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40155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闲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

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

若坐三轮,只需3元。

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

“5元。

”见我犹豫。

车夫开导我说:

“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

“这不是讹人嘛。

”我举目张望,看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

车夫说:

“上来吧,就收你3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

“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

”“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

”“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

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

”他穿着人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55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

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我的喉呢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清绪纠缠着,笼罩着。

我想对他说,不要再瞪了,我走路去。

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上坡路。

我说:

“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

”他急忙制止:

“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

”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

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綳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

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

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恫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

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

“你真不容易啊!

”他自豪地说:

“这算啥呢!

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他说:

“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

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

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下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

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你下来吧。

”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

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

“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谢谢”我轻声地说。

“谢谢您!

”车夫郑重地说。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50.简要梳理“我”对车夫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怀疑→①______→高兴→自豪→②______

51.小说让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52.作者按一定层次塑造“车夫”这一形象,请参照①的句式,用“挣”或争概括另外两个层次:

①作为残疾人,自食其力,为家庭挣生活;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53.车夫与鲁迅小说中孔乙已的命运截然不同,请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原因。

【答案】

50.①同情②感动(使用其它词语,意思对亦可)

51.①“我”对车夫以前的事一无所知,运用车夫自述的方式使故事更真实、情节更紧凑。

②这个故事上升到了城市与国家的层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52.②作为强者,克服困难,为自己“挣”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③作为中国人,不在外国人面前出丑,为城市为国家争气。

53.孔乙己:

①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和推残。

②受到社会权贯和普通民众的歧视和嘲笑。

人力车夫:

①社会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

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尊重。

【解析】

50.试题分析:

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文章叙写“我”坐三轮车,起初对车夫是不信任、怀疑的;当“我”发现蹬车的人(车夫)只有一条腿时,“我”对他的境遇而同情,内心感到“惆怅甚至悲凉”;当“我”看到车夫骑完上坡路,我为他是一个生活强者而高兴;当“我”听了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后,内心感到的是自豪;当车夫说出“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时,我感动的眼泪流了下来。

据此可填写作答。

5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小说安排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一方面,补充交代了车夫的过去,让读者对车夫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使故事内容显得更加真实,情节上更加紧凑;另一方面,通过车夫讲述的这个故事,在丰富内容的基础上,让人看到了车夫的美好品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5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篇小说叙写的主人公车夫的形象,是从不同层面上进行描写刻画的。

首先,这个车夫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但是他自食其力,凭借骑三轮车来为家庭挣生活;他克服困难,努力拉车,不希望得到别人的怜悯,无疑又是一个强者,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再者,车夫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用强烈的爱国之情支撑自己,不在外国人面前出丑,表现出他为城市、为国家争光的美好品质。

据此,用“挣”或“争”仿照示例叙写“车夫”这一形象作答。

5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鲁迅小说中孔乙己,是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社会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而本文中‘车夫’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制度下,保障了残疾人的劳动权利的同时,又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尊重。

这就是“孔乙己”和“人力车夫”不同命运的社会根源。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林帝浣

①一个做企业的朋友,有一次去海岛旅游,在海边钓上了一些小鱼,竟然中邪一样爱上了海钓,一发而不可收。

②他的梦想是要钓上一条两斤重的石斑鱼。

③我们知道,在渔业资源几近枯竭的南海,要钓上一条超过一斤重的野生石斑鱼,不是容易的事情。

④那个朋友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矶钓装备和鱼饵,短短时间里,成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专家。

两斤重的石斑鱼还没钓到,花的钱都够买一吨石斑鱼了。

⑤后来,有一次我和他去珠海的海岛上钓鱼,在大海中一块孤零零的礁石上过夜,用便携小煤气炉煮鲮鱼和方便面当晚餐。

天微微亮时,朝霞红透了无边无际的海面,海浪拍打着脚下的礁石,数不清的海鸥绕着小岛飞舞。

日出光芒万丈,浮云开合。

⑥这是不是很有诗意的场景呢?

