同利用外资时间序列实证分析供求关系GDP
一、一些名词的解释
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外商其他投资指除对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各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包括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公开发行的以外币计价的股票发行价总额,国际租赁进口设备的应付款,补偿贸易中外商提供的进口设备、技术、物料的价款,加工装配贸易中外商提供的进口设备、物料的价款。
实证分析我们所说的实证分析是指,用统计计量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处理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所说的实证分析就是排除一切价值判断之研究经济本身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实证分析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描述因果关系的分析。
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你在研究问题时通过事例和经验等从理论上推理说明,那就属于实证分析。
我们运用的实证分析的工具有均衡分析和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二、数据分析
表11985-2006年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单位:
亿美元)
年份
总计
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合同利用外商其他投资
1985
102.69
63.33
4.02
1986
122.33
33.30
4.96
1987
121.36
37.09
6.10
1988
160.04
52.97
8.94
1989
114.79
56.00
6.94
1990
120.86
65.96
3.91
1991
195.83
119.77
4.45
1992
694.39
581.24
6.12
1993
1232.73
1114.36
5.31
1994
937.56
826.80
4.08
1995
1032.05
912.82
6.35
1996
816.10
732.76
3.71
1997
610.58
510.03
41.82
1998
632.01
521.02
27.14
1999
520.09
412.23
24.26
2000
711.30
623.80
87.50
2001
719.76
691.95
27.81
2002
847.51
827.68
19.82
2003
1169.01
1150.69
18.32
2004
1565.88
1534.79
31.09
2005
1925.93
1890.65
35.28
2006
1982.16
1937.27
44.89
图11985-2006年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总额(单位:
亿美元)
(一)根据表1和图1的数据分析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1985-1990年,也就是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一直都是缓慢的增长,几乎是处于停滞的阶段;从1990年开始,开始迅速的增长,到1993年达到了最高点,之后呈现波动性回落,也就是在“九五”期间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逐年的下降,下降到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的最低点,2000年的711.3亿美元。
在十五和“十一五”这一段时期,也就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又呈现逐年增加的阶段,而且是迅速的上升,增长的速度与“七五”相差不远,但是增加的总额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要大。
根据我国合同利用外资总额与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外商其他投资相比较,合同利用外资总额=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其他投资额,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合同利用外资总额与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正相关性,而且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绝大部分的比重,而对外借债和外商其他投资额的比例所占的比例却很小,也就是说我国合同利用外直接投资可以间接的反映出我国合同利用外资。
表21985-200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单位:
亿美元)
年份
总计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实际使用外商其他投资
1985
47.60
19.56
2.98
1986
76.28
22.44
3.70
1987
84.52
23.14
3.33
1988
102.26
31.94
5.45
1989
100.60
33.93
3.81
1990
102.89
34.87
2.68
1991
115.54
43.66
3.00
1992
192.03
110.08
2.84
1993
389.60
275.15
2.56
1994
432.13
337.67
1.79
1995
481.33
375.21
2.85
1996
548.05
417.26
4.10
1997
644.08
452.57
71.30
1998
585.57
454.63
20.94
1999
526.59
403.19
21.28
2000
593.56
407.15
86.41
2001
496.72
468.78
27.94
2002
550.11
527.43
22.68
2003
561.40
535.05
26.35
2004
640.72
606.30
34.42
2005
638.05
603.25
34.80
2006
670.76
630.21
40.55
图21985-200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单位:
亿美元)
(二)根据表2和图2的数据分析“七五”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处于缓慢的增长阶段,从1992—199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处于迅速增长阶段,呈现出史前没有的增长速度,在1998年达到最高点;经过1999年和2000年两年的低迷阶段,从2001年开始直到现在,也就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再次呈现高速增长阶段。
(三)依据上面四个图表的综合分析,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那么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增加,反之亦然。
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到目前,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是处于供过于求的一种情况。
我国在“七五”期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差异不明显,而在“八五”期间,却存在着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象。
而在1993—2000年,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迅速的减少,而实际使用在1998才回落。
1999年和2000年,外商的订约和实际使用相差很小,也就是说,外商的投资与我国的实际使用额几乎平衡,外商直接投资得到合理的利用。
可是外商签订与实际使用能够的绝对额相差却是很远的,外商的投资需求是我国实际的利用2—3倍,甚至更高,所以说,外商的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平衡的,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
从2001年开始,也就是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有呈现逐年递增的阶段,增长的速度与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以一定的差距,在这一阶段,供给大于实际需求,这就产生的剩余,我国没能够合理的使用外资。
三、原因的解释
(一)合同利用外资变动的政策解释解释
从1986年到1993年,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几经调整的时期,国家基于宏观调控角度惊醒的产业结构调整、紧缩社会总需求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商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随着利用外资的法规体系初步建成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目标逐渐明晰,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对外资引进的限制逐渐放宽,外资允许进入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布之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得到明确,更加坚定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中国巨大的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与优惠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进入中国。
在利用形式上,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在全面开放的同时,政府加快了国内市场的建设和整合,在已有的经济特区与沿海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又重点的发展区域性外向性的外向型经济,如沿海特区的建立。
这些举措使得中国在1993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引资国,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大引资国。
政策调整阶段:
针对外资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在“九五”期间,确切来说也就是1994-2001年,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和引导外资流向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这一阶段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1995年6月,我国重新发布了《知道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个》,并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操作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外资政策的透明度。
1996年4月1日,在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的同时,取消了进口免税政策;1997年12月进一步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了投资范围,突出重点,同时鼓励外商投资向内陆发展;1999年8月,外经济贸易等部门调整了鼓励外商投资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相关政策措施;2000年10月河200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修改了散步外资基本法,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平衡条款”、当地“含量”条款、出口业绩要求和企业生产计划备案条款等。
这一阶段我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仍然十分突出,但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的倾向有所缓和。
从政策方向上看,已经显现出利用外资有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方面的转变,对外资的管理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显示我国外资政策的调整和演变。
我国入世以后,根据相关要求,清理与世贸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的同时,我国根据入世承诺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扩大外资准入范围;按照世贸的要求取消了过去不符合国民待遇的做法,取消了对国产化的要求。
我国根据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承诺,相继颁布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表明我国已对服务领域进行了市场开放。
我国针对外资的主要政策包括:
2001年12月24日,国家计委发布了《“十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提出吸引袜子“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最终实现“走出去”目标的国际化战略。
2002年7月1日实施《外资参股证劵公司设立规则》等,开启了外商进入中资本市场大门。
新修改的《知道外资有资方项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两者明显的加大了对外商的开发程度,强调对外资的引导,实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外资优惠政策。
2003年3月1日实施了《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9月8日我国首份外资投资报告——《2003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在“第七节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发布。
这份报告的发布是我国吸收外资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2004年11月修订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