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7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案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1.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教学理念,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认知方式和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基本特点,坚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论断,深刻学习和理解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基本原则、主要宗旨和发展趋势,真正领会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分析和观察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现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对各种国际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弄清坚持独立自主与发展对外合作,维护国家利益与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3)素质目标:

使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增强学生对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认同,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在涉外活动中维护国家形象,自觉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当今的时代特征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论断的内涵、依据和意义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基本原则和主张。

2.难点:

(1)关于时代主题的转换

(2)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3)关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

(1)教师的教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学生的学法:

讨论法;辩论法;网上自主学习法;主题演讲、诗朗诵等。

2.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阅读资料等。

四、课时安排:

2学时

五、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阅读资料,讨论问题

有史以来,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

据专家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时间里,全世界共发生14513次战争,其间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

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约有36.4亿人死于战火,损失财富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足可环绕地球8圈的黄金带。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卷入的国家有33个,人口15亿,伤亡人数达到40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61个国家,80%的世界人口,军费消耗约11170亿美元,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直接死亡人数达到5700万。

其中,苏联2060万,波兰600万,德国730万,日本222万,法国81万,美国38万,意大利33万,中国的死亡人数在1000万以上。

战争夷平了许多城市,人类的文明和艺术遭到了空前的毁灭。

有人说,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结合上述资料,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时代主题,指的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事务的主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帝国主义的垄断的经济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他们之间为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进行战争;而帝国主义战争又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时机,使得处于帝国主义薄弱环节上的国家有可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

由此,列宁提出战争和革命是当时世界的特征和主题,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历史证实了列宁的论断。

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引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较大的范围发生,导致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后问世。

但是,二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上虽然发生了100多次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包括帝国主义国家挑起和发动的侵略战争在内,可以说战争连绵不断。

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发生,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并没有发生无产阶级的革命。

长期的相对和平不仅是战后世界发展的实际状况,而且构成了本世界末世界发展的趋势。

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要求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要求有关国家裁减军备、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等呼声不断高涨。

同时,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地将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经济因素已在整个当代国际关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任何国家要想发展,都必须通过发展对外关系,把本国经济的发展同世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闭关自守无异于自取灭亡。

(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继承了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根据时代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认识适时地作出了调整,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英明论断。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两点论,即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

他认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但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分别于20世纪60和70年代相继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在毛泽对外战略的指引下,中国政府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在做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提出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

他先是提出,国际形势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

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

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他又指出,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出现重要变化,和平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的内涵。

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则是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的依据。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主要表现在: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论断,并在新形势下发展了这一思想。

时代主题转换的影响。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机遇:

为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挑战:

世界的快速发展和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各领域不断扩展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继续扩大,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

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结束了资本主义大国主宰世界以及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上尖锐对立、军事上全面对峙、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

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对外政策中的大国主义朝着霸权主义方向加速蜕变,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取代了两个阵营的对立。

随着一些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的兴起并迅速上升为对全球具有重大影响的新的战略力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和削弱。

国际舞台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的局面,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

虽然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是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

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军事力量仍然是关键因素。

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尤其是美国,都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抢占新的国际格局制高点的突破口。

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都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调整,实质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和作用,谋求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

因此,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在优先地位。

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归根到底,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