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0785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docx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

《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硝酸这一节内容是氮的化合物知识点中最后介绍的一种含氮的物质,同时也是三大强酸中介绍的最后一种酸,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学习硝酸的性质,其中以硝酸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为重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以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在不同浓度下氧化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1.由于我校生源的结构特点,学生化学素养以及化学能力水平不够高。

2.硝酸这一节内容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印象,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与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得出硝酸特有的性质。

同时让学生总结出金属和硝酸反应的规律。

3.通过实验的演示观察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显得犹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同时能够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3)了解硝酸的用途和工业制取硝酸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

(2)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及实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质疑、求真,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态度,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掌握浓硝酸和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五.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分析法、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

七.教学流程示意图

硝酸

 

 

 

教学阶段

教学设计

个人设想及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福州硝酸泄漏 一小时成功救险》新闻报道,认真阅读、观察图片,思考。

板书、投影:

硝酸

从生活事例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硝酸相关知识对于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计划用时5分钟

假设你是现场的指挥,你会如何进行现场的救险?

分组讨论

 

 

讲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硝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

拿出一瓶从药品库中取出的浓硝酸,引导学生观察,对硝酸的物理性质了解、认识。

板书: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

实验1: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闻一闻硝酸的气味,并描述。

实验2:

将浓氨水和浓硝酸中的滴管靠近,能看到生成大量白烟,说明硝酸的沸点较低,挥发性强。

板书: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投影:

⑴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⑵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⑶密度比水大;

⑷沸点低:

83℃;

⑸常用浓硝酸的浓度为69%,

98%的浓硝酸叫作“发烟硝酸”。

设问:

请问你对屏幕上打出的这些物理性质还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先总结:

通过观察和书本介绍,我们应知道:

纯净的硝酸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比水重(ρ=1.5027g/cm3),沸点83℃,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常见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

学生回答:

有气味。

提示总结:

刺激性气味。

 

引导学生解决“发烟硝酸”中的“烟”实为“雾”而并非“烟”。

计划用时5分钟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总结,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为下面的难点自学打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展示:

观察装在无色试剂瓶中久置的浓硝酸:

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易分解,越浓越易分解,我们看到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变黄色,说明是HNO3分解产生的NO2又溶解在硝酸中的缘故。

那么这个是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呢?

请大家写出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具有不稳定性

思考:

根据硝酸的不稳定性,硝酸应如何贮存?

 

学生回答:

我们学过的氯水、AgNO3、AgCl等均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它们的特点是见光受热易分解,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因为硝酸不稳定,见光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溶液中。

学生思考硝酸见光分解化学方程式,并请同学上黑板写出:

4HNO3

4NO2↑+2H2O+O2↑

结论:

因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使硝酸呈黄色,故硝酸应盛放在棕色瓶里,并贮放在黑暗、阴凉处。

计划用时5分钟,

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

紧接上一步问题学习,具有连贯性。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本质的能力,并复习了相关内容。

 

 

 

讲述:

我们学过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他们在化学性质上会有一些相同点,不如说……

投影:

酸的通性

讲述:

不同的酸具有一些相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

实验:

往稀硝酸、浓硝酸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讲述:

硝酸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说明硝酸也具有酸的通性。

同时也就说明硝酸也能电离出氢离子。

板书:

2、具有酸的通性

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出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投影:

硝酸电离方程式

 

学生集体回答:

使指示剂变色、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

 

学生回答:

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硝酸也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

计划用时6分钟,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并做深入思考,得到实验本质,并能有深刻的映像。

而酸的通性在学习其它酸时已有讲解,本堂课主要学习硝酸的特性,不必做太多有关酸性的实验。

 

 

 

 

 

 

实验(边讲边做):

接下来我们把滴加了石蕊的浓硝酸进行加热,观察一下实验现象;

给滴加了石蕊的稀硝酸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3、具有强氧化性

(1)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提问:

我们在学习第三章的时候,知道有一类物质,它们只具有还原性,是什么呢?

