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058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docx

语文中考模拟检测含答案

语文中考综合模拟检测试题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满分为150分(包含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一部分

(1~4题,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创新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香;创新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一一绚丽辉(huáng);创新是用永恒的执着和wán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一固若金汤。

(1)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迷B.弥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绚丽辉huáng(______)wán(______)强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崔颢《黄鹤楼》)

(2)_____,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二章》)

(3)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4)但愿人长久,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_____,三而竭。

(《曹刿论战》)

(6)龚自珍辞官以后,于镇江丹阳云阳书院教书育人,直至病逝,践行了他在《己亥杂诗》中的诺言:

_____,_____。

3.口语交际

2015年的时候,上海的张大爷想去一趟昆山,假如当时你帮张大爷买好了一张火车票,准备把车票交给他。

请根据右面提供的图片内容,告诉张大爷主要的乘车信息,并提醒他带好身份证,提前半小时到达高铁站。

请你转达他,100字以内。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同疫情开展坚决斗争。

经过艰苦努力,中国国内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

连日来,多国政党政要、国际组织代表等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评价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进展,认为中国的努力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借鉴,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中国将尽快战胜疫情并迅速恢复经济发展。

(1)阅读“材料一”,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2)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5~20题,5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邯郸冬至夜思家

李白白居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5.两诗都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6.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择一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齐安:

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陂陁(pōtuó):

起伏不平的样子。

7.解释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

(3)车马之迹不至(______)(4)意适忘反(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9.[甲]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其中“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写)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10.[乙]文中的“幅巾”,是不着冠、以布束首的意思,这表现了山中人的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会放弃

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②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③有所失,才有所得;

④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

⑤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

放弃和获得结伴而行,相辅相成。

⑥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而又不断获得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我们放弃了团聚,便有了千里之行;我们放弃了侥幸,便有了事业成功;我们放弃了安逸,便有了精彩的人生;……在这里,放弃了已经超越了丢掉的含义,升华成了一种生存的艺术。

⑦放弃,是一种理智。

生活中“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毕竟很难遇上,而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事情却经常需要我们决断。

此时,知其两者兼得不可能,而不再去作无谓的努力,是一种理智;在两者的取舍上,分清孰轻孰重,作出正确的选择,也是一种理智;在选择后不再瞻前顾后,徘徊观望,而是全力以赴去把选择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使它成为自己人生精彩的一笔,更是一种理智。

⑧放弃,是一种胆识。

人,大都有一种惰性,一旦熟悉了一种环境,进入了一种状态,获得了一种满足,就习惯在这种轨道日复一日的运转下去,即使有了更适宜的运行轨道,他也会犹豫再三,难以决断。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放弃现实的,去争取未来的;放弃熟悉的,去开拓陌生的;放弃稳妥的,去承担风险的;……这里的放弃,实际上正是为了人类潜能的拓展、开辟创新的起点、增加生命的内涵。

而面对这种放弃,又确实需要一种胆识,一股勇气,一份远见。

⑨放弃,是一种境界。

据接生的护士讲,人生下来时,两只小手攥得紧紧的,好像要把得到的一切都牢牢抓在手里。

其实抓在手里的,就未必是真正需要的,真正有价值,真正值得付出的。

可是,要让人放弃,又很不容易。

须知,人生如同登山,只有登上那高高的山巅,才能领略风光的绮丽和无限,才能感受人生的美好和壮观。

可是,负重是很难高攀的。

只有丢掉各种负担的羁绊,放弃各种物欲和杂念,才能解放精神,一身轻松,满面春风地上路,向着高远的目标攀登。

此时,放弃得越多,则行之越远,人生越灿烂。

⑩为了高品质的人生,我们需要学会放弃!

(选文有改动)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文章从哪三方面论述了“放弃升华成了一种生存的艺术”?

13.第⑦段画线句子阐述了三种“理智”,这三种情况可以调换位置吗?

说说你的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雷锋日记三则

第一堂政治课

1月9日早饭后,我们新兵营的同志集合在一个大礼堂里,政治处主任给我们上了第一堂政治课。

他说,你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你们要好好学习政治和现代军事科学技术,要熟练使用手中武器,时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消灭胆敢侵略我国的敌人……吴团长接着给我们介绍了本团的光荣历史,讲述了战争年代许许多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

课后放映了电影《董存瑞》。

当我看到战斗英雄董存瑞英勇炸碉堡的时候,我感动得流出了热泪,决心向他学习。

课后回来,找到一本《解放军画报》翻着看,看到战斗英雄黄继光的遗像,我把他剪下来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每天写日记,我要先看看他,想想他。

参军第一堂政治课给了我多么大的教育和鼓舞!

照顾一位老太太

6月上旬,我因公外出,在沈阳火车站乘车回抚顺。

早晨5点钟,到了上车的时间,我背着背包刚走近天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走几步歇一歇,很吃力。

我急忙赶上前去,帮助老人背起包袱,搀扶她上火车。

老太太累得满头是汗,喘了半天气,才对我说了一句话:

“好孩子,大娘忘不了你呀!

