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0523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某地区文化站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

 

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项目背景……………………………………………………1

1.2可行性研究结论……………………………………………4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4

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

第三章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与选址

3.1项目建设目标………………………………………………9

3.2项目建设标准………………………………………………9

3.3项目建设规模………………………………………………10

3.4建筑要求……………………………………………………13

3.5公共设施……………………………………………………13

3.6抗震设防要求………………………………………………14

3.7选址…………………………………………………………15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4.1环境保护……………………………………………………15

4.2消防措施……………………………………………………16

4.3安全保障措施………………………………………………17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7

5.2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18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18

6.2资金筹措……………………………………………………19

第七章项目节能评估

7.1节能的重要性………………………………………………19

7.2项目节能标准………………………………………………20

7.3项目节能原则………………………………………………21

7.4项目节能方案………………………………………………21

7.5项目节能目标………………………………………………21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

8.1项目管理方案………………………………………………22

8.2项目招投标…………………………………………………24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0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6

第十章 效益分析

10.0效益分析……………………………………………………26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27

11.2建议…………………………………………………………28

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法定代表人和通讯地址

项目承办单位:

云县文体局

法定代表人:

(局长)

通讯地址:

市云县文体局

联系电话:

0883-

邮政编码:

675800

§1.1.3项目上级主管部门

市文化局

§1.1.4项目拟建地点

云县爱华镇镇政府院、涌宝镇主大街、栗树乡主街道街面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单位:

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

罗仕姜

§1.1.6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7编制依据

1.1.7.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

1.1.7.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7号);

1.1.7.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1.1.7.4《中共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

1.1.7.5十七大中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实施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

1.1.7.6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要求,合理调整和引导资源配置,缩小地区与城乡间社会发展的差距。

着力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报务设施条件,解决好城乡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问题,使各阶层群众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1.1.7.7云县基层文化站工作的实际需要。

§1.1.8编制原则

§1.1.8.1坚持以人为本。

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1.8.2坚持科学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要求,把加强农村和基层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点,切实维护好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社会权益;

§1.1.8.3坚持深化改革。

把落实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作为基本途径,努力推进投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1.1.8.4坚持统筹规划。

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事业与产业、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作为工作策略,促进社会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1.1.9编制范围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要求,在云县文体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设规模、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资金估算与资金筹措、节能分析、实施计划与管理方案、效益分析和研究结论等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及特性,提出适合于本项目的建议,为项目投资决策和审批部门提供参考决策依据。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立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和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的要求,切合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的实际,项目的实施方案较为实际、合理,项目的建设得到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各族人民的拥护,是一项得民心、合民意的社会效益工程,项目是可行的。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900平方米,总投资75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区东北部,东与思茅地区的景东县隔江相望,南与、耿马县接壤,西与凤庆、永德县为邻,北以澜沧江为界与大理州的南涧县相望。

全县南北长9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4.2公里,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辖7乡7镇,190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

云县是地区交通要道。

县城所在地爱华镇处于214国道和云保公路的交汇点,是北往大理,西进保山,东上昆明,南下孟定、南伞边贸口岸乃至缅甸的中心点,地处漫湾、大朝山和小湾三大电站的中心腹地。

距省会昆明514千米,距行政公署所在地85千米。

全县总人口4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千人以上的民族有汉、彝、白、傣、拉祜、布朗、回、傈僳和苗等9个。

澜沧江流经3镇3乡,境内流程130.9千米。

县城海拔1107.6米。

爱华镇为云县县城,是中共云县委、云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八县(区)通往省会的交通要道,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5年11月,原头道水乡正式撤并入爱华镇,国土总面积达530.5平方千米;全镇辖29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2007末,总人口108975人,其中农业人口64723人;居有汉、回、彝、白、傣、苗、布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141人,占总人口的35%;2007年经济总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6元。

爱华镇文化站建于1982年2月,建站时地址在爱华镇红星街老烟丝厂内一间破旧的老庙房,周围均为居民居住;文化设备有音响一套,图书1500册。

1985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墙壁拉裂,柱子倾斜,房顶漏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为确保安全,镇党委、政府和县文体局决定将其搬迁至草皮街文化站新建的办公楼(地址:

原草皮街农贸市场内),两站合并一站,因文化站设在农贸市场内,卫生条件极差等各种因素,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又因欠建房款20万元,被依法拍卖,又于2000年搬迁到爱华镇政府大院内的一间20㎡的办公室内至今。

涌宝镇地处云县东南部,距县城56公里,是云县东南片区的交通要道和农产品集散中心。

全镇总面积356.3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委员会、258个村民小组、9861户、41004人(其中农业人口39935人),2007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76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2元。

粮食总产1478.1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0公斤。

栗树乡位于云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27千米,国土总面积250.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2127亩,人均占有耕地1.48亩。

全乡辖16个村民委员会,135个村民小组,177个自然村。

2007末,总人口20920人,其中农业人口20391人;居有彝、汉、傣、布朗、回、哈尼等民族,其中彝、傣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6523人,占总人口的79%,人口出生率为4.2‰。

2007年,全乡生产总值4965.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

目前,云县爱华镇文化站、涌宝镇文化站、栗树乡文化站无办公用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居民生活区规模不断扩大,基层文化文化设施建设现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群众生活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乡镇人民政府所设立的全面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是当地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科学、文化宣传和传播的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爱华镇、涌宝镇、栗树乡文化站的建成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要全面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让先进文化在农村深深扎根并开花结果,农村基层文化站、室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2.2.1基层文化站、室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增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力,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三农”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中最突出也是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立足农村和农民实际,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怎么提高?

