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2133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docx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马小力

摘要: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

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

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

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一、理论和现实意义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2、通过研究,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我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

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

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

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

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

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1、活动教学的策略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2)、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的策略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1)、备教材要“懂、透、化”。

(2)、备学生要“实”。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四、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

(一)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

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

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

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如:

我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对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首先做到: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其次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如何使设计的情境具有有效性,这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

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孙悟空和八戒去西湖游玩分水果和月饼等生动有趣的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物品”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让学生在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

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以学定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

在我教学《可能性》一课的活动探究环节中,通过摸球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开始教学时,考虑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想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在一次活动中就能体验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于是把六个小组的盒子里的小球分成三种情况(全是黄色球、有白色球和黄色球、有白色球蓝色球和黄色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从盒子中摸球并记录摸出的小球的颜色),然后每个小组汇报活动情况,让多种情形同时展示出来(摸出的全是黄色小球;摸出的有白、黄两种颜色的小球;有白、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可是当每个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根本没兴趣听,接下来的验证猜测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只有少数学生在发表意见。

第一次试教,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简单事件发生的规律性的发现仍然来自直观的实验,在一次活动中同时展示三种摸球的情况,对于他们有一定难度,因为每个小组只验证了本组的发现,对于其他小组的结论没有经过验证所以很茫然。

第二次试教,我让学生经过两次活动,第一次:

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的是黄色球,学生通过摸球活动体验了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了“一定”、“不可能”;第二次:

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着两个黄色球、两个白色球,通过小组在一起猜测、验证,体验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理解了“可能”,两次活动层次清楚,学生建构知识的思路清晰。

 在试教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定位,进行教学设计。

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针对课堂内外的的作业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了现行作业中至少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作业内容单调、陈旧。

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以及诸如课堂内外的一些教辅资料,构成了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

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作业,编写一些适合本班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

2、作业内容缺乏应用,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解决问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

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3、要求统一完成的题目多,关注自主选择的题目少,忽视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使部分学优生对作业产生厌烦心理,会的题目做了又做,让其感觉缺乏挑战性,而部分学困生则对大量的作业缺少信心,从而产生惰性,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将直接影响到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4、作业评价标准绝对化。

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采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而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上分析所得,我们现行的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研究策略

为了改革现有的作业形式和评级制度,真正实现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索性,根据我们现行数学作业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入手,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丰富作业设计形式,给孩子一个精彩的学习平台

作业设计要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

传统的作业训练形式,还存在“多枯燥、少趣味;多统一、少选择;多封闭、少开放;多虚似、少现实,多重复、少探索”的“五多五少”现象。

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抛弃传统数学作业的“五多五少”框架,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孩子一个精彩的学习平台。

1、趣味性作业——体验快乐

“兴趣师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之出: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布置帮小明完成日记的作业:

今天早上7( ),我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

我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

路上碰见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去学校。

放学后,我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  )长的钢笔和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

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  )。

吃完晚饭后,复习了一会功课,就上床睡觉了。

这样的练习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富有情境的“日记”,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充满情趣,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

课后,还可让学生交流批改,通过改错练习,更好地理解知识。

2、层次性作业——尊重差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指定习题,学生统一进行指令性书面练习,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

为此,在作业设计上,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作业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要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作业。

(1)“套餐型”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星级: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星级:

一个长方体的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三星级: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面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作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有了知识的过度,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这样,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练习重点,能有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想学、会做、善创造。

(2)“自助餐”型

传统作业都是教师不知,学生完成,学生往往是出于应付心理,主动性不够。

因此我们提倡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和学生协商作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如在中高年级的自助餐数学作业中,还采用完成“数学乐园”的方式进行。

“数学乐园”由五个栏目组成(如下表)。

这种作业既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又赋予学生人文关怀,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作业成为学生探索与实践的广阔天地。

3、开放性作业——发展思维

(1)解题策略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致使同种题目具有多种接大方法。

教学时,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多解的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式样的尝试,寻求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解法。

如学习“小数加减法”后,出示这样一道开放题:

百姓超市食品的单价:

面包(只)  单价(元)   饮料(瓶)   单价(元)   零食(袋)   单价(元)

果酱面包  2.80   可乐   4.80   话梅   3.90

切片面包  3.20   橙汁   2.50   乌梅   6.40

香肠面包  3.50   椰汁   3.50   橄榄   10.20

学校组织学生到快乐农庄参观,小敏用15元钱买一只面包,一瓶饮料、一袋零食、小敏可以怎样买?