”上了车,人很挤,我给老人找了个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的身旁。

火车开动了,因为我没吃早饭,肚子饿了,我拿出在车站买的两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

她接过面包,高兴极了,忙说:

“你这个当兵的,真好,我见到儿子叫他写信给你们首长……”老人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儿子的住处。

她掏出一封信叫我看,记得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高XX信箱第四宿舍”。

这个地方我当然不知道,但为了使老人安心,我就说:

“大娘,你莫急,有地址就好办,下了车我帮你去找。

”6点多钟到了抚顺,我把自己的背包存放在车站,背上老人的包袱,领着老人四处打听,走走停停地快9点钟了,终于找到了——这个“XX信箱”原来是个保密工厂。

老人见到了儿子,高兴得满眼是泪地说:

“儿呀,要不是这位军人同志帮娘找,今天难得见你……”临走时,他们母子二人千感谢万感谢的,送出我很远。

我本不想汇报这件事,因为这是自已应该做的。

谁知,那老人的儿子果真给部队写来一封信,请求领导表扬这位不知名的战士。

那天我回连晚了3个小时,想瞒也瞒不住……

防洪抢险

暴雨一连下了几天,抚顺地区的洪水不断上涨。

那天,我们连接到上级命令:

到郊外上寺水库去抗洪抢险。

当时,我身体不好,连长让我在家执勤。

我开了口:

“在这种时候,不能把我留在家里!

”我和全连同志到了水库,连夜开掘溢洪道,团长、政委和我们一起战斗在溢洪道中。

雨下得很大,堤坝不断塌方,大家挥舞锹镐越干越欢,什么苦呀,累呀,全不在话下,只想到保住水库就是保住了煤都。

一不小心,我手中的锹被塌下的土方打掉了,天黑雨大没找见。

我只好用手当锹挖泥,手指挖破了皮,但当我看到左手腕上的伤疤,又想起了过去的苦,心想今天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手指破点皮算得了什么,我继续干。

连长见我用手挖,就让我搞宣传鼓动工作。

于是我马上收集连里的好人好事,进行口头广播,带领大家唱歌、喊口号,溢洪道里活跃起来了,大家顶风冒雨越干越欢。

一连干了四天,我病倒了,晕倒在堤坝上。

我被同志们扶到一个老乡的炕上,越想越不是滋味。

外面的暴风雨撕裂了我的心,我要上工去,卫生员又不让。

从挎包里拿出日记本,翻开第一页,我一眼看见了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像,他的眼睛盯着我,仿佛在说:

雷锋啊,雷锋!

在这种时候你能躺在老乡家里休息吗?

一种力量鼓舞着我,我用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说服了卫生员,又跑到水库工地上去了……

伟大的党啊,我慈祥的母亲,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您的。

我要永远做您忠实的儿子,做人民的勤务员。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哪怕高山、大海、巨川,就是头断骨粉,也身红心赤,永远不变。

链接材料: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14.根据第二则日记,将雷锋帮助老太太的具体过程补充完整。

(每件事用三个字概括)

背包袱——______——找座位——______——找住址

15.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外面的暴风雨撕裂了我的心。

16.在第一则日记中,找出与第三则日记画横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17.阅读第三则日记,我们能感受到“大家”身上的哪些革命精神?

18.第三则日记中加波浪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19.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猴头!

还有甚说话!

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

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你回去罢!

”行者道:

“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

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唐僧发怒道:

“这泼猴越发无礼!

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1)白骨精幻化为人形想害人,第三次她变成什么?

从此段你能看出唐僧怎样的性格特点?

(2)你认为孙悟空和唐僧谁的话有道理,结合下文情节发展,说说你的理由。

20.阅读《简·爱》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在这儿已经服役了八年,现在我所速求的不过是到别处去服役。

难道我连这点愿望也达不到?

难道这事不可行?

是呀,是呀,要达到目的并非难事,只要我肯动脑筋,找到达到目的之手我。

②我从床上坐起来,以便开动脑筋。

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肩上国了块披中,随后便全力以赴地进一步思考起来。

③“我需要什么呢?

在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房子中一份新的工作。

我只要这个,因为好高警远是徒劳无益的。

人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断工作呢?

我猜想他们求助于朋友。

但我没有朋友。

很多没有朋友的人只好自己动手去找工作,自己救自己,他们采用什么办法呢?

④我说不上来,找不到答案。

随后我责令自己的头脑找到一个回答,而且要快。

我动着脑筋,越动越快。

我感到我的脑袋和太阳穴在搏动着。

但将近一个小时,我的脑子乱七八精,一切努力毫无结果。

我因为徒劳无功而心乱如麻,使立起身来,在房间里转了转,拉开窗帘,望见一两颗星星,在寒夜中颤抖,我再次爬到床上。

⑤准是有一位善良的仙女,趁我不在时把我需要的主意放到了我枕类上,因为我躺下时。

这主意情悄地、自然而然地闪入我脑际。

(1)第⑤段中“我”想到的“这主意”是什么?