其实我们不过是为了钓一条两斤重的石斑鱼而已。

⑦那次,鱼依旧没钓到,但那天壮丽的海上日出,是很少人能看到的。

⑧对那个朋友来说,诗和远方都可归结成一条鱼——那个等鱼上钩的孤独身影,就是诗;而那些为了钓鱼而涉猎的天文,地理知识,则成了他的远方。

⑨我们知道,大气气压高的时候,水中氧气充分,鱼儿食欲旺盛,爱咬钩。

我那个朋友,每次要跟客户谈生意,签合同,总要上观天象,挑个气压高的日子。

⑩我们也知道,天文大潮时,鱼儿活跃,情绪高昂,不爱摄食,只想狂游。

我那个朋友每次要开激励员工的大会时,都要找个天文大潮的时间。

⑪当然,钓鱼说不上多“高大上”,但这点小小的爱好,却可以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⑫只要有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能让你不顾功利地沉迷进去,你就有可能成为有情趣,有诗意的人。

⑬可以做木工,为了打造一把完美的小凳子,耗上你所有的业余时间;可以去拍昆虫,为了等一只蝉蜕壳,在森林里蹲上三天;可以玩烹调,为了做出一道完美的冬阴功汤,而跑遍整个泰国搜集香料;可以练书法,为了写好欧体,把《九成宫醴泉铭》里的每个字勾描下来写上一万次;可以为了喝到一杯好茶,把茶马古道徒步走上一遍……

⑭这些事情,不需要辞职去旅行,不需要等你辛苦存到一千万,只要心里长了草,马上就可以开始做。

不敢说这样做的人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人,但至少在独处时,他们的内心是丰富充盈的。

不需要刷存在感,不需要呼朋唤友,纵横于酒池肉林。

因为那些“烧脑”的爱好,已经足够塞满所有的思考空间。

我相信,用很多的耐心和微笑,去等一朵花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自《新一代》,2018年2月)

54.结合文章,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55.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56.如何理解“我相信,用很多的耐心和微笑,去等一朵花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文中的含义?

57.突如其来的想法,可能会带给我们烦恼,也可能会带给我们快乐,到底应不应该坚持?

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54.“另一个”是不同于现在的,其他的存在;“另一个世界”,即不一样的世界。

通过坚持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并沉迷其中,必定能在这个过程中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55.朋友执着于钓野生石斑鱼,却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专家。

虽然鱼没钓到,但他得到了更多的东西。

56.坚持心中所想,坚持去做一件事,才能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57.示例:

应该坚持。

作者的朋友不是通过坚持对钓鱼的爱好,才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专家吗?

不敢说这样做的人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人,但至少在独处时,他们的内心是丰富充盈的。

【解析】

54.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题目“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中的“另一个世界”,是指通过对一个事件的坚持、执着,并沉谜其中,最终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甚至是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功。

即在这个过程中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5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文章叙写了两件事,可结合文章第4段中的“那个朋友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矶钓装备和鱼饵,短短时间里,成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专家”内容概括;可结合文章5~7段叙写的我和朋友去海岛上钓鱼,鱼没有钓到,却看到了很少人能看到的壮丽的海上日出的内容概括。

56.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解答句子含义类问题,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语句“我相信,用很多的耐心和微笑,去等一朵花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表面上是说等待一朵花开放,实际是说人要坚持心中所想,坚持去做一件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围绕着“执着做某事”的意义来谈即可。

57.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本题作答可从“坚持”的意义角度来谈看法。

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云楼主

冯骥才

青云楼主,海河边一小文人的号。

此君脸窄身簿,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

但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他能写能画,能刻图章,连托裱的事也行;可行家们说他——手糙了点儿。

因故,天津卫的买卖没他写的匾,饭庄药铺的墙上不挂他的画。

他于书画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

文人落到这步,那股子“怀才不遇”的滋味,是苦是酸,还是又苦又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于是,青云楼这斋号就叫他想出来了。

他自号青云楼主,还写了一副对子挂在迎面墙壁上:

“人在青山里,心卧白云中。

”他常常自言自语念这对子。

每每念罢,闭目摇肩,真如隐士。

再说他隔墙就是四季春大酒楼,整天鱼味肉味葱味酱味换着样儿往窗户里边飘。

关上窗户?

那管屁用,窗玻璃拦得住鱼鲜肉香,却拦不住灯红酒绿。

一位邻居对他说:

“你这青云楼干脆也改成饭馆算了。

这青云楼三字听着还挺好听,一叫准响!

