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816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4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docx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规划方案

(2008-2015年)

 

萍乡市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五月

 

一、前言

(一)编制依据

(二)实施原则

二、萍乡市煤炭资源枯竭现状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一)基本情况

(二)煤炭资源枯竭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转型思路

(三)实施目标

四、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补勘找煤工作力度,加强危机矿山保障能力

(二)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筑多元产业支撑

(三)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动

(五)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壮大产业规模

(六)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七)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八)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九)实施人才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十)统筹城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

(十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繁荣萍乡

五、近期重点实施项目

六、经济转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经济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二)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转型提供体制保障

(三)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为经济转型提供根本保证

(四)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转型提供社会保障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利条件

(六)依靠高新技术和科技进步,为经济转型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七)合理用好财力性转移支付,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一流软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环境保障

七、有关建议

附:

项目表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

萍乡经国家发改委发改厅[2008]712号文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按照国家发改委及《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工作,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一、前言

(一)编制依据

1、国发[2007]38号文《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2、萍乡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萍矿煤炭设计院编制的《萍乡市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4、萍乡市统计局历年编写出版的《萍乡统计年鉴》

5、其他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实施原则

1、坚持创新的原则。

通过观念理念的创新,带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转型中坚持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推进转型。

2、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决不以破坏生态循环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

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3、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

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国家、省支持的关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省支持为辅实现转型。

 

4、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原则。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寻求、引导转型资金、市场、技术、人才,增强发展活力。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型(煤炭)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城区与矿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6、坚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要把转型的基点打在依靠科技上,尤其是高科技。

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益,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大项目论证和上马。

二、萍乡市煤炭资源枯竭现状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一)基本情况

萍乡市是江西省省辖市,地处湘赣边界,现辖安源、湘东两区和芦溪、上栗、莲花三县。

全市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83万。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

境内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近40%的土地面积有煤炭资源的蕴藏。

自清末汉冶萍公司设立,开始对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在萍乡不断加大煤矿建设投资力度,1950年以安源煤矿为主组建了萍乡矿务局(统配),从“一五”时期开始国家先后在萍乡兴建了高坑、青山、巨源、白源、王坑、王家源、上官岭等大中型煤矿。

90年代中期,全市登记各类煤矿1116家,设计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

建国以来,萍乡的煤炭开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为华东、中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业用煤和生活用煤。

据统计,1950年至2007年共生产原煤2.8亿吨,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100多亿元,对国家的价值贡献达200多亿元。

此外,还为全国重点矿区开发和建设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为全国的煤炭事业做出了贡献。

萍乡因煤立市,因煤兴市,由一个农业地区发展成为江西的工业重镇,围绕煤炭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煤炭采选、矿山机械、冶金、建材、陶瓷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萍乡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16.3亿元,人均GDP为1.73万元;工业增加值为181.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7.1%;三次产业比重为9.1:

61.6:

29.3;财政总收入3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

近年来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变化见图1、图2。

 

(二)煤炭资源枯竭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减。

萍乡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总量7.52亿吨,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占可开采储量的70%。

现矿区工业保有储量约2.215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9.5%,剩余可开采储量只有1.2亿吨,且近四成为劣质煤,基本处于地层深部,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过程中通风、提升运输、抽水等方面消耗成倍增长。

其中,萍乡矿业集团尚存煤储量为1.19亿吨,可开采储量只有0.4134亿吨,按现有生产能力开采,萍乡在10年之内就会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造成大批矿井报废或关闭。

2、开采规模逐渐缩小。

经过百多年地下大规模开采,萍乡的煤炭资源已进入枯竭期,地下煤炭资源开采日趋困难,煤炭企业生产形势每况愈下。

一是矿井逐年关闭。

我市煤矿数量从90年代中期的1116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132家,其中萍乡矿业集团7对矿井中有3对已破产关闭,现存的132家煤矿企业中,列入待关闭名单且属危机矿山的煤矿就有15家,且其余的绝大部分煤矿的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二是产量逐年萎缩。

我市原煤开采量由历史最高点1994年的1600万吨下降到了2007年的995万吨;三是采掘业主要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明显下降。

