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1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docx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

    摘要:

本文在探讨市场经济国家勘查工作运行机制和勘查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这些国家在长期的勘查实践中形成的既适应市场经济一般规则,又符合勘查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行为方式和实际做法的基础上,整理、分析,归纳出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基础性、先行性、高风险性、科学性、创造性、依赖性、常规性、全球性和可调控性共9方面的规律性,并对我国借鉴应用这些规律性提出了两点思考。

    关键词:

矿产勘查规律

    一、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研究的范畴

    根据我国《地球科学大辞典》(2005年)的定义,矿产勘查,又称矿产普查与勘探,是指分析矿床并查明其中矿体的分布、矿产的种类、质量、数量、开采、利用条件、技术经济评价以及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或矿山企业的全部地质勘查工作。

进行矿产勘查工作要采用地质填图、物探、化探、遥感地质等方法,应用钻探、坑探等技术手段,进行编录、取样、化验、储量计算,技术经济评估或可行性研究等项工作。

    按《辞海》的解释,规律,也称法则或规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反复起作用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能够认识、遵循和利用规律来指导实践活动,改造自然和社会。

矿产勘查工作同样具有其特有的规律,同时,人们也要按照其规律组织开展矿产勘查工作。

    矿产勘查是寻找尚未发现的矿床,具有巨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随着地表出露的、易于寻找的矿床越来越少,找矿逐渐转向难于发现的隐伏矿和深部矿以及难于识别的矿,使得现代矿产勘查正朝着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方向发展。

因此,开展矿产勘查工作的规律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性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这种研究在西方国家冠以“勘查哲学”(Mineral Exploration Philosophy),也称勘查基本原理,在国内则冠以“找矿哲学”的概念和术语来论述的。

研究勘查全过程各个环节和各种工作要素(人才、知识、技术、资金、时间等)的有效组合,总结和分析勘查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归纳出勘查工作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和基本原则。

    总体看,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9个方面:

①矿产勘查和矿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②矿产勘查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素;③政府和企业的定位和作用;④矿产勘查的战略、目标和任务;⑤矿产勘查学家应有的素质和品格;⑥勘查技术的发展演变趋势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和合理综合应用原则;⑦矿产资源经济学和矿产勘查经济学,包括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开发利用趋势、矿产勘查投资、经营目标的确定,勘查费用结构和资源配置,勘查效益的评价原则和方法等;⑧矿产勘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⑨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矿产勘查工作9种规律性

    1.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基础性,国家将矿产勘查和采矿业列为第一产业或定为与农业相当的产业,予以扶持

    矿产勘查和采矿业是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正是矿产勘查和采矿业的不断发展满足了人类社会对矿物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

人类对矿物原料的需求是永存的,不管是前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发达国家虽然进人节省原材料的新技术时代,但它们仍然是矿产资源的消费大户。

    由于矿产勘查和采矿业的基础作用,主要国家均把矿产勘查业和采矿业划入第一产业或以第一产业对待,在发展上予以大力扶持。

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在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其中第二位为“矿石和采石业”,位于“农业”之后,同属于支持社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最近,联合国统计署正在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类进行修改,大致是将工业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业和水业(包括水的生产供应,污水处理和其他污染物处理),仍属于基础产业。

    据有关部门对世界93个国家的调查,其中89个国家将“矿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加以管理,占96%。

由此不难看出,世界上主要矿业大国均将矿业划为第一产业或以第一产业对待。

只有德国等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矿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不突出,故未得到重视而划人第二产业,与制造业等同对待。

    WTO有关文件将“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物质和能量的产业”定义为第一产业,矿产勘查和采矿业是直接从事自然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初级产业,显然属于第一产业的范畴。

众所周知,矿产勘查和采矿业与农业一样,没有现代经济管理上的“上游产业”,即前者是没有“原料”的物质生产业,“矿业进项几乎为零”,这与加工制造业是截然不同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对矿业实行增值税制度的原因也在于此。

这样,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对矿产勘查和采矿业实行强有力的保障和扶持政策。

如为矿产勘查提供补助金、税收优惠(减税、税额抵免、加速折旧和摊销等)、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等政策性支持措施,资源耗竭补贴、科研和实验设计工作费用专门优惠(从可税收人中扣除部分费用)、新矿山设备安装期和开采初期临时的部分或全部减征税额等矿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先行性,国家适时制定专门的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专项找矿计划

    矿产勘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行性,是由矿产勘查的长周期决定的。

一个具有经济价值矿床的发现,然后进行矿山建设,投入开采,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勘查工作必须超前进行,才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提前准备好矿物原料基地。

    首先,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个“勘查周期”,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施俊法研究员(2005年)对西方国家100个大型矿床发现史的统计资料,一个大型矿床的发现所需时间平均19年。

其中34%的矿床是经过5年或不足5年发现的,33%的矿床是经过20年以上的时断时续的勘查工作才获发现的。

    其次,被发现的工业矿床要投人工业开采,同样需要较长时间,有人将矿床发现以后再正式投采的过程称为“采矿设计周期”。

根据F·V·Ve]lmer和U·Berme (1997年)依据有代表性的矿山统计资料,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的采矿一设计实现周期,在发展中国家为6一9年,在发达国家为3一7年。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资料则表明,西方国家铀矿床从发现到开采的周期为4一10年,大多为8年。

