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0450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docx

高中化学人教大纲版第三册教材填空

教材第三册填空

第一章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手质,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

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如图1—4),四卤化碳也有类似的情形(如图1—5)。

氢健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在以HF为例来说明:

它比化学健,比分子间作用力。

通常我们也可把氢键看做。

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这是因为

为了与化学键相区别的,在图1—7中用“…”来表示氢键。

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是。

在水蒸气中水以单个的H2O分子形式存在;在液态水中,经常是同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的,形成(H2O)n(如图1—8);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氢键互相联结。

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从而在结构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

密度减小,回此冰能浮在水面上,(如图1—9)。

水的这种性质对于水生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1、下列性质中,可以较充分说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A、具有较高的熔点B、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可溶于水D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导电

由于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比较少,金属原子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变成金属离子。

金属原子释放出电子后形成的金属离子按一定规律堆积,释放出的电子则在整个晶体中自由运动,称为自由电子(如图1—16)。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较强的作用,使许多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

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在金属晶体里,自由电子不专属于某一个或某个特定的金属离子,它们几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晶体中,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

金属的导热性也与金属晶体里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

1、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晶体结构加以解释的是。

A、易导电B易导热C有延展性D易锈蚀

2、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

3、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4、有四种固态物质:

CuSiNeKCl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各适用于哪种物质?

(1)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很低。

(2)固体易导电,熔点在1000℃左右

(3)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晶体熔融后可导电。

5、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

A、离子键B、分子间作用力

C、共价键D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

6、下列叙述下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

B、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

不含有共价键

C、分子晶体中只有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含有其它化学键

D、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都是化合物

B、原子晶体都是单质、

C、金属在常温下都以晶体形式存

D、分子晶体在常温下不可能为固体状态

8、X和Y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2。

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Y的少6个;下列说法中不正克的是()

A、X的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B、Y的单质是原子晶体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D、X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

9、根据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推测它们在固态时可能属于哪类晶体

⑴NaOH:

熔点318.4℃,沸点1390℃易溶于水,熔融时能导电。

⑵SO2:

熔点—727℃,沸点—10.08℃

⑶B:

熔点2300℃,沸点12550℃,硬度大。

⑷SiC:

熔点2327℃,硬度大。

10、常用的硫粉是一种硫的小晶体,熔点112.8℃,溶于CS2、CCI4等溶剂,试推断它可能属于哪类晶体。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如上图所示),类似这种自然界的现象,我们在化学实验室里也可以看到。

[实验2—1]取一个烧杯,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1ml—2ml。

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观察所得液体,并与另一个烧杯中的CuSO4溶液比较。

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半透膜,这种液体是溶液;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在水中扩散很慢,且不能透过半透膜,格雷哈姆把它们称之为胶体。

水解生成的Fe(OH)3形成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nm—100nm之间,因此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有些物质的分子直径很大,达到了胶体粒子大小的限度,这种物质溶于水时也形成胶体,如。

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中则可形成胶体。

胶体的种类很多。

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

分散剂是气体的,叫做气溶胶,如等;分散剂是固体的,叫做固溶胶,如等

1、问答题。

⑴如何验证所得的液体是胶体?

⑵所得的胶本中有何种杂质?

怎样除去?

⑶如何验证胶体已经净化?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一般说来,是由于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等原因引起的,有的粒子带正电,有的带负电,一般说来,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电泳是胶体的得要特性,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例如,

胶体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它与人类的生活及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胶体的应用很广,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重要材料和现象,都在某种程度上与胶体有关,例如,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加入固态胶体粒子,不仅可以改进材料的耐冲击、耐断裂,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也可以改进材料的光学性质,有色玻璃就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的。

在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胶态磁场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物的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将药物送到病灶,从而提高疗效。

另外,血液本身就是由血球在血浆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与血液有关的疾病的一些治疗,诊断方法就利用了胶体的性质,如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等,土壤里许多物质如黏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所以土壤里发生的一些化学过程也与胶体有关,国防工业上有些火药,炸药必须制成胶体,冶金工业上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等的制造过程都会用到胶体知识。

在日常生活里,也会经常接触并应用到胶体知识,如食品中的牛奶、豆浆、粥等都与胶体有关。

2、下列现象或实验中,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的是()

A、电泳现象B丁达尔现象C布鞋朗运动现象D渗析

3、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溶液液中溶质粒子不带电,胶体分散质粒子带电

B、溶液中溶质的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C、通直流电后溶液中溶液质的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向某一极运动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

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胸亮的“通路”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利用电泳现象区别溶淮和胶体

B、用滤红色过滤除去溶液中的胶体粒子

C、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胶体中的胶体粒子

D、向Fe(HO)3胶体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以除去胶体中的CI-

5、把淀粉和NaBr溶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蒸馏水中进行渗析,问:

(1)怎样证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而Br-已透过半透膜?

