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999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Word版含答案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八)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从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⑤D.③⑤

解析:

 从金属活动性顺序:

Al>Fe>Cu,铝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其离子最难被还原,冶炼相对困难,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

D.金属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均为银白色固体

解析:

 

答案:

 B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CuO          B.Al2O3

C.Fe2O3D.SiO2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故由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

答案:

 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双选)(  )

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

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

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解析:

 钠在空气中燃烧所得产物为Na2O2,A不正确;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普遍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故C不正确。

答案:

 AC

5.如图所示,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放出热量

C.上述反应中CuSO4表现了还原性

D.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

解析:

 由题给信息知,钠与无水CuSO4接触产生火花说明反应放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有铜产生,由此可分析知熔融的钠与无水CuSO4发生了置换反应,钠表现了还原性。

答案:

 C

6.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

A.水B.湿抹布

C.泡沫灭火器D.干沙

解析:

 Na着火生成的Na2O2能与H2O、CO2反应生成

O2,使火势更旺。

答案:

 D

7.(2010·苏北五市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作还原剂

B.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作氧化剂

C.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钠的还原性小于铝

D.金属元素被还原时一定生成金属单质

解析:

 金属单质没有负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A正确;H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作还原剂,B错误;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决定于失电子的能力,而不在于失电子的多少,C错误;Fe3+可被还原为Fe2+,D错误。

答案:

 A

8.把下列金属投入0.1mol/L盐酸中,能发生反应且反应最剧烈的是(  )

A.CuB.Fe

C.MgD.Al

解析: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Al>Fe>Cu,故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Mg,C正确。

答案:

 C

9.下列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B.镁在空气燃烧发出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铝在空气中不反应

D.铁红在纯O2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答案:

 C

10.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

A.只有Na2OB.只有Na2O2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解析:

 由Na―→Na2O和由Na―→Na2O2分别计算之。

2Na~Na2O   2Na~―→Na2O2

2×23 622×2378

2.3g 3.1g2.3g3.9g

因3.1g<3.5g<3.9g,故产物中二者皆有。

答案:

 C

11.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引起老年痴呆症,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一般无需控制的是(  )

A.铝箔电容B.制牙膏皮

C.制造炊具和餐具D.糖果和香烟包装

解析:

 需要控制的是“铝从口入”,A项无需控制。

答案:

 A

12.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是(双选)(  )

A.NaB.Cu

C.AgD.Fe

解析:

 Na与H2O常温下反应生成H2;Fe(红热)与H2O(g)在高温条件下也可反应放出H2;而Cu、Ag不能与水反应。

答案:

 AD

13.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

0.88g

/cm3)各50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

0.97g/cm3)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

(1)苯与水互不相溶,且苯在上层,水在下层;

(2)钠的密度介于水与苯之间,且钠只与水反应放出H2;(3)由于钠与水反应放出的H2使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答案:

 D

14.将一小块钠投入到CuCl2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溶解,有铜析出并有气体产生

B.只有气体产生

C.只有沉淀产生

D.既有气体产生,又有蓝色沉淀产生

解析:

 Na跟CuCl2溶液反应,实质是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Cl2反应。

答案:

 D

15.钾(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K的活泼性强,所以钾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B.K可以被氧气所氧化,且产物不只有K2O一种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

D.K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解析:

 同钠一样,钾的活泼性很强,与水反应时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也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但K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物可以是K2O,也可以是K2O2,或KO2。

答案:

 C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

+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解析:

 A项电荷不守恒;B项还应有H2O参与反应且电荷也不守恒;D项应生成Fe2+。

答案:

 C

17.用铝箔包裹0.1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

A.O2和H2的混合气体B.1.12LH2

C.大于1.12LH2D.小于1.12LH2

解析:

 从钠和铝的性质入手,首先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铝再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收集到的气体为两者产生的氢气之和,显然要比钠单独产生的H2多,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8.某无色溶液放入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在该溶液中下列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

A.Na+B.Mg2+

C.H+D.CO

解析:

 该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说明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B、C两项中Mg2+、H+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D项的CO

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答案:

 A

19.将11.5g钠、9g铝、28g铁分别投入200mL1mol·L-1的盐酸中,结果正确的是(  )

A.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

B.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

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多

D.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解析:

 经计算知金属相对盐酸都是过量的,所以Al、Fe剩余,而剩余的Na又能和水反应,因而产生的气体最多。

答案:

 A

20.(2011·锦州高一期末)已知A、B、C、D分别是Cu、Ag、Fe、Al四种金属中的一种。

已知①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 ②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 ③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由此可以推断A、B、C、D依次是(  )

A.Fe、Cu、Al、AgB.Al、Cu、Fe、Ag

C.Cu、Ag、Al、FeD.Ag、Al、Cu、Fe

解析:

 由①和③知C为Al,则A为Fe;由②可知B比D活泼,则B为Cu,D为Ag,故A项正确。

答案:

 A

21.将4.6g钠投入到95.4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4.6%        B.等于8.0%

C.大于8.0%D.小于8.0%

解析:

 在该题中反应前钠与水的总质量(4.6g+95.4g)为100g,生成NaOH为8.0g,若没有H2生成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由于H2的逸出,故实际情况要大于8.0%。

答案:

 C

22.0.56gCaO正好与20mL盐酸反应,这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0mol/LB.0.20mol/L

C.0.50mol/LD.1.00mol/L

解析:

 CaO + 2HCl===CaCl2+H2O

56g2mol

0.56gn(HCl)

n(HCl)=

=0.02mol

c(HCl)=

=1mol/L

答案:

 D

23.Mg、A

l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L,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Mg、Al共0.2mol

B.参加反应的HCl为0.4mol

C.Mg、Al在反应中共失去0.4mol电子

D.若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产生0.2molH2

解析:

 反应的实质为:

Mg+2H+===Mg2++H2↑,2Al+6H+===2Al3++3H2↑。

n(H2)=

=0.2mol,则参加反应的n(H+)=0.4mol。

若换成稀H2SO4,同样产生0.2molH2。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由2H+―→H2得电子总数为0.2mol×2=0.4mol,故C正确。

0.2molMg提供0.4mol电子,0.2molAl则提供0.6mol电子,0.2molMg、Al混合物提供的电子数大于0.4mol小于0.6mol,A不正确。

答案:

 A

24.若1.8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反应,放出2.24LH2(标准状况),则该金属是(  )

A.Al        B.Mg

C.FeD.Zn

解析:

 本题解决的难点在于该金属的价态不明确,若知道该金属的价态,由H2的物质的量便可得该金属的物质的量,从而得摩尔质量,最终得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便可解决问题。

由此我们假设金属为R,化合价分别为+1、+2、+3,当化合价为+1时,M(R)=9g·mol-1;当化合价为+2时,M(R)=18g·mol-1;当化合价为+3时,M(R)=27g·m

ol-1,综合考虑,正确的只有当化合价为+3时,R为Al时合适,故选A。

答案:

 A

25.将54gAl投入到200.0mL2.0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A.HNO3溶液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