农村基层文化站正好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2.2.2基层文化站、室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文化站、室为当地农民提高道德思想水准和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阵地,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不断的学习和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2.2.3基层文化站、室是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各地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群众现在最需要的是科学知识、法律知识、时事政治、致富信息等内容,但实际上,一些地方仍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还引起了群众的反感。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形式、对象等都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农村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实践证明,基层文化站、室是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有利于凝聚干部、群众的力量,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与选址

§3.1项目建设目标

根据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发展的需要,云县爱华镇、涌宝栗树乡3个文化站建筑面积共900平方米,其中爱华镇文化站300平方米;涌宝镇文化站300平方米;栗树乡文化站300平方米。

§3.2项目建设标准

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具体达到以下要求:

§3.2.1注重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选址周围无污染源;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绿化率达30%以上;

§3.2.2建设项目的机构布局符合工作流程,人流、物流符合卫生要求;

§3.2.3按照文化设施建设规模设计建设。

§3.3项目建设规模

云县爱华镇文化站业务用房。

建设规模:

300平方米;设计为框架结构建筑,内设多功能培训室、阅览室、图书室、娱乐室等及配套室外场地。

1、多功能培训教室60平方米。

配备广播电视系统,用于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科普培训、成人教育等。

2、图书阅览室30平方米。

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报刊供群众阅览。

3、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务50平方米。

配备计算机、电话等办公设备,用于办公和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

4、娱乐室80平方米。

配备相应的音响、灯光设备,用于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排练,小型演出等。

5、办公用房20平方米。

用于日常办公。

6、展览室40平方米。

用于群众业余书画、摄影及科普展览等。

7、保管室20平方米

用于保管服装、道具、灯光等。

云县涌宝镇文化站业务用房。

建设规模:

300平方米;设计为框架结构建筑,内设多功能培训室、阅览室、图书室、娱乐室及配套室外场地。

1、多功能培训教室60平方米。

配备广播电视系统,用于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科普培训、成人教育等。

2、图书阅览室30平方米。

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报刊供群众阅览。

3、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务50平方米。

配备计算机、电话等办公设备,用于办公和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

4、娱乐室80平方米。

配备相应的音响、灯光设备,用于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排练,小型演出等。

5、办公用房20平方米。

用于日常办公。

6、展览室40平方米。

用于群众业余书画、摄影及科普展览等。

7、保管室20平方米

用于保管服装、道具、灯光等。

云县栗树乡文化站业务用房。

建设规模:

300平方米;设计为框架结构建筑,内设多功能培训室、阅览室、图书室、娱乐室及配套室外场地。

1、多功能培训教室60平方米。

配备广播电视系统,用于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科普培训、成人教育等。

2、图书阅览室30平方米。

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报刊供群众阅览。

3、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务50平方米。

配备计算机、电话等办公设备,用于办公和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

4、娱乐室80平方米。

配备相应的音响、灯光设备,用于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排练,小型演出等。

5、办公用房20平方米。

用于日常办公。

6、展览室40平方米。

用于群众业余书画、摄影及科普展览等。

7、保管室20平方米

用于保管服装、道具、灯光等。

合计:

900㎡

§3.4建筑要求

§3.4.1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原则;

§3.4.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3.4.3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室内采光、色彩符合设计、使用要求;

§3.4.4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

根据耿马镇和孟定镇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间距。

§3.5公共设施

§3.5.1给排水

按该项目使用性质设置给排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设计依据:

建筑专业提供有关资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

§3.5.2给水系统

§3.5.2.1水源:

由云县爱华镇镇、涌宝镇和栗树乡自来水网有偿供水。

§3.5.2.2给水系统:

云县爱华镇镇、涌宝镇和栗树乡3个乡镇自来水压在0.8MP以上,能满足办公及生活用水,从自来水管网接一条DN100的供水钢管。

§3.5.3排水系统

§3.5.3.1室内排水采取分流制,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和洗涤污水合流排至综合楼设置的室外下水道。

§3.5.3.2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至室外排水沟,收集后,直接排至设置的室外下水道。

§3.5.4供电

由云县电力公司有偿接用云县电力网供给。

按三类防雷设计防雷装置,在室内设避雷带和避雷针作接闪器,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体,利用建筑柱内的钢筋作引下线,整个文化站用电采用中等电位连接。