(2)怎样证明淀粉与NaBr已分离完全?

第三章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配平方程式:

FeSO4+HNO3(浓)+H2SO4=Fe2(SO4)3+NO2↑+H2O

2、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⑴1molN2(气态)与适量H2(气态)起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2KJ热量.

⑵1molN2(气态)与适量O2(气态)起反应,生成NO2(气态),需吸收68kJ热量。

⑶1molCu(固态)与适量O2(气态)起反应,生成CuO(固态),放出157KJ热量。

⑷1molC(固态)与适量H2O(气态)起反应,生成CO(气态)和H2(气态),需吸收131.3KJ的热量。

燃烧热:

【例题1】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

1000LCH4(标准状况)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

 

中和热:

据专家分析,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等。

这些新能源的特点是。

因此,它们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能源,在21世纪的能源中将会占据越来越得要的地位。

4、填空题

⑴在101kPa时,4.0g硫粉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37kJ的热量,S的燃烧热为

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⑵在101kPa时,H2在1.00mol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液态水,放出571.6kJ的热量,H2的燃烧热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⑶1.00L1.00mol/LH2SO4溶液与2.00L1.00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有人由此得出强酸与强碱反应中的热为114.6KJ/mol,这种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5、计算题

⑴根据C的烯烧热计算,2.5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多少热量?

(计算所需在有关数据,请查课文,下同)

⑵根据H2的燃烧热计算完全燃烧多少摩H2使生成液态水,才能得到1000J的热量.

⑶通过计算比较完全燃烧1000gH2(生成液态水)和完全燃烧1000gC(生成CO2)所放出的热量。

⑷1.00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55.6kJ的热量,5.00molCH4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

⑸2.00gC2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99.6kJ的热量,3.00molC2H2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

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H4和C2H2,哪种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6、在101kP时,1.00gC6H6

(1)燃烧生成CO2和H2O

(1),放出41.8KJ的热量,C6H6的燃烧热为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7、在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滤去沉淀,在滤液中加入过量NH3·H2O,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滤去沉淀,并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至溶液呈酸性,仍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组成()。

A、Ag+、AI3+、Ca+B、ag+AI3Ba2+

C、Ag+Mg2+Ba2+D、Ag+Mg2+Ca2+

8.已知煅烧1.00molCaCO3生成CaO和CO2需吸收177.7k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由C完全燃烧来提供,根据C的燃烧热从理论计算,煅烧10.0molCaCO3所需燃烧C的物质的量。

第四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4-1】在一个U形管中注入CuCI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棒作电极(如图4-1),把温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电池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形管内发生的现象及试纸颜色的变化。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是析出的金属铜;在阳极碳棒上有气泡放出,关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进看到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可以断定,放出的气体是Cl2。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CuCl2溶液受到电京戏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Cu和Cl2。

Cu电解精炼原理:

由于阳极上铜溶解的速率与阴极上铜沉积的速率相同,所以溶液中CuSO4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但需。

在电镀工业的废水中常含有剧毒物质,如等,这些有素养物质如随废水流入自然水域,会严重污染水体。

危害:

,因此,绝不允许将电镀废水直接排入自然水域,必需经过处理,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把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到符合业废水排放标准。

减小电镀污染的另一重要途径是:

1、把两块质量相同的铜片作电极平行插入CuSO4溶液中,电解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洗净、烘干称量,质量差为2.56g在通电过程中,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多少摩?

