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347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北斗导航系统能提供的服务包括

A.测量珠峰海拔B.监测作物长势

C.估计森林蓄积量D.辅助商业选址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右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第三步,借助木星引力,将地球弹射出太阳系,经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

回答2、3题。

2.在地球流浪经历的A—B—C三个时期中,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A.行星-行星-行星B.行星-卫星-卫星

C.行星-卫星-恒星D.行星-卫星-行星

3.比邻星能成为地球的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A.大量液态水B.适宜的大气

C.稳定的光照D.安全的空间轨道

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下表为地球与火星部分数据对比表。

完成4、5题。

与太阳距离

(×106千米)『来源:

Z_

赤道半径

(千米)

质量

(地球=1)

体积

(地球=1)

平均密度

(克/厘米3)

自转周期(天)

公转周期(年)

地球

149.6

6378

1.00

1.00

3.96

1.00

1.00

火星

227.9

3395

0.11

0.15

1.33

1.03

1.88

4.与地球相比,火星探监器探测到的火星

A.平均温度较高B.公转速度较快

C.大气层较稀薄D.地表陨石坑较少

5.威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中安全运行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太阳风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②④

2020年10月14日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发布:

“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

日面上无可视黑子。

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

地磁场平静。

”下图为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

完成6、7题。

第6、7题图

 

6.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黑子是G层激烈的能量爆发现象

②S层的耀斑会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③R层太阳活动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

④黑子与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7.地球磁场的产生与地球某圈层有关,该圈层是

A.软流层,呈液态或熔融态B.外核,横波不能够传输

C.下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下D.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完成8、9、10题。

第8、9、10题图

 

8.与拉萨相比,重庆太阳年辐射总量贫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海拔低

C.云雾多D.植被多

9.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风的形成B.海水运动

C.岩石风化D.岩浆喷发

10.煤炭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地质年代重要的两个造煤时期是

①太古宙②古生代末期

③中生代④新生代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从遥看月亮赏月相,到登月成功探月表,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

图1为北半球中纬度某校同学半个月内每日清晨6点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示意图(部分),图2为2019年1月降落月背的“嫦娥四号”传回的着落区影像图。

完成11、12题。

第11、12题图2 

第11、12题图1

太阳

11.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及亮面凸出方向是

A.上弦月西B.上弦月东C.下弦月 西D.下弦月东

12.直接获取“嫦娥四号”着落区影像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GNSSD.VR

下图为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

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

C.海水沉积作用D.海水侵蚀作用

14.利用地层和化石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某地地层中发现了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时的环境是

A.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B.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C.寒冷干燥的荒漠环境D.高温多雨的氧化环境

在地势平缓地区,河曲发育,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有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下图为牛轭湖自然演化的四个阶段。

完成15、16题。

第15、16题图

a

b

c

d

15.牛轭湖自然演变的时间顺序应为

A.①④②③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②①④③

16.图中a、b、c、d四地中侵蚀作用最明显的是

A.aB.bC.cD.d

地震与火山喷发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破坏。

图1为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地震信息图,图2为地球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

完成17、18题。

第17、18题图1

第17、18题图2

线

17.此次四川九寨沟地震

A.震源位于上地幔上部②层B.甲地的地震能量比乙地大

C.地震波向上传播速度加快D.震区震感首先是上下颠簸

18.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源于图2中的圈层

A.①B.②C.③D.④

“冲日”是指某一行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且三者排成接近一条直线的现象,2020年10月14日火星冲日现象上演。

完成19、20题。

19.下面是火星冲日时太阳系中部分天体位置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关于冲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颗地内行星一定不会出现冲日现象

②冲日时因为行星距太阳较近,行星亮度高

③冲日现象反映行星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④冲日现象反映行星公转轨道平面的共面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下图为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发展阶段示意简图。

完成21、22题。

第21、22题图

 

