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5119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

《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 化学实验基础.docx

14化学实验基础

2012考前90天突破——高考核心考点

第14练化学实验基础

【金题热身】

1.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或操作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晶体

B.用湿润pH试纸测定某H2SO4溶液的pH

C.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

D.用瓷坩埚灼烧碳酸钠晶体

解析: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因此用托盘天平不能称量5.85g氯化钠,A错;测定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湿润相当于稀释待测溶液,则测定H2SO4溶液时实验结果偏大,B错;酸式滴定管精确到0.01mL,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C对;瓷坩埚中含有SiO2,高温时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Na2CO3+SiO2

Na2SiO3+CO2↑,D错。

答案:

C

2.以下四种标签,适合贴在无水乙醇试剂瓶上的是(  )

解析:

乙醇属于易燃液体,应选D。

答案:

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

不用已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A错;读取溶液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C错;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D错。

答案:

B

4.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解析:

B项利用液差法:

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通过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捂)热法:

用酒精灯加热(或用手捂)试管,通过观察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项利用抽气法:

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查。

答案:

A

5.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坩埚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

B.实验中先称量硫酸铜晶体的质量然后再研磨

C.加热温度过高,会使一部分硫酸铜分解,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坩埚在加热前未完全干燥,导致测定的结果偏低

解析:

A项,坩埚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B项,实验中应该先研磨后称取硫酸铜晶体的质量;C项,正确;D项,坩埚在加热前未完全干燥,则其中的水会被计入到结晶水中,故测定结果偏高,故不正确。

答案:

C

6.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无论是酸往碱中滴还是碱往酸中滴,在其他操作正确的前提下,下列操作一定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液润洗

C.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不慎有液体溅出

D.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平视

解析:

根据c(待测)=

进行分析。

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测酸液润洗,相当于稀释待测酸液,导致浓度降低,消耗的待测酸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低,A错。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液润洗,相当于稀释标准碱液,导致浓度降低,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对。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不慎有液体溅出,如果盛装的是待测酸液,则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如果盛装的是标准碱液,则消耗的待测酸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高,C错。

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平视,读数偏小,如果是标准碱液,则测定结果偏低;如果是待测酸液,则测定结果偏高,D错。

答案:

B

7.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由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

解析:

装置②中苯的密度比水小,应改用四氯化碳,B错;实验室利用NH4Cl和Ca(OH)2的反应制备少量NH3,装置③中加热NH4Cl时生成的NH3和HCl会在试管口重新化合为NH4Cl,C错;装置④为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于收集CO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NO(选择排水法),D错。

答案:

A

8.下列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A项,导气管的进气管应插入饱和食盐水中,不正确;B项,乙醇和乙酸相互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C项,若不漏气,则长颈漏斗中的水加入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减少,而平底烧瓶中的水仍未充满,正确;D项,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不正确。

答案:

C

9.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

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下列实验中用于搅拌的是(  )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粗盐提纯 ③银镜反应检验醛基 ④从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⑤测定溶液的pH ⑥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遇发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⑥D.全部

解析:

①中溶质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②中粗盐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③中不需要玻璃棒,④中固体混合物的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⑤、⑥中需要玻璃棒蘸取溶液。

答案:

A

10.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制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在加热的同时不断搅拌,直到得到红褐色溶液

B.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将沉淀置于滤纸上(已放置在漏斗中),边用玻璃棒搅拌边加蒸馏水冲洗

C.实验室配制950mL0.2mol/L的CuSO4溶液时,需称取胆矾的质量为50g

D.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要用待测溶液进行润洗

解析:

A项,制Fe(OH)3胶体时不能搅拌;B项,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将沉淀置于过滤器中,加水淹没沉淀,然后让水自然流下,而不能进行搅拌;C项,实际需要配制的是1000mL溶液,所以需要胆矾50g,正确;D项,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的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溶液润洗。

答案:

C

1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

,要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再加硝酸钡溶液

B.用有少量蒸馏水的锥形瓶装待测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C.配制溶液的操作中,转移溶液后,玻璃棒、烧杯未洗涤使得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采取的措施是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

选项A,加入AgNO3溶液时,Cl-、SO

均能与Ag+反应产生沉淀。

选项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选项C,该操作损失了部分溶质,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选项D,FeCl3与过量的Fe反应生成FeCl2,过滤除去Fe,滤液即为FeCl2溶液,正确。

答案:

D

1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中应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蒸馏操作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下

C.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苯甲酸时应趁热过滤

D.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解析:

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A错;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B错;玻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NaOH能与SiO2反应生成胶状的Na2SiO3,容易使瓶塞和瓶口粘连,因此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D错。

答案:

C

1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学习。

在实验桌上摆有下列仪器:

(1)甲同学想用d进行实验,请你说出该仪器(已经洗涤干净)使用时的第一步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e的用途,乙同学说可组成防倒吸装置。

你还能说出其他两种用途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想用下图装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教师指出,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造成浪费。

该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仪器,加在装置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请你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解析:

(1)仪器d为酸式滴定管,使用时应先检查是否漏水,然后用待装溶液润洗2~3次。

(2)仪器e为短颈普通漏斗,其用途有往细口容器中加液以及与滤纸组成过滤装置等。

(3)为节约药品。

结合给出的仪器,只有试管可作反应器,故可在漏斗颈下端接试管来代替广口瓶作反应器。

答案:

(1)用待装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也可写:

检查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2)①往细口容器中加液体 ②组成过滤装置

(3)如图所示

1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

按上图连接好各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无色气体通过后面装置。

片刻后可观察到F中铜片慢慢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制取气体时只使用一种药品,它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

a.NH4HCO3固体  b.NH4Cl固体

c.NaHCO3固体d.浓氨水

在以上几种情况下A装置中均适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

a.烧瓶   b.试管   c.烧杯

d.锥形瓶  e.酒精灯

(2)E装置可防止F中溶液倒吸进入D中,请在右图画出装置E中的导气管。

(3)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加热片刻后撤去酒精灯,铂丝仍保持红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进入F装置的物质成分和质量一定,可向F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使铜片溶解的质量增多。

a.Na2CO3b.NaCl

c.CuSO4d.H2SO4

(5)指导老师认为他们设计的这套实验装置还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改进建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气体通入水中可使铜片溶解,则产生的物质中有硝酸,故C处进行的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A处要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或氨气和水蒸气或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三种。

(1)A中制取气体时的药品通过反应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或氨气和水蒸气或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药品可能是NH4HCO3固体或浓氨水,故选a、d;碳酸氢铵固体加热分解可用试管和酒精灯,而浓氨水加热也可用上述仪器,故选b、e。

(2)为防止F中的液体倒吸入D中,则E中连接D装置的导管宜用短导管,装置图为

(3)C中发生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

4NH3+5O2

4NO+6H2O,撤去酒精灯后铂丝仍保持红热,则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硝酸将铜溶解后生成硝酸铜,若再加入酸,其中的NO

在酸性条件下又可以继续溶解Cu,故选d。

(5)在反应装置中,F处铜与硝酸反应产生的尾气是有毒气体,故需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

(1)a、d b、e

(2)

(3)4NH3+5O2

4NO+6H2O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d

(5)在F后面加上尾气处理装置

15.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

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

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________(填序号),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佳试剂为________(填序号)

a.KMnO4b.(NH4)2S

c.H2O2d.KSCN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________、过滤等操作。

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或先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

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________装置回收(填序号)。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____________,直到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