这话当时差点叫他死过去。

乾旋地转,运气有变。

一天,有个好事的小子陈八,带来一位美国人拜访他。

陈八说这老美喜欢中国的老东西,尤其是字画。

青云楼主头一回与洋人会面,脑子发乱,手脚也忙,踩凳子挂画时,差点来个“人仰马翻”。

那老美并没注意到他,只管去瞧墙上的画,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赛洗屁股时叫水烫着了。

然后,嘬起嘴啧啧赞赏一番。

最后老美用中文一个字一个字地对青云楼主说:

“我、太,高、兴、了、谢、谢——我、太、高、兴、了、谢、谢——”他大概只学了这几个字,反反复复地说,一直告辞而去。

青云楼主高兴得要疯。

他这辈子,头次叫人这么崇拜。

两个月后,他收到一封洋文写的信。

他拿到《大公报》的报馆去找懂洋文的朱先生。

朱先生一看就笑了,对他说:

“你用嘛法子,把人家老美都折腾出神经病来了?

他说他回国后天天眼睛里都是你写的字,晚上做梦也是你的字,还说他感到中国的艺术家绝对都是天才!

青云楼主如上青云,身子发飘,一夜没睡,天亮时,忽来灵感,挥笔给那老美写了“宁静致远”四个大字,亲手裱成横批,送到邮局寄去。

邮件里还附一张信纸,要求人家把字挂在墙上后,无论如何站在这字前面,照张照片寄来。

他想,他要拿这照片给人看。

给亲友看,给街坊邻居看,给那些小看他的人看,再给买卖家那几个大老板看,给报馆的编辑们看,最后在报上刊登出来。

都看吧!

你们不认我,人家老美认我!

他在青云楼中坐等三个月,直等到有点疑惑甚至有点泄气时,一封外皮上写着洋文的信终于寄来了。

他忙撕开,抽出一封信,全是洋文,他不懂,里边并没照片。

再看信封,照片竟卡在里边,他捏住照片神出来一瞧,有点别扭,不大对劲,他再细瞧,竟傻了。

那老美倒是站在他那字的前边照了像,可是字儿却挂倒了,全朝下了!

58.仔细阅读选文,梳理文章内容。

事件发展

青云楼生意暗淡

字画受到洋人赏识

赠“老美”字画,索要照片

看到“老美”的照片

情感变化

 

59.作者为什么说“他于书画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

60.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1.“那老美倒是站在他那字的前边照了像,可是字儿却挂倒了。

全朝下了”这一结果,前文中已作了铺垫。

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62.青云楼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概括。

【答案】

58.又苦又酸高兴得要疯炫耀自己傻了

59.说他“在行里”,是因为青云楼主能写能画,能刻图章。

连托裱的事也行;说他“在行外”是因为天津卫的买卖没他写的匾,饭庄药铺的墙上不挂他的画。

6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云楼主受到洋人赏识后激动兴奋,难以抑制的心理感受。

61.他大概只学了这几个字,反反复复地说,一直告辞而去。

62.“青云楼主”是一个才艺平庸、造诣浅薄却自命清高、喜好沽名钓誉、骨子里媚外的小文人。

【解析】

58.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表格中给出的相关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即可根据内容来筛选或概括出答案。

当青云楼生意惨淡时,他心里是“又苦又酸”;当字画受到洋人赏识时,“高兴得要疯”了;为了“炫耀自己”,他写了一幅匾额给洋人,并索要照相;最后“傻了”,是因为看到了洋人的照片,但是匾额也挂倒了。

59.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

根据第一段中的内容即可回答,此段中交代“他能写能画,能刻图章,连托裱的事也行”,这也就是所谓的“在行里”,但后文又接着说“天津卫的买卖没他写的匾,饭庄药铺的墙上不挂他的画”,可见他是“在行外”。

60.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

结合划线句分析。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青云楼主”比喻成“青云”。

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61.照应:

指的就是文章前后所表述的同一内容。

“匾额倒挂”是因为“不认识汉字”,结合“最后老美用中文一个字一个字地对青云楼主说:

‘我、太,高、兴、了、谢、谢——我、太、高、兴、了、谢、谢——’他大概只学了这几个字,反反复复地说,一直告辞而去”得出:

“他大概只学了这几个字,反反复复地说,一直告辞而去”。

62.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结合第一段对“青云楼主”的描述得出:

他是一个才艺平庸但却自命不凡的人;结合他对老外所作的事与要求来看,得出:

他是一个看重虚名的人。

结合“他想,他要拿这照片给人看。

给亲友看,给街坊邻居看,给那些小看他的人看,再给买卖家那几个大老板看,给报馆的编辑们看,最后在报上刊登出来。

都看吧!

你们不认我,人家老美认我!

”得出:

喜好沽名钓誉、骨子里媚外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