D.A.怀特对澳大利亚1955一1980年间发现的34个矿床(13个有色金属矿床、14个镍矿床、7个铀矿床)的统计资料,其中有巧个矿床在发现后1一25年未投人开发。

已开采的矿床从发现到投产的平均周期为6年左右。

未被开采的矿床,假定统计时(指1 981年)开采了,这个周期为8年左右。

    由于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先行性,各国都从战略高度保证和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先行地位。

采取的具体战略措施是,适时地制定专门的全国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专门的找矿计划,以保证矿产勘查工作得以先行。

    这种专门性矿产勘查规划和找矿计划,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或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矿种,为解决矿产资源紧张问题而提出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中,往往通过政府投资的矿产资源评价计划、矿产普查计划或矿产勘查鼓励计划,来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

    以美国为例,二次大战以后,为加强国内找矿,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专项资源评价与找矿计划。

这类计划大都具有目标有限、要求明确、有专门的投资、牵头单位及承担单位等特点。

主要目的是吸引自主经营的矿业企业投人国内短缺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其主要计划有:

①1 964一1984年执行的“荒原计划”,对美国西部和西北边远荒漠地区含矿远景进行全面评价;②1966~1971年的“重金属计划”(1971年后扩大为“金属原料计划”),其目的是促进金、银、汞、锡、锑、铀、镍、担等矿产的勘查和开发,为私人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勘查目标;③1973年开始的、由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铀资源评价计划”,旨在评价全国铀矿远景,促进勘查和开发;④1974年由美国国会批准执行的“阿拉斯加矿产资源评价计划”,要求在10年时间对阿拉斯加州的矿产资源潜力做出准确评价,以供国家选定长期的矿产政策和该州的矿产勘查开发方案;⑤1987年由美国地调所组织的“全国矿产资源评价计划(由原“阿拉斯加矿产资源评价计划”和“本土大陆矿产评价计划”合并而成),选择约500万平方公里、具有成矿远景的地区进行研究;⑥1996年美国地调所根据美国国会的要求提出的《国家矿产资源调查计划》,该计划经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评价后,更名为《矿产资源计划》。

    此外,法国、南非、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都曾制定和执行过类似的专门规划和计划。

    3.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国家对矿产勘查实行低门槛准入政策

    矿产勘查是高度冒险的事业,主要表现为低成功、高投人、高回报。

    低成功即矿产勘查活动的成功率极低。

据前苏联学者帕什克维的统计,苏联地质部1959~1969年的10年间,矿产勘查成功率平均为2%。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1973年公布的数据,美国放射性矿产勘查成功率为0.7%。

加拿大联合矿冶公司在1927年一1969年间所调查的1000个矿权地中,最终只有7个成为可赢利开采的矿床,成功率为0.7%。

据加拿大学者1978年发表的另一份资料,加拿大魁北克省SOQUE公司10年间在该省完成了192个勘查项目,其中只有3个成为生产矿山,勘查成功率为1.5%。

著名矿产经济学家麦肯齐(B.W·Mackenzie)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认为,全球矿产勘查成功率在1%左右。

也就是说,发现并经过勘查证实一个可以赢利开采的工业矿床,是以对99个找矿 目标的勘查失败为代价的。

    高投人是指单个矿产勘查项目的资金投人量相当高。

据统计,澳大利亚1955年至1979年间单个金属矿床的勘查投人平均为3800万美元(1980年美元);美国1951年至1983年单个经济矿床(不包括煤、铁、铀)的勘查成本平均为9000万美元(1983年美元)。

有些矿床的勘查成本高达数亿美元,如1979年发现的澳大利亚阿盖尔特大型金刚石矿(当时证实储量4.15亿克拉,概略储量8500万克拉),其勘查到开发共耗资4亿美元。

    高回报是指矿产勘查活动一旦获得成功,其投资的增值率非常高,有的可达数百倍。

如美国1955年至1982年间发现的105个金属矿产,其总勘查投资为61亿美元,而形成的总价值为3510亿美元,增长率为58:

1。

智利1969年至1998年铜、金矿产勘查总投资18.18亿美元,发现矿床40个,总价值2368亿美元,勘查投资增值率达到130:

1。

    当人们认识到矿产勘查高风险的规律性时,自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其中一个重要对策是对矿产勘查实行低门槛准人政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探矿权的取得采用“先来先得”原则;也有例外的情况。

第二,对申请探矿权人的主体不加限制。

在市场经济国家,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均可以取得探矿权。

第三,探矿权准人成本低。

市场经济国家探矿权的准人成本仅体现在租金(rent)上,并且探矿权的有偿取得原则也全部体现在这个租金上。

租金的费用一般情况下也仅是名义上的,征收的费用很少。

美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4.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地质科学研究贯穿于矿产勘查的全过程

    许多资深矿产勘查学家,如澳大利亚著名矿产勘查学家R.伍德尔,认为现代矿产勘查是一种科学探索和研究。

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隐蔽性、不确定性,矿产勘查工作尤其需要科学研究,特别是地质学的指导。

换言之,矿产勘查是一项科学研究成分非常高的工作。

    地质科学研究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为矿产勘查的战略选区指明方向,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依据。

随着出露地表、易于寻找的矿床越来越少,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的地质观测技术,尤其是地球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