电解饱和食盐水在极区生成碱,原因是:

在上面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中,电解产物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如NaOH溶液和Cl2能反应生成NaOH,H2和Cl2混合遇火能发生爆炸。

电解槽的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为了延长电极使用寿命和提高电解效率,钛阳极网上涂有钛、钌等氧化物涂层;阴极由碳钢网制成,上面涂有镍涂层;阳离子交换膜把电解槽隔成阴极室和阳极室。

阳离子交换膜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它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离子和气体通过,也就是说只允许Na+通过而Cl、OH-和气体则不能通过。

这样既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Cl2相混合而引起爆炸,又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精制的饱和食盐水进入;加入阴极室。

通电时,H2O在阴极表面放电生成H2,Na+,中含有NaOH;Cl-则在阳极表面放电生成Cl2.电解后的淡盐水从导出,可得新用于配制食盐水。

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泥沙、Ca2+、Mg2+Fe3+SO42+-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

精制食盐水方法:

这样处理后的盐水仍含有一些Ca2+、Mg2+等金属离子,由于这些阳离子在碱性环境中会生成沉淀,损坏离子交换膜,因此该盐水还需送入阳离子交换塔,进一步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Ca2+、Mg2+等,这时的精制盐水就可以送往电解槽中进行电解了.

离子交换膜法制碱技术具有

等优点,是氯碱工业发展的方向。

2、用含有少量银和锌的精铜做阳极,纯铜片做阴极。

CuSO4溶液做电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质量减小了Xg,则()。

A、电解液质量增加xgB、阴极质量增加xg

C、阴极质量增加ag,a>xD、阴极质量增加bg,b

第五章硫酸工业

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硫酸的消费量常被视为。

硫酸生产适宜条件的选择:

温度:

温度较低时催化剂活性不高,反应速率低,从综合经济效益考虑,对生产不利,在实际生产中,选定作为操作温度,因为

压强:

SO2接触氧化也是一个总体积缩小的气体所应,表5-2列出了压强对SO2平衡转化率影响的一系列实验数据.表5-2的数据说明,增大气体压强,能

,所以硫酸工厂通常采用。

由于SO2的氧化反应需在400℃~500℃条件下进行,因此,

在接触室的两层催化剂之间装上一个热交换器,用来

三氧化硫的吸收:

从接触室出来的气体,主要是SO3、N2以及未起反应的O2和SO2。

SO3与H2O化合生成H2SO4。

SO3(g)+H2SO4

(1);△H=-130.3KJ/mol。

H2SO4虽然是由SO3跟H2O化合制得的,但工业上并不直接用H2O或稀硫酸来吸收SO3。

因为。

为了尽可能提高吸收效率,工业上用作吸收剂。

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5-1)里进行的。

为了增大SO3跟98.3%的硫酸的接触面积,强化吸收过程,在吸收塔里装填了大量瓷环。

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SO3从塔的下部通人,98.3%的硫酸从塔顶喷下,供稀释用的硫酸从塔底放出。

98.3%的硫酸吸收SO3后浓度增大,可用H2O或稀硫酸稀释,制得各种浓度的硫酸。

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是,如果把它们当作尾气直接排入大气,

既可消除SO2对大气的污染,又可充分利用原料。

1、下列反应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由SO2和O2反应制SO3需使用催化剂

B、燃烧粉碎的黄铁矿矿石有利于SO2

C、硫酸生产中用98.3%的硫酸吸收SO2,而不用H2O或稀硫酸吸收SO2

D、用N2和H2合成氨需采用高压

2、计算题

(1)生产H2SO4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1000t,如果S的利用率为95%,需耗用硫黄多少吨?

(2)燃烧It含硫质量分数为48%的黄铁矿矿石,在理论上能生产多少吨H2SO4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设还有质量公数为1.5%的硫留在炉渣里)?

硫酸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与原料综合利用

1、尾气吸收:

2、污水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中和处理

3、废渣的利用黄铁矿矿一般可作为。

能量的充分利用

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工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反应热,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硫酸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例如,开动机器设备(矿石粉碎机、运输装置、鼓风机、泵等)需要电能,维持接触氧化适宜的温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应放出的热能(工厂里把它们叫做“废热”)以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在沸炉旁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汽来发电,在接触室中设热交换装置,利用SO2氧化为SO3时放出的热来预热即将参加反应的SO2和O2,使其达到适宜于反应的温度。

据测算,生产1t硫酸约消耗100kwh的电能,而相应量的反应物在生产过程中放出的反应热相当于200kwh的电能。

也就是说,生产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废热”,则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硫酸厂供应能量,而且还可以由硫酸厂向外界输出大量的能量。

计算:

在101kPa时,燃烧1t含FeS2质量分数为70%的黄铁矿,放出4.98×106kj的热量,求该反应的燃烧热。

第六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示例3】设计实验,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NH4+、SO42-和H2O。

对(NH4)2Fe(SO4)2·6H2O进行外观观察.可以看到,说明.

