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09723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docx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

棉花糖明月天答案

【篇一:

七年级语文科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txt>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骇人听闻窗棂澄澈踉踉跄跄(4分)

3.d(3分)4.天上的云多姿多彩,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的飘在空中;有的像小兔和乌龟在赛跑,你追我赶;有的像一匹长了翅膀的骏马,在天空的草原奔腾;有的又像松软的棉花糖,看得我直流口水。

5.

(1)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亚当、夏娃。

(2)李奶奶,我们人类不是神创造的。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古猿,先是进化成“能人”,然后进化“直立人”,再到“智人”,最后进化成人。

二、阅读(46分)

(一)(12分)

6、(4分)

(1)“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

(2)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直接抄写原文,没有加以概括的

扣1分,超出答案范围的扣2分)7、(4分)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2分)作者从反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

(2分)

8、(3分)注重心灵和图书的互动,让心灵走进名著,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在轻松自由的读书环境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

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注意语言的积累、分析与欣赏,在理解内容和思想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

(缺少自己的理解的扣1分)

(二)

9.这是你家的水果。

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家禽。

10、因为杨梅的“杨”和杨家的姓氏相同,所以孔君平这样说。

他说这话时是一种逗弄杨氏子的心态。

11、杨氏子能够按照孔君平的逻辑推理,非常迅捷地想到用孔雀并不是孔家的家禽这个有趣的例子来反诘。

(三)汉字之美,美在多维

答案:

12、(3分)因为汉字的书法讲究构架,讲究悬腕,讲究笔法,这样,就能很好地演绎汉字的多维之美。

(各1分)13、(3分)作比较通过比较,说明毛笔作为书写工具,能够发挥更多的自由度。

(方法1分,作用2分)

14、(4分)字母文字见字发音方便学习,字母易于输入电脑,与数学公式兼容,但缺乏汉字的美感。

(各1分)

(四)春晖

答案:

15、春天的太阳父母的恩惠谁16、(3分)(b)

17、(4分)人生要面对种种问题,纷纭复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不是冷淡孤寂,而是和谐、融洽、坦诚,充满阳光。

18、(3分)(ce)

三、作文(50分)

19、附加题:

(10分)

1.《伊索寓言》,《驴和狼》、《马和驴》等等

2.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能有任何的贪恋。

做事不能贪心。

【篇二:

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

=txt>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共26分,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怨天尤人入不付出望眼欲穿鬼谜心窍

b、妄自非薄恪尽职守完美无暇暝思苦想

c、举棋不定势不两立苟延残喘百无聊赖

d、无精打彩一如既往熠熠闪光恣意妄为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_____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作客逐渐简洁b.作客逐步简捷

c.做客逐步简洁d.做客逐渐简捷

4、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幢清寒的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

林深处。

b、考古工作者只要能找到确实属于王陵区内的墓葬,便可顺藤摸瓜,有更....多的发现。

c、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的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

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d、“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

5、下列选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6、下列加点词语为古今同义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下饮黄泉....

c、古之学者必有师d、羡长江之无穷....

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8、“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9、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

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主要作品为《荀子》,是先秦论说文的代表。

b、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c、食指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

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鱼儿三部曲》、《致橡树》等。

d、韩少功(1953)湖南人曾任《天涯》杂志社社长,主要作品有小说《诱惑》、《归去来》、《爸爸爸》、《马桥词典》、《暗示》,译作《惶然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2002年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10、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

太阳无语,却放射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11、默写(6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位卑则足羞,。

(4)、诵明月之诗,。

(5)、舞幽壑之潜蛟,。

(6)、寄蜉蝣于天地,。

二、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3),(4分)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

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12、下列观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顼是()2分

a、互联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一面,所以让人难以捉摸,真是一件令人又爱又恨的事。

b、“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只有2.4%。

c、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d、对于互联网,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13、互联网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b、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

c、互联网络毕竟不能代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d、学校、教师、家长应共同关注互联网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18分)

怀旧的辉煌

胡成林

①忽闻一阵阵高粱秫秸叶子被小北风到得“哗哗”作响的声音传来,似梦似幻觉,犹如五十多年前,农村姥姥家院子里那秆秸夹的帐子被裹挟着雪粒子的老北风一阵阵摔打的声音。

我急速茫然四顾去捕捉这声音的来源,然而进入眼帘的只是漫天的雪花和白茫茫的大地,远处只有几栋农家院的房子。

我努力想回到现实中来,然而那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还在耳旁

飘来飘去徘徊不定,已经把我拉回那已逝去的童年岁月。

②腊月的凌晨,天还没亮,几粒寒星瑟瑟发抖地挂在天幕上,我在姥姥家热炕上睡得正香,几声“咣当、咣当”的响动把我惊醒,这声音好像是箍着铁箍的木轮牛车,敲着已冻得邦邦硬的车道的声音。

我睁开惺忪睡眼,缩着肩膀抬起头,透过糊着窗户纸的窗户影影绰绰看见一辆辆牛车笨呵呵地走过。

我刚要缩回被窝里继续睡,又听见“啪啪”脆响的鞭子声和“喔喔、驾驾”车老板的吆喝声,几辆胶皮枯辘大马车唰唰地掠过。

道路不平,墩得大车上“哗啦、哗啦”直响,可能是到集上准备卖的高粱秫秸?

