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5146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docx

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

2008年高考最后押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六)

高考时事热点

一、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热点材料: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知识链接:

(一)政治学科:

1、经济常识。

①文化产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同时文化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②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③消费的反作用(一个消费热点的带动作用);④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激烈;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⑥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2、哲学常识。

①意识的反作用,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正确方向);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认识的反作用;④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⑤把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与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政治常识。

①党的思想领导、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国家性质、对人民负责原则;③国家职能(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④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综合国力的要求(文化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二)历史学科:

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

2、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4、繁荣的隋唐文化。

5、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6、承古萌新的明清文化。

7、历代中外文化的交流。

8、世界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化探索历程。

(三)地理学科:

1、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是人类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和体现。

2、文化事物与现象:

文化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形态。

3、文化的产生要素:

文化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具体体现为种族群落、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语言行为、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

4、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5、文化的时代特色、阶段特征、地域色彩。

6、文化传承与文化扩散。

三、创新练习:

1、“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从消费的目的看,这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是家庭生活消费中的

A、物质生活消费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C、享受性消费D、发展资料的消费

2、“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这表明:

A文化竞争力是衡量一国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

B传统文化只有走出去才有价值

C我国已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大国

D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3.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合作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俄罗斯中国年”、“中法文化年”、“中意文化年”、“感知中国—韩国行”等大型活动,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履行:

①政治职能②经济职能③文化职能④交往职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却因开发不足,形不成特色产业,反过来还被别国开发利用,来占领我国市场。

这启示我们

A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加大对民族文化产业的保护力度

B要大力发展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C充分挖掘我国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D要警惕外来文化渗透,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中国古代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据此回答5---7题

5.不同的文化教育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下列文化政策中对当时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焚书坑儒B科举考试

C八股取士D文字狱

6.宋元文化与隋唐文化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

A走在世界前列B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C影响并促进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D诗歌更加繁荣

7.承古萌新是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从萌新这一角度看,主要表现在:

①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②总结性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③官方组织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④传教士东来,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

8.“十七大”报告指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产业划分中,文化产业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从哲学上看,这段话体现了

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④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圣火将经过所有大陆,造访全球几十个城市,火炬传递将返回北京。

在各大城市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许多体育爱好者也纷纷参与,这种奥运精神的传播过程属于:

A.传染扩散B.刺激扩散C.等级扩散D.文化传承

11.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②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③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各民族文化难以交流融合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有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

材料二:

和谐思想在各国尤其西方国家文化发展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把他们设计的理想制度称为“和谐制度”。

材料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1)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请结合史实简述新中国成立以前有利于文化教育普及,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并分析其影响。

(2)材料一、材料二对我国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什么启发?

四、参考答案:

1.答案C。

A和B是从“消费内容”来划分的,排除;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不属于发展资料的消费,而是享受性消费。

2.答案A。

B和C本身错误,排除;D明显与题干不符合。

3.答案C。

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年体现的是文化和交往职能。

4.答案C。

反过来还被别国来占领我国市场,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5.答案B。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语“积极作用”。

6.答案C。

B、D与实际不符合,A不是最主要特点。

7.答案.D。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语“萌新”

8.答案C。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9.答案B。

材料没有体现内外因关系,排除①

10.答案A。

注意题眼“精神”,奥运精神传递过程属于传染扩散

11.答案D。

④“难以融合”本身错误,排除。

12.

(1)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教育的新局面;洋务运动时期,建立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和进修生出国深造,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戊戌变法期间,在文化教育上采取很多措施,如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改革科举制等,有利于近代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科学,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2)①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②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

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推陈出新。

③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3、材料一:

期待着节假日过得更从容、更轻松的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征求意见稿于11月9日正式面向社会公布。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②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

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③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材料二:

11月9日,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以及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都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放在头条显著位置。

网友对方案表现出极大的热心,纷纷投票,踊跃留言 针对方案的一些细节,网友们提出了建议。

自9日上午方案公布到21时30分,已有约51万人参加投票,网友留言也达到12576条。

大多数网友对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持肯定态度,对草案表示支持。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通过网络等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国家法定节假节调整草案的意见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6分)

(2)请你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这次国定节假日的调整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6分)

(3)我们不能忽略,由于多种因素所限,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体的意见没有充分见诸报端或者网络,比如广大中小学生。

在最近以来关于假日调整的相关报道和评论中,很少看到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随机采访了几名中学生,他们连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件事情还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上网发表意见、填写网络调查表。

如果在探讨法定节假日如何调整、安排时,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的缺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请你从哲学常识角度就这次增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发表自己的看法。

(6分)

答案.

(1)①通过网络等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②体现了国家机关作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与执行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民心,顺乎民意,尊重人民群众生活习惯与传统习俗。

③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有利于国家机构决策的民主与科学。

④体现出国家机关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人民政府是利民便民的政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⑤有利于国家机关认真履行文化职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①国定节假日的调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水平。

②国定节假日天数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假日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国定节假日的调整与增加,将会对劳动者休息权等权利的保障与落实起到更好的作用。

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⑤国定节假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