讲述:

那我们就来看看两种常见的金属——铁和铜与硝酸反应的情况。

初中时,我们知道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这两种金属谁更活泼呢?

那我们先来看看不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不太活泼的铜放入到浓硝酸中会有现象没有。

实验:

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相关现象原因、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2)硝酸能将铜氧化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根据实验现象填表:

现象

实验现象

气体可能组成

如何验证产物

稀硝酸

浓硝酸

讲述:

浓、稀硝酸都能将不活泼的铜氧化,那应该可以将更活泼的铁氧化,我们一起来看看。

讲述:

虽然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铁、铝钝化。

但是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

金和铂不能被浓硝酸溶解。

但化学上还是有办法将其溶解的。

在二战时期,诺贝尔奖获得者——丹麦物理学家为了保存其金质奖章而将它溶解在一种化学试剂中,等战争结束后,他又用活泼金属将金置换出来,重新铸成奖章。

这种可以溶解黄金的溶液就是王水。

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体积比为3:

1的混合液。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以清洗黄金首饰为由,趁机盗窃黄金。

板书:

(3)硝酸将某些非金属氧化

C+4HNO3

4NO2↑+CO2↑+2H2O

 

习题:

1.下列反应中既体现硝酸的氧化性又体现酸性的是(    )

  A.铜与稀硝酸  B.木炭与稀硝酸   C.氢氧化钠与硝酸   D.氧化铜与硝酸

2.常温下,能溶于浓HNO3的单质是()。

A.Al     B.Fe     C.Ag     D.Au

实验现象:

浓硝酸中红色褪去,溶液变黄;稀硝酸中仍为红色。

结论: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学生回答:

金属单质

 

学生回答:

 

浓硝酸:

生成红棕色气体,铜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

气体应为NO2实验方程式: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稀硝酸:

产生无色气体。

铜在不断的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证明生成的气体应为NO。

实验方程式:

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

验证气体的方法:

往红棕色气体中注入水;往无色气体中注入空气。

 

环保、节约、现象明显、便于操作等

现象:

开始时看到有少量气泡,随即停止。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说明。

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铁、铝钝化。

 

答案:

1.A 2.C  

 

计划用时15分钟

难点知识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对知识和现象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将难点变成较简单的理解方式。

同时可以对比硫酸与铜的反应加深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

并复习了前面NO2、NO的知识。

并通过设问加深学习层次。

通过问题思考改变学生错误的认识,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演示铁的钝化实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学习钝化和王水。

能突出知识连贯性。

同时对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了解。

能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不属于重点,且本节课知识过多,只做简单介绍,有大概了解。

通过习题对所学进行转化应用。

 

硝酸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炸药、塑料、人造纤维、染料

2.重要的化学试剂

计划用时2分钟

扩宽知识面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硝酸的特性即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硝酸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硝酸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这也是造成浓硝酸显黄色的原因;其酸性在初中已经对其有学习,此处只是复习和进一步学习;其强氧化性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很类似,也主要表现在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对金属Fe、Al的钝化现象,以及与非金属碳的反应,所以大家将硝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对比来理解和掌握就容易的多了。

计划用时3分钟

通过复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整理笔记,并在下面的复习中有好的思路。

九.板书设计:

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具有不稳定性

4HNO3

4NO2↑+2H2O+O2↑

2、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

3、具有强氧化性

(1)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2)硝酸能将铜氧化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硝酸将非金属氧化

C+4HNO3

4NO2↑+CO2↑+2H2O

三、硝酸的用途:

氮肥,染料、炸药等。

《硝酸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浓硫酸的基础上又一种强氧化的酸--硝酸。

本节课的重点是硝酸的化学性质,关键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硝酸的知识,教师应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实验探究分析推理的方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掺入创新实验的设计。

发散了学生思维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另外利用对比盐酸硫酸硝酸。

以及浓稀硝酸的性质的共性与差异使学生理解共性与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