1、要确定在(NH4)2Fe(SO4)2·6H2O中是否含有结晶水,要以通过加热晶体的方法进行检验。

乙二酸性质实验步骤可设计如下:

1、乙二酸的酸性,

(1)。

(2)。

2、乙二酸受热分解,

3、乙二酸的还原性,

.

4、酯化反应在一试管中加入3ml乙二醇,然后边摇动试客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二酸,按图6-2所示,连接好装置。

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min~5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5、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块溅有蓝墨水的布条,分别用0。

5%(质理分数)的KMnO4溶液、2%(质量分数)的乙二酸与乙二酸钾混合溶液浸泡,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言观色到乙二酸呈现强酸性,酸性较乙酸强,能使Na2CO3分解。

乙二酸受热分解有CO2和H2O生成,乙二酸能使KMnO4溶液褪色。

乙二酸能洗耳恭听去溅在布条上的蓝墨水迹。

1、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守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时,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2、在下列现象中,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钢铁在潮湿空气中很快被腐蚀

B、铁器上附有铜件时,在接触处易生锈

C、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

D、银制品处置后表面变暗

6、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式

(1)AgNO3△Ag+NO2↑+O+2↑

(2)H2+HNO3——S↓+NO↑+H2O

(3)H2SO3+I2+H2O——H2SO4+HI

(4)Fe(OH)2+O2+H2O——Fe(OH)3

(5)KMnO4+H2S+H2SO——K2SO4+MnSO4H2O+S↓

(6)FeC3+KI——FeCI2+KCI+I2

教材第三册填空答案

第一章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手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如图1—4),四卤化碳也有类似的情形(如图1—5)。

氢键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在以HF为例来说明:

在HF分子中,由于F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H—F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了对强烈地偏向F原子,亦即H原子的电子云被很小、带部分正电荷的H核,与另一个HF分子带部分负电荷的F相互作用,这种静电作用就是氢键。

它比化学健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通常我们也可把氢键看做是一种比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从而需要消耗较多能量的缘故。

为了与化学键相区别的,在图1—7中用“…”来表示氢键。

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是水的另一反常性质,也可以用氢键来解释。

金属的导热性也与金属晶体里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

自由电子在运动时经常与金属离子碰撞,从而引起两者能量的交换。

当金属某一部分受热时,在那个区域里的自由电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加快。

于是,通过碰撞,自由电子把能量传给金属离子。

金属容易导热,就是由于自由电子运动时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水解生成的Fe(OH)3的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nm—100nm之间,因此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有些物质的分子直径很大,达到了胶体粒子大小的限度,这种物质溶于水时也形成胶体,如淀粉胶体。

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则可形成胶体。

胶体的种类很多。

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分散剂是气体的,叫做气溶胶,如雾、云、烟等;分散剂是固体的,叫做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一般说来,是由于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等原因引起的,有的粒子带正电,有的带负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华丽粒子带负电荷。

电泳是胶体的得要特性,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例如,生物化学中常利用电泳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医学上利用血清在纸上电泳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电泳电镀则是利用电泳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第三章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配平方程式:

2FeSO4+2HNO3(浓)+H2SO4=Fe2(SO4)3+2NO2↑+2H2O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烯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据专家分析,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和氢能等。

这些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且有些可以再生,为再生性能源,在使用时对环境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因此,它们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能源,在21世纪的能源中将会占据越来越得要的地位。

第四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Cu电解精炼原理:

电解时,用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纯铜片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用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电解时,两极发生如下反应:

阴极Cu2++2e-=Cu,阳极Cu-2e=Cu2+。

当含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Fe、Ni、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如:

Zn-2e=Nn2+,Ni-2e-Ne2+。

但是它们的阳离子比Cu2+难以还原,所以它们并不在阴极获得电子析出,而只是留在电解液里,而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后的银、金等金属杂质,因为给出电子的能力比铜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主为成阳离子溶解下来,当阳极上的Cu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溶解之后,它们是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