21.甲、乙所示的两个地质年代分别是

A.古生代、中生代B.中生代、古生代

C.古生代、元古宙D.新生代、古生代

22.在不同地质年代生物演化进程中,

A.甲时代早期,生命爆发,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B.甲时代末期,裸子植物明显衰退,两栖类动物灭绝

C.乙时代,恐龙等爬行动物盛行,被子植物迅速发展

D.乙时代末期,哺乳动物大发展,空中出现了始祖鸟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景观示意图。

完成23、24题。

23.图中岩石与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④B.④①③

C.④②①D.③①④

24.该地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C.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D.地面坦荡、起伏和缓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暑假旅游期间在两地拍摄的甲、乙地貌景观图。

完成25、26题。

25.通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形成甲、乙两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化作用、风力沉积B.海水沉积、风力侵蚀

C.海水侵蚀、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26.下列有关乙地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地貌仅分布于干旱地区B.该地盛行西北风

C.迎风坡的坡度比背风坡陡D.迎风坡坡形下凹

图1为柴达木盆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盆地边缘的戈壁景观图,粗大砾石覆盖着地表。

完成27、28题。

第27、28题图1

第27、28题图2

27.戈壁表面覆盖着粗大砾石,与其形成相关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为

A.冰川搬运、风力沉积B.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搬运、风力沉积

28.以下四种地貌类型中,在柴达木盆地周围的高山上常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城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举世震惊。

利用GIS系统进行图层叠加分析,就能分析出泥石流最有可能发生的区域(如下图)。

完成29、30题。

第29、30题图

29.图中甲、乙、丙、丁的数字分别为

A.1、0、0、1B.0、1、1、0C.1、1、1、0D.0、0、1、1

30.为有效评估“8.8”舟曲泥石流带来的灾害损失,利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GNSS、RSB.RS、GIS

C.GNSS、GISD.GNSS、RS、GIS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道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图1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图2为西安附近的古代半坡聚落地貌示意图。

材料二:

宁夏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经过此地。

图3为位于宁夏沙坡头铁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工程。

第31题图1

第31题图2

第31题图3

(1)甲地由于▲作用,形成深厚的黄土层;后地壳抬升,再长期遭受▲作用,导致地表多▲(地貌类型)。

(3分)

(2)半坡聚落座落于▲(河谷地貌),简述先民选择在此建立聚落的主要自然原因。

(4分)

(3)贺兰山东部山麓多▲地貌,简析该地貌的成因。

(4分)

(4)腾格里沙漠地区风积地貌的基本形态是▲,包兰铁路沿线多▲灾害天气,说明草方格沙障工程对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所起的主要作用。

(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图1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

图2为甲区域某地的地貌景观图,图3为该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第32题图1

第32题图2

冰川

海水

U形谷

第32题图3

(1)图示区域太阳辐射较弱,主要原因是▲,导致太阳高度小;受太阳风影响,较高纬度地区极夜期间常欣赏到▲现象。

(2分)

(2)图1中挪威西部沿海海岸线非常曲折,主要是由于▲(地质年代)大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广泛发育,▲作用显著。

(2分)

(3)图2所示地貌为▲,据图描述其地貌特征。

(3分)

(4)简述甲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第33题图

材料二:

西南地区滑坡多发,风景优美。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抬升始于▲(地质年代),受▲作用的影响,山峰顶部多▲地貌。

(3分)

(2)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深邃壮观的▲地貌。

(1分)

(3)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跟▲地貌广布有关,该地貌是以▲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受▲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

(3分)

(4)游记中的“穿穴之流”指的是▲;在“穴”顶多形成向下生长的▲地貌,它是▲作用的结果。

(3分)

(5)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多,从地形、地质、气候角度说明原因,并说出防灾的工程措施。

(5分)

 

——★参考答案★——

1-5:

ADCCD6-10:

DBCDB11-15:

DACAD16-20:

BDCBD

21-25:

AABBC26-30:

BCCAB

31.

(1)风力沉积(1分);流水侵蚀(1分);冲沟(沟壑、沟谷)(1分)

(2)河流阶地(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