(2)请结合选文简析简·爱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

(21题,50分)

21.写作。

需要还是被需要?

需要还是不需要?

真需要还是假需要?

需要,似乎是一个很普通的话题,但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它却是那样的字字千钧。

请以“需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然后写作;②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4题,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创新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香;创新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一一绚丽辉(huáng);创新是用永恒的执着和wán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一固若金汤。

(1)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迷B.弥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绚丽辉huáng(______)wán(______)强

【答案】B煌顽

【解析】

(1)历久弥香:

经历过很长时间而更加香甜。

(2)huáng——煌,辉煌:

光辉灿烂的。

wán——顽,顽强:

非常坚强。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崔颢《黄鹤楼》)

(2)_____,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二章》)

(3)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4)但愿人长久,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_____,三而竭。

(《曹刿论战》)

(6)龚自珍辞官以后,于镇江丹阳云阳书院教书育人,直至病逝,践行了他在《己亥杂诗》中的诺言:

_____,_____。

【答案】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博学而笃志(3)蓬舟吹取三山去(4)千里共婵娟(5)再而衰(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

“洲、博、蓬、何、作、郎”易写成别字,“衰、澹”笔画易写错。

3.口语交际

2015年的时候,上海的张大爷想去一趟昆山,假如当时你帮张大爷买好了一张火车票,准备把车票交给他。

请根据右面提供的图片内容,告诉张大爷主要的乘车信息,并提醒他带好身份证,提前半小时到达高铁站。

请你转达他,100字以内。

【答案】答案示例:

张大爷,您好!

给您买的车票是8月27日早上7:

20从上海虹桥站发车,第13车11B号,二等座,请您提前半小时带好身份证到达车站。

祝您旅途愉快,平安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向某人表达自己的某种意思,作答时,一定认真审题,分析其要求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要有称呼,还要语意明确,中心突出,语言通顺。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同疫情开展坚决斗争。

经过艰苦努力,中国国内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

连日来,多国政党政要、国际组织代表等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评价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进展,认为中国的努力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借鉴,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中国将尽快战胜疫情并迅速恢复经济发展。

(1)阅读“材料一”,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2)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答案】

(1)如果地球上消灭了新冠肺炎,人们就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人们渴盼健康快乐的生活)。

(意思对即可)

(2)胜利属于中国人民,疫情必将被战胜。

(中国抗击疫情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必将战胜疫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漫画寓意的理解。

漫画可从组成元素说起,通过元素的叠加来理解其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到地球、新冠肺炎病毒和微笑这三个元素,地球减新冠肺炎病毒等于微笑,漫画寓意新冠肺炎病毒从世界上消失,地球上的人们才能更加幸福,露出幸福的微笑。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可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概括。

结合“中国国内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可得:

新冠爆发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应对让疫情呈现向好趋势。

结合“多国政党政要、国际组织代表等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评价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进展,认为中国的努力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借鉴,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中国将尽快战胜疫情并迅速恢复经济发展”可得:

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必将战胜疫情。

把这两句话进行组合即可。

第二部分

(5~20题,5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邯郸冬至夜思家

李白白居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5.两诗都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6.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择一加以赏析。

【答案】

5.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这句话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解析】

5.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心思想的理解。

从第一首诗的“何人不起故园情?

”和第二首诗的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和“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本题考查对古诗写法的赏析。

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要求选择一首加以赏析即可。

第一首诗前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运用此手法的效果是突出笛声的悠扬,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第二首诗前两句纪实,写作者冬至夜晚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侧面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一转,运用想象,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正面写“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全诗虚实结合,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齐安:

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陂陁(pōtuó):

起伏不平的样子。

7.解释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

(3)车马之迹不至(______)(4)意适忘反(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9.[甲]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其中“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写)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10.[乙]文中的“幅巾”,是不着冠、以布束首的意思,这表现了山中人的___________。

【答案】

7.念:

考虑,想到相与:

一起至:

到反:

通“返”,返回

8.

(1)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空明澄澈,仿佛是水中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舟,横渡长江到南岸去。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好客和洒脱

【解析】

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

(1)“念”,古今异义词,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意思是:

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相与”,一同,一起。

(3)“车马之迹不至”意思是:

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

至,到。

(4)“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8.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如:

如同;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交横:

交错纵横。

(2)风止日出:

风停了,太阳出来;伏息:

波平浪静;杖策载酒:

拄着拐杖,带上酒。

9.甲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

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文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10.乙文,根据题干对“幅巾”的理解,结合“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分析,表现了山中人的

热情好客和洒脱不羁的情怀。

【参考译文】

乙: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

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

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

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

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

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会放弃

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