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9681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

《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 第17讲.docx

第七单元第17讲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考纲要求] 1.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条件与过程

1.条件

2.过程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厂的出现:

随着机器的增多,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3.社会关系的变化

4.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图示图解] 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史料一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

这一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

解读 史料表明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史料二 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解读 史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具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具有广阔的世界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

史论1 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

(1)从纵向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条件都具备情况下的必然发展。

同时,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从横向发展来看,欧美进行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史论2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18世纪中期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1.(2013·天津高考)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1820年”,19世纪初期的欧洲在经济领域的大事是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5、16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形成。

2.(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

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

3.(2012·山东高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由此判断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答案选择C项。

A、D两项通过材料体现不出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和英国,而非整个欧洲,故B项欧洲的概念偏大。

4.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使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提高

答案 D

解析 海外殖民掠夺带来的“巨额财富”出现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A项不符合题意;世界市场形成前,市场上就有“奢侈品”,但不是只能买得起“必需品”或“体面商品”的人所能购买的,商品的丰富程度与大众购买能力也不成正比,B项不确切;追求时尚只是表面现象,C项不正确;故选D项。

5.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

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

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

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答案 D

解析 材料观点主要是力求在保证工人高工资的基础上,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2.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不久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电动机问世。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

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化学工业的发展:

科学家们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5)钢铁工业的进步:

制造业和建筑业中钢铁被大量使用。

3.主要影响

轻巧识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时代:

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

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

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条件

2.途径

3.表现

[图示图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示意图

史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经济迅猛发展。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解读 史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

史料二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解读 史料说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史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解读 史料表明科技革命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影响。

史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线索

阶段

推动事件

主要特征

重大作用

雏形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

萌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进一步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

1.(2013·上海高考)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答案 C

解析 考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应选C。

2.(2012·海南高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点是近代世界科学技术。

居民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是因为交通工具的进步弥补了搬迁后原本可能存在的生活工作的不方便,所以A项正确;B项不符合实际,兴建住宅不是政府的职责;C项不会促成题干中的变化;D项不符合此时美国的经济特点。

3.(2012·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

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

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 

(2)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

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小。

解析 本问借助材料二中的数据即可概括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再从政治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原因。

4.《怎样做大国》指出: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欧洲的传统地位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三个金融中心”分别出现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8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B、C备选项均不能同时符合时间阶段信息,故答案选D。

5.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

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其不符合时代潮流

C.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尖锐

D.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答案 B

解析 东印度公司是商业资本时代的产物,凭借政府的支持得到较大利益。

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传统的商业垄断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因此要求取消商业垄断。

故英国东印度公司被解散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非选择题得高分的诀窍

(1)一个前提:

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2)两个原则:

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

联系教材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答。

(3)两个充分:

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

(4)五个步骤:

读(审题)→找(关键信息)→接(嫁接相关知识)→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答(组织答案)。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凯伊的飞梭。

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2.“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

错误。

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3.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错误。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而电力的广泛应用则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唯一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

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等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1.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2.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7.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8.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课时·考点梯度练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有学者把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

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  )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D.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B

解析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A项排除;从时间上看,B项符合,而从范畴上看,法国大革命是政治变革,英国工业革命是经济的变革,B项正确;从时间上看,C项符合,但从范畴上看,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C项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D项排除。

2.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

答案 D

解析 A、B、C、D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

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

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项正确。

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项不正确。

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项不正确。

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车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项不正确。

故选A。

4.从文明演讲的角度看,继畜牧和农耕之后,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始于(  )

A.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发明

B.15、16世纪商业革命的出现

C.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

D.20世纪兴起的生物工程技术

答案 C

解析 把握材料的“物质生产史”,人类文明在物质生产上可分为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故选择C项。

5.2012年11月16~21日第十四届高交会在深圳举办,该次展会倡导从节电、节气、回收等几环节改变生产、生活细节。

低碳针对的现象不包括(  )

A.工业革命―→煤

B.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

C.现代交通―→汽车

D.当代航天―→太阳能

答案 D

解析 紧扣“低碳环保”内涵思考,太阳能属于绿色新能源,不可能成为低碳针对的目标。

6.“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 A

解析 由重工业成为当时社会生产最主要的部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可知工业生产结构最大变化应为A项。

7.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注意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

8.“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

”材料作者的意图是(  )

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B.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

C.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概念理解。

“资本数额的巨大”“消除竞争”“有计划”“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无政府经济。

A项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计划的生产”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D项。

所以答案应该是C项。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10.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西方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其中的“起飞阶段”指(  )

A.手工工场阶段B.工业化阶段

C.国家干预经济阶段D.福利国家阶段

答案 B

解析 “传统社会”指传统农业社会。

“为起飞创造前提”指资产阶级革命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起飞阶段”指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

故B项正确。

11.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

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  )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切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A项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也不是倡导贸易自由化的共同原因;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因此有利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B项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以排除D项,这并不是根本原因。

12.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

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罗斯福新政

C.中国改革开放D.二战后苏联改革

答案 A

解析 采用排除法。

注意提取信息“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可以排除B、D,“掺杂着罪恶”排除C。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

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