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5005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形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④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__   凶猛—________   镇静—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是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

(3)请用波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语。

(4)第②③④自然段说明火烧云的特点是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清晰;温顺;慌乱

(2)不是;是

(3)一会儿、两三秒钟

(4)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

(5)排比;颜色变化很多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①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②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天空中的云朵(本体)比作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喻体)。

(3)此题较容易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连用三个以上(一会儿……)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突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

故答案为:

(1)清晰、温顺、慌乱

(2)不是;是(3)一会儿、两三秒钟(4)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

(5)排比、形状变化很多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对时间词语的掌握。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有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面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卢沟桥最大的特点是(   )

A. 历史悠久                         B. 外形美观                         C. 柱子上雕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3)第2自然段围绕“________”这句话,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歇后语的意思。

(5)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态?

请你发挥想象,仿照短文的句式写一写。

【答案】

(1)卢沟桥的狮子

(2)C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

(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歇后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歇后语。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卢沟桥的狮子

(2)C(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主要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歇后语的能力。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3.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

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1)做贼心虚的贼和老虎都以为“漏”是________,一心想逃命。

(   )

A. 老爷爷                               

B. 老婆婆                               

C. 对方                               

D. 厉害的角色

(2)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3)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老虎和贼内心活动的语句。

(4)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

歪   驮   贴   纵   蹿   蹭

①“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②“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③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答案】

(1)D

(2)C

(3)老虎: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贼: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4)贴;蹭;驮;蹿;歪;纵

(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是夸张。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然后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4)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

(1)D

(2)C(3)老虎: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贼: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4)贴、蹭、驮、蹿、歪、纵(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________着马,有的________着担,有的________着毛驴,有的________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把下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填到文段中的括横线上。

(填序号)

A.赶   B.挑   C.推   D.骑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________着马,有的________着担,有的________着毛驴,有的________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2)本段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