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5322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x

江苏省高中地理第4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2.能够结合具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思考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为什么还有季风水田农业分布?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组合较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此该地区水稻品质上乘;冬季寒冷,病菌和害虫难以过冬,故病虫害很少,有利于绿色生产。

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地区的纬度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北界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 商品粮基地建设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 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商品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单产较高;机械化水平高。

4.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吗?

为什么?

答案 不能。

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作的实施,东北地区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受到限制。

1.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成因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东北地区种植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如图所示。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5%,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甜菜、亚麻等。

分布区

粮食作物

水稻

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

生长期较短的北部地区,尤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为春小麦

玉米

分布普遍,以中部松嫩平原最为集中,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经济作物

大豆

以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甜菜

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其次是三江平原

亚麻

以黑龙江省产量最多

(2017·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期中)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一个个农业带。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分农业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幅图中展示的农业带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3.中国东北地区今后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

A.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B.积极开垦荒地、沼泽地

C.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二熟

答案 1.B 2.C 3.A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两图所示农业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属于谷物类。

两地区都是地广人稀,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商品率高,因此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第2题,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土壤、气候、水源、地形等方面。

美国小麦带位于中央大平原上,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流径,灌溉水源充足,雨热同期;东北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黑土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城市众多”“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不属于自然条件。

第3题,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单产,A正确。

作为湿地的沼泽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东北地区可供开垦的荒地、沼泽已经不多,应停止开垦,B错误;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可提高生产效率,但不能使粮食增产,C错误;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不足,只能一年一熟,D错误。

探究点二 农业发展方向

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区为耕作农业区,________区为林业区,________区为畜牧业区。

(填字母)

答案 B C

2.A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湿地(沼泽地) 建立湿地保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3.简要说明D区农业发展的举措。

答案 强化商品粮生产;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4.简析图中B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 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⑥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1.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农业区域

存在问题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平原区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草场退化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采伐、轻抚育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即延长产业的链条

2.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2017·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期中)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4~5题。

面积(万平方千米)

118.3

国境线

4200多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19(2000年)

7月均温(℃)

16~26

1月均温(℃)

-28~-14

年降水量(毫米)

50~500

土地利用情况

(平方千米)

耕地

林地

草地

56260

95560

624590

4.该省区应是(  )

A.黑龙江B.内蒙古C.新疆D.云南

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  )

A.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C.建成商品棉基地D.扩大林果业发展规模

答案 4.B 5.B

解析 第4题,读表格,降水量50~500mm,黑龙江降水较多,新疆的降水量在200mm以下,可排除A、C,内蒙古东部降水多,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符合降水数据。

根据1月均温可排除D。

第5题,由上题分析,该省为内蒙古,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区,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B对。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可能加剧土地荒漠化,A错。

该省区气候条件不适宜棉花种植,C错。

该省区降水少,森林生长耗水量大,不适合大规模发展林果业,D错。

(2017·徐州市期末)2016年4月12日,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右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A.热量充足

B.昼夜温差小

C.降水丰富

D.生长周期长

2.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 ②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种植面积 ③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 ④加强市场研究,及时发布供需信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相对于乙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少,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但是作物生长周期长,所以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是生长周期长,选择D。

第2题,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加强政策扶持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单产,①③对;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市场研究,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可以增加大豆产量和销量,但不能提高单产水平,③④错,选择D。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

4.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由大豆、玉米和狍子,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

第4题,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的建设,而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5.读“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