从采掘业的发展来看,近三年来,无论是产值还是从业人员数占全市工业产值和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都呈明显下降趋势。

据统计:

2005年到2007年我市采掘业(煤炭、石灰石、铁矿、高岭土等)工业产值分别为40.89亿元、49.51亿元和67.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0.34%、18.95%和17.99%;采掘业从业人员分别为5.91万人、5.9万人和5.9万人,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0.47%、20.4%和18.98%;2007年煤炭采掘业从业人员比鼎盛时期的1997年减少6.3万人,减幅达57.27%。

以上数据表明,最近三年来,萍乡市采掘业占工业的比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采掘业从业人员在逐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大。

3、产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萍乡经济、财政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主要是围绕煤炭的开发利用形成的煤炭采选、煤化工、冶金、陶瓷、水泥等产业,第一产业、加工业、服务业极为脆弱,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据统计,2006年,资源型及其伴生产业产生的增加值达7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90%;2007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3%。

传统行业技术更新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冶炼和化工行业,主要有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材等,矿产粗加工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原料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低下。

4、社会负担日趋沉重。

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萍乡的煤矿企业普遍进入衰退期,生产经营困难,人员包袱沉重,大批工人下岗失业。

一是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加。

萍乡煤炭系统共有在册职工15.94万人,其中在岗4.7万人,离退休人员2.5万人,下岗8.71万人,另有大集体职工近2万人基本不在岗,煤炭系统下岗人员占全市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的64.66%,由于现有煤矿的剩余服务年限大部分不足10年,近几年,煤尽井关的现象日趋明显,现有的几万在岗煤矿工人也将面临下岗失业;二是矿区职工生活极其贫困。

矿区职工的“饭碗”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据统计,现矿区在岗职工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家庭月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不足300元,下岗职工生活则更为艰难;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将逐年加重。

全市煤矿伤残人员和抚恤对象共3.9万人,占全市职工的63.5%,且煤矿工人技术单一,就业渠道狭窄,一旦下岗失业就很再找到合适工作,从而致使家庭经济来源急剧下降,生活步入困境;四是社会保障难以实现。

全市国有资源型企业累计拖欠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达11.79亿元。

对国有资源型困难企业进行破产改制,经测算要支付经济补偿、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伤残补助等改制成本达30亿元,按照国有资源型企业经营现状和地方财政能力根本无法承担这一巨额改制成本。

5、地方财政入不敷出。

近年来,萍乡通过产业转型、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增了一批税源增长点,但由于资源枯竭的影响,资源型行业提供的税收持续萎缩(2005至2007年分别提供税收3.4亿元、3.38亿元和3.25亿元,占税收比重分别为16%、13.9%和11%),固有税源不断下滑,导致全市整体增收困难。

2006、2007年萍乡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排位分别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位置,增幅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财政总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2005年至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分别为52%、51.9%、51.3%,地方财力的严重不足使萍乡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人员就业、可持续发展等等各方面都面临极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6、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萍乡是一座老工矿城市,煤炭、铁矿、石灰石、高岭土和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开采量大面广,由于开采时间长,加上污染治理欠帐较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加剧。

一是固体废弃物和酸雨的污染严重。

伴随煤炭开采产生的大量的煤矸石堆积如山,目前全市累计堆存量近亿吨,占用土地面积达8000余亩。

粉尘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萍乡的青山煤矿附近地区2005年8月份降尘量曾达380吨/平方公里。

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1998年萍乡就被国务院划定为全国酸雨控制区;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和跌水严重。

由于多年的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水下跌,造成全市近20万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每年损失近4000万元,近50万人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全市矿区周边受影响的土地面积达4755.84公顷,林地面积4553.46公顷;三是地面塌陷和地裂时有出现。

由于开采历史长,矿井顶板承载能力下降,导致萍乡所有矿区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造成大量的农田基本设施毁坏和建筑物墙体开裂。

通过对全市矿区采煤沉陷区调查统计,全市矿井沉陷面积达87.7平方公里,引起地表最大下沉值达11.11米。

大量房屋及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四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据检测,矿井废水的悬浮物浓度平均值达28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值达530毫克/升,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2500毫克/升,这类矿井废水不经处理的大量外排,造成水源污染,淤塞河道和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