每种买法要用多少钱?

(每人至少写3种购买方案,多写一种加2分)这样要求学生全面观察,广泛联想,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

(2)题目答案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同一道题目有多种答案的可能性,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维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我们设计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操作计算开放题。

同桌合作,先利用18根1厘米长的小棒摆一摆,再画出你所摆的长方形,在图上标出数据,并计算出你所画图形的面积。

该题为学生根据医院设计一个长方形提供机会,有的小组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大,有的小组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小,有的小组设计了长宽是倍数关系的长方形等等。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共同来探究发现“长宽之和必为9厘米”的规律。

(3)所求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自主提问,并探求其结果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加强对习题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练习,可入考虑问题的单调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认知习惯。

如复习年、月、日时,我们设计以下习题。

根据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营业时间表,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并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各不相同:

1、利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24时记时法的营业时间。

①香格里拉大酒店中午的营业时间是从上午11:

00到下午2:

00

②香格里拉大酒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5;00到晚上9:

30

2、比较或计算营业时间

①香格里拉大酒店中午的营业时间有多长?

②香格里拉大酒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有多长?

③香格里拉大酒店一天的营业时间有多长?

④香格里拉大酒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比中午的营业时间长多少?

……

  上述设计突破教材的束缚,敢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实践性性作业——学会应用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并概括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进而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因此作业设计中,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人人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自己的身边可以看到数学问题,同样,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作业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教材本本,要拓展思路,扩大视野,将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现实素材改编成有新意的练习。

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之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

右图是日本三菱汽车的标志,这个标志有(   )条对称轴,请在图中画出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汽车。

汽车标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图案,也是常常谈论的话题。

在自己喜欢的图案中画出它的对称轴,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又如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请学生选择喜欢的长方体,把它们的表面积计算出来,并记录获得结果的过程。

学生们通过实践发现:

有的长方体,必须测出三条棱的长度,计算出三个面的面积才能求出表面积;有的长方体(如电冰箱),上下两个底面都是正方形,只要量出底面边长和它的高就行了;有的长方体(如金鱼缸),只要算出五个面的面积……

实践性作业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探索性作业——体验过程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

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5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3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再如:

一根16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

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大?

谁的面积最大?

你发现了什么?

诸如此类作业,学生通过计算就可以轻易地得到验证,获得创新成果。

学生在探索新成果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以研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分析、检测问题,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快情感。

虽然有些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得出结论,但他们由此形成的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正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6、自创性作业——自主建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作业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作业。

让学生当一回“导演”,自己参与作业的设计。

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如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自己画组合图形计算面积,可自己做,也可和别人交换做。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开始动笔画起来,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图形就出来了,并给自己的图形起了些名字:

“勇往无前”“至高无上”“至尊一号”等等。

  当然,有些学生出的题目因为条件不足而不能计算。

我就引导他们:

“你认为该增加什么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大家围绕着问题一步步地展开,各种各样的方法应运而生,对方法的正确与否他们又展开了争论……此时,教师成了“多余人”。

从学生欢乐的笑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确实是他们自己种的“果子”甜,自己获得的知识沉。

此时,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

(二)完善作业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

数学作业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笔者提出了“完善作业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1、评价内容多维化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评价呢?

我们尝试构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完成作业的思维过程和完成作业的态度“三维”立体评价运作模式,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以达到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业上的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第一维度:

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情况除了采用百分制以及等级符号评定外,在中高年级我们还尝试用画“正”字的方法,变等级符号为统计符号,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统计评价。

也就是说,全对的作业记“正”;有错的作业根据错误情况少记笔画,当学生把错题订正完毕后,可以把“正”字中缺少的笔画补充完整。

怎样才能把“正”字中缺少的笔画补充完整呢?

爱这一评价过程中,我们觉得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业中的错误,并善于利用出现的错误,使错误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为此,作业评价后,学生要自觉地自我反思,完善评价。

主要措施有:

(1)填写、积累错题卡,建立错误作业档案

例如某同学有一张错题卡是这样填写的:

知识点名称    接近整百数的加减简便计算

错  例276-98=100+176-98=168

错因分析  书写不规范,计算错误

错误订正  276-98=(100-98)+176=168

从以上错题卡的填写不难看出,学生在主动找错、辨错、改错的反思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改善了自身的认知策略,也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写数学日记

我为啥做错了?

今天,我的作业没得100分,错了两道填空题,是什么原因使我错了呢?

我经过反复地思考,原来是我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再仔细一看,终于知道了错的原因。

因为这道题目写着百万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