§3.5.5通讯

各文化站按需要设置电话线路,方便使用。

§3.6抗震设防要求

项目所在地云县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法规精神,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结构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须严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要求执行。

一是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工作。

二是建设项目前期设计阶段,要严格遵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三是在项目实施阶段,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实施,确保工程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四是在验收阶段,要组织对工程的抗震性进行验收,达不到抗震设计要求的,不得交付使用。

§3.7选址

3个建设项目拟建地点所在地是云县、涌宝镇和栗树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方便群众,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整,地基稳固,有比较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周边无工业污染和噪声污染,环境优美。

总之,建设条件比较理想。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4.1环境保护

§4.1.1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包括绿化投资,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和其他投资,严格按设计实施。

废水通过排水管网收集,流入污水处理部分,流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固体物,出水再送入平流式初沉池,在初沉池中去除小部分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的固体悬浮物,大部分悬浮物在自重下沉淀形成污泥,经管网收集进入污泥浓缩池,经初沉池后的废水再流经曝气,投加悬浮填料使活性污染体系稳定,去除绝大部分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的固体悬浮物和部分污泥负荷。

废水进入二沉池进一步去除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的固体悬浮物和污泥负荷,使排水达标,排放到河流中。

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进行回流,流至曝气池进行污泥接种,剩余污泥送至污泥浓缩池,对初沉池和二沉池中的混合污泥进行浓缩,然后进入后续处理(外运或焚烧)。

§4.1.2技术标准

项目执行下列技术标准:

§4.1.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执行二级标准;

§4.1.2.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执行二级标准;

§4.1.2.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属Ⅱ类地区、执行二级标准;

§4.1.2.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4.2消防安全

§4.2.1有关依据

§4.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2.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T140-90)。

§4.2.2消防安全措施

在加强消防意识教育的同时,完善各项消防措施:

§4.2.2.1建筑物之间间距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所要求的标准设计,各建筑物之间有道路相通,形成环状路网,满足消防车道要求。

§4.2.2.2室内外按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栓。

§4.2.2.3在电源(器)设备选型及安装上考虑接地。

§4.2.2.4室内按《建筑物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设置灭火器。

§4.2.2.5建筑物按规范设置疏散通道、楼梯,考虑各种疏散措施。

§4.3安全保障措施

3个建设项目拟建地点宽敞,道路通畅,施工不影响居民、行人的日常生活和行动,可以采取设立警告牌、挂防护网等安全措施,同时健全消防设施,制定灭火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从严监督执行,确保消防安全。

并设置必备的消防设施。

 

第五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该项目本着长远谋划、广泛借鉴、兼顾设计、适度超前、协调一致的建设指导思想,着力解决和改善云县基层文化设施的条件。

§5.2项目建设基本原则

§5.2.1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布局合理,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的原则。

§5.2.2坚持遵循办公楼建设标准设计,做到设计规范、标识统一的原则。

§5.2.3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根据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设施建设专项建设工程的设计资料进行编制,按照《云南省建筑工程综合预算、装饰工程预算及安装施工综合费用定额》套算,项目建设总投资75万元。

爱华镇文化站:

项目预计总投资25万元,其中:

主体工程300平方米,每平方米按800元计,需资24万元;配套室外场地1万元。

涌宝镇文化站:

项目预计总投资25万元,其中:

主体工程300平方米,每平方米按800元计,需资24万元;配套室外场地1万元。

栗树乡文化站:

项目预计总投资25万元,其中:

主体工程300平方米,每平方米按800元计,需资24万元;配套室外场地1万元。

§6.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7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60万元,自筹15万元。

第七章项目节能评估

§7.1节能的重要性

推进建筑节能既资源节约(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和《市发改委转发省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文件的通知》(临发改综投发[2007]325号)等法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市云县2009年文化站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节能评估。

§7.2项目节能标准

项目严格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设计和建造。

§7.2.1建设单位。

要遵守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组织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时要进行建筑节能检测和评估认定。

§7.2.2设计单位。

要严格按照节能法规、设计标准和有关要求进行节能设计,设计文件必须完备,保证设计质量。

§7.2.3施工单位。

要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节能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符合节能标准和设计质量要求。

§7.2.4工程监理单位。

要依照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和监理合同,对节能工程建设实施监理。

对设计、施工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按照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或报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整改。

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监理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质量和建设节能标准承担监理责任。

§7.3项目节能原则

项目节能建设应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1、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要体现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的方针;

2、符合国家政策和地方法规;

3、满足行业和技术要求;

4、科学、先进、合理;

5、满足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7.4项目节能方案

节能方案应符合相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工艺和设备的合理用能、主要产品能源单耗指标要以国内先进能耗水平或参照国际先进水平作为设计依据。

§7.5项目节能目标

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推行建筑节能标准,对现有高耗能建筑逐步进行高效能改造,建筑按照节能50%以上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产品、材料、设备,杜绝节能不达标工程。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不断提高采暖、通风、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能源发展的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