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64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2017.9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卜辞:

“(王)大令众人曰:

协田。

”《诗经》:

“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2.《史记·秦始皇本纪》:

“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A.由秦王赢政创立B.春秋战国已出现

C.全面取代分封制D.加强了君主专制

3.《旧唐书·穆宗纪》:

“(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

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

‘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

’制命始行。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4.《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

“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

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

5.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

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B.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6.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出(+)入(-)超

1864

46210

48654

+2444

1868

63282

61826

-1456

1886

87479

77207

-10272

1888

124783

92401

-32382

1890

127093

87144

-39949

1892

135101

102584

-32517

A.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B.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

D.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

7.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謦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

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8.右图漫画题为《探囊取物》,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

该漫画主要反映出列强

A.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B.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D.在中国抢占租借地

9.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

……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

……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

C.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D.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10.右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某份文件的内容片段。

据此判断,该文件针对的是

A.农村经营方式变革

B.首批经济特区创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对外开放体系完善

11.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

“天舟一号”的首飞,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收官之战,为空间站阶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关于该发展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B.我国世纪之交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C.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D.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

12.严安林在《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一文中指出:

“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

”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②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③“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3.有论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末的雅典民主政治,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在国内政策问题上退缩为背景,法庭占据了舞台的中心口该学者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雅典这一时期重要的民主原则是

A.轮番而治B.法律至上C.人民主权D.司司法独立

14.“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

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

”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

15.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16.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因而,“普鲁士不可避免的湮没了德意志”。

下列关于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邦联体制B.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

C.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鲁士任命D.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倒退

17.有一位物理学家提出关于原子结构的新理论后,有人当即宣称:

“如果这些要用量子力学才能解释的话,那么我情愿不予解释。

”即使是爱因斯坦,最初也觉得完全接受这一理论太勉强了,提出这个新理论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普朗克D.玻尔

18.以下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发展状况

1922—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

1924—1926

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

1927—1928

农产品收购危机

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

C.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

19.《华沙条约》序言宣称:

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华约组织的成立

A.使德国一分为二B.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C.加剧了冷战程度D.致力维护世界和平

20.法国某位画家说:

“景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

周边的光线和空气不停改变,景物的外表随之改变。

对我来说,周围的空气赋予了景物真实的价值。

”他曾在1872年绘制了两幅《紫丁香》,分别以晴天和阴天为背景,从而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色调。

与这一观点吻合的美术作品是

A.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

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

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

圣贤庸愚,同具此心。

苟能致知,皆能明德。

……良知在人心,无问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天无可分,地无可割。

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局限,王阳明心学毕竟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但是,在明中叶至明清之际巨大的历史变动和思想嬗递过程中,王阳明心学毕竟高扬了唯心主义式的主体意识,毕竟也曾“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激发过人们“性灵”的火花,吸引过人们“解缆放船,纵横由我”,唤醒了人们去“破块启蒙”。

——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3分)

(2)材料二中,王夫之在抨击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3分)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论述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

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中期后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进行简要评价。

(6分)

22.(14分)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

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正义要求?

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

结合所学,本次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6分)

(3)上述材料体现出两位外交家有何共同追求?

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分)

23.(14分)货币政策应适当调整,以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罗斯福政府)答应把巨额款项分配给数以百万计的生产主要农产品的农户;承担为千百万失业者谋福利的责任;同意进行影响深远的地区性实验;保证拨款数十亿美元以使住宅和农场不被取消赎取权;承担巨大的公共工程开支;为全国的小额银行存款进行保险;并且第一次规定了联邦对华尔街的管制。

——威廉·洛克滕堡著,朱鸿恩等译《罗斯福与“新政”1932—940》

材料二里根在其就职演说中宣称,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