?

③几十年过去了,姥姥早已作古,姥姥家的房子、老院子、秫秸夹的帐子和街上走的木轮牛车,都已荡然无存。

可是让我不解的是那些已逝去的东西,如今仍然顽强地活着,就连那声音、气息和瞬间产生的感觉鲜活地、亲切地跳跃在我的心中,闭上眼睛,屏住呼吸贪婪地享受那早已久违了稍纵即逝的感觉。

⑤我徘徊在街里、河沿、田埂、荷花泡子,像考古人员仔细搜寻辨认岁月打磨过的痕迹。

⑥有人说这是怀旧,是人年老的表现。

我不知道“怀旧”这个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不管什么词,我总觉怀旧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愫,是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历史审美意识的体现。

令我奇怪的.是中国人怀旧尚且可以理解,怎么外国人也怀旧?

而且不分老少都跑到中国来怀旧。

他们到中国旅游专门找那些交通不便、偏僻荒疏、无人问津的陈年老屋、破旧古院、荒冢残碑的地方瞻仰拍照,使很多中国人瞪大眼睛、张大嘴看着外国人在他们几乎天天看天天摸甚至厌烦弃之的东西面前流连忘返,然后大把大把的钞票进了他们的腰包。

噢——敢情这破生东烂西还是宝贝哪!

⑦去年我走了一趟安徽,发现沿途一些明清老宅、碑石、牌坊的乡村都整修一番,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在徽州一条封号为“老街”的市场里,看到在古旧文物商店里竟把那些雕龙塑凤、古旧残年的门、窗、床、凳,甚至还有石磨、石碾、石墩都搬来卖,而且价格不菲。

⑧在这里怀旧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追忆年轮,抒发胸臆,发思古之幽情

的一种情愫,在客观上已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启迪人们的文明意识和文化意识,提高人们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同时它又像“洛阳铲”在不断地探测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使之发扬光大。

⑨怀旧已经是现代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它不是对过去旧的事物的简单留恋和沉湎,而是一种扬弃,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性的逐渐纯化,欲回归大自然的一种表现。

生活已经赋予它新的内涵,反过来它又推动生活前进,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辉煌。

12、文章开头部分写作者童年的记忆,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何理解文中“敢情这破东烂西还是宝贝哪”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回到小镇所见到的情景?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前年”去小镇,“去年”去徽州,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请联系全文,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简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6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

(1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共14分,选择题每题2分)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篇三: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注意: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含1-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面所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

b.您一直是我们这里的领导,您有什么看法请说,我们洗耳恭听。

....

c.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劝说,他终于答应参加这次活动了。

....

d.这道题我一直弄不明白,直到他列举出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我才恍然大悟。

....

3、对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是(3分)()

a、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态,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

现。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这两个字形象生动,拟人手法让人联想到农民割稻谷的丰收场面。

c、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指声音很大很清晰,写出了热带地区的热闹繁杂。

d、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

(尴尬:

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文学如茶,越品越入;文学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

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幽香清冽c.醇厚清冽幽香

b.清冽醇厚幽香d清冽幽香醇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认真钻研课文。

b.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嗨,慢着!

”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过去。

b、“你到到底去不去,小明?

”妈妈急切地问到。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获“总统自由勋章”。

b.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豪放,如代表作《观

沧海》《龟虽寿》。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整

理编写的。

d.泰戈尔是印度著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

鼓鼓的。

(2)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

(5)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

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a.拟人比喻对偶比喻设问

b.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反问

c.比喻比喻排比排比夸张

d.拟人拟人对偶比喻反问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应用。

(本大题含9-11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9、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广告词,找出广告词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分)

打开电视机,某化妆品正在做广告:

“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接着是

蚊香广告:

“默默无蚊,克不容缓。

1○2○3○4○

10、日常生活中,你喜欢哪一则广告?

请你写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内容。

(2分)

例: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仿写: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12小题每空1分,12-16题共25分)

(一)古诗文默写

12、①,志在千里。

②绿树村边合,。

③山光悦鸟性,。

④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

⑥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⑦《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在横线上补充文中所缺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4、《论语》中孔子是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思想家,

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3分)

15、解释加黑的字。

(6分)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博学而笃志()④饭疏食饮水()

⑤匹夫不可夺志也()⑥不舍昼夜()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阅读理解(本小题含16-20题,共40分)

(一)课内阅读《春》(18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

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

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

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

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

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

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

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

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

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7、为什么一连说了两个“盼望着”?

(2分)

18第几段在描写的时候运用了感官描写的手法,有哪些?

(至少3个)(6分)

19、选文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

“、“、“”。

(4分)

20、第三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2分)

a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

21、分析文中中加点字词的的作用。

(2分)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2、写出含有“雨”字的一句完整的诗句(要求有连续性的上下句)(2分)

(二)课外阅读《棉花糖》(22分)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

这日头!

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

”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

”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

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

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

亲跑得快。

a“丫头,又看我喝水?

”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

爹。

”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

后来我上学了,看到

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

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

棉花

糖?

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

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