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97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docx

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4单元

2011年高考历史学科一轮复习·预习提纲·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

【复习导引】

本单元以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古代经济政策为主线,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⑴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⑵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⑶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

⑷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尤其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在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2010年考试说明】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2、早期农业生产状况:

⑴主要耕作方式⑵生产工具⑶生产技术⑷农作物种类

3、农业的影响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出现与发展

⑴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使用与推广

⑵两汉时期: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概况、影响)

⑶隋唐时期:

完善(概况、影响)

2、耕作技术的进步

⑴耕作方法:

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⑵耕作制度:

两汉;宋以后

3、水利灌溉:

⑴水利工程⑵灌溉工具⑶作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商周时期

2、小农经济的形成:

⑴原因⑵形成⑶特点⑷地位⑸作用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疑难解析与史论共享】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史论共享)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2、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特征: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粟的国家。

3、小农经济的弱点:

⑴分散性:

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⑵封闭性: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⑶脆弱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产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10年考试说明】

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梳理】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概念

2、发展历程:

⑴夏商周:

官府垄断

⑵春秋战国:

继续发展

⑶西汉汉武帝后:

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3、发达原因:

国家权力的支持

4、重要成就

⑴冶金业:

①青铜铸造业:

原始社会晚期;商周②冶铁与炼钢技术:

西周晚期;两汉;东汉;南北朝

⑵制瓷业:

商朝;东汉;北朝;唐朝;宋朝;明清

⑶丝织业:

商朝;西周;西汉;唐朝;宋朝;明清(鼎盛)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整体状况

2、发展历程:

⑴春秋战国至秦汉:

发展

⑵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⑶隋唐:

恢复和发展(概况)

⑷两宋以后:

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概况、地位)

⑸元朝: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⑹明中叶以后:

①部分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②花楼机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原因、地点、概念)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原因:

技术领先;贸易往来频繁

2、重要成就:

⑴西汉开始:

丝绸与丝绸之路

⑵唐朝开始:

瓷器输出;明清时期

【疑难解析与史论共享】

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史论共享)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府经营、控制手工业的原因:

⑴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

⑵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

⑶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的影响。

3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并有所发展的原因

国家采取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生产能力有限,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民间手工业发展的一个条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赋税制度中的实物征收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2010年考试说明】

“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

兴起

⑴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⑵“商人”的来历⑶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2、秦汉:

初步发展

⑴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总体水平不高⑵还是得到发展

3、隋唐:

进一步发展

⑴条件:

农业、手工业、大运河

⑵表现:

都市商业;农村集市;柜坊和飞钱

4、宋元:

繁荣

⑴宋代商业:

①原因:

环境相对宽松②表现:

商品种类;“交子”;商税收入

⑵元代商业:

①原因:

交通发达②表现:

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5、明清

⑴不利因素:

征收重税;施行压制政策

⑵繁荣表现: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的作用;商帮(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⑴宋朝以前:

①市的设置与用途

②严格控制:

市与居民分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⑵宋朝时期:

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①坊市界限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草市更加普遍;

③四大商业名镇为首的市镇;④早市、夜市相接,活动不受直接监管

2、古代大城市的发展

⑴著名的城市及其地位

⑵城市兴起和繁荣的原因与表现

①原因:

丝绸之路、大运河、经济重心南移

②表现:

南方的扬州、成都

※关于城市发展的认识:

以北宋为分水岭,之前的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

北宋后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

北宋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

西汉;唐朝;两宋;元朝

2、主要特点:

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朝贡贸易的特点:

官府控制;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明清时期走向衰弱:

⑴原因: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⑵表现:

广州“十三行”

【疑难解析与史论共享】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史论共享)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⑴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

⑵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政策没变。

⑶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⑷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⑸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0年考试说明】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梳理】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⑴特点:

①土地属于国家;②国王分封土地,只能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③使用奴隶集体耕种;④形状

⑵实质:

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⑶瓦解原因:

①根本原因:

生产力——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增加;②王室衰微,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展

③诸侯视土地为私产,劳动力减少

⑷瓦解过程:

鲁国“初税亩”改革,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封建社会: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⑴形成:

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变法;②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⑵特点:

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土地兼并: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其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是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⑶历朝抑制兼并的措施:

①目的:

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根本目的)

②措施:

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作用:

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

1、概念:

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发展历程:

①首倡: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②发展:

自秦以后的历代王朝,如西汉汉武帝的经济政策

③强化:

明清统治者崇本抑末,推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上水,破坏正当经营

4、作用:

①积极:

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力强盛

②消极: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代的“海禁”

⑴原因:

倭患危及统治

⑵内容:

禁止官民私自下海;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⑶实质:

闭关锁国的政策

2、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⑴原因:

自然经济是其根本原因;西方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对付沿海抗清斗争是其直接原因

⑵内容:

限制对外贸易

⑶消极影响

【疑难解析与史论共享】

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史论共享)

“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史论共享)

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3、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所有制

⑴国有土地:

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

⑵地主土地私有制:

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⑶小农土地私有制:

广大农民但有很少的土地。

在三种土地所有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4、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包括: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空前繁荣,商帮出现;外贸由发展转为萎缩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