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763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x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必修一第三单元课时作业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6课时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史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的理解。

根据题干中“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而且时间是

近代史的开端的提示,应该理解为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

答案 A

2.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

①“冲击——反应”模式 ②“侵略——革命”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答案 A

3.下列

不平等条约组合

中,搭配有误的是(  )

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

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

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根据所学,A项错误,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其余三项表述均正确。

答案 A

4.(茅海建著《近代的尺度》)下表是一份对华战争支出账单:

东印度公司

由宗主国政府支付的实际远征军费用

    至1841年4月30日

    至1842年4月30日

由东印度公司于1842年4月5日前支付而尚未收到付款的1842年至1843年远征费用估计

东印度公司支付的国内远征军费用

682507

 1071909

  1096416

  28541

________________

  2879373

香港

香港工事,据义律上校的账单

3000

新南威尔士

军需部门提供的补给品

16000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的费用比中国少

B.东印度公司是战争的罪魁祸首

C.香港已被英国占领

D.此次对华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华”“1841年至1843年”,可以判断这是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故选D项。

表格中没有中国军费开支数据,无法对比,排除A项;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英国政府,排除B项;占领的是香港岛,不是香港,排除C项。

答案 D

5.胡绳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中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对待西方侵略者态度说:

“在洋人的威胁迫在眉睫之时,即逆民而顺‘夷’,而在看到洋人似乎‘安抚’下来,人民中的反抗情绪日渐高涨时,便又觉得为统治政权的利益打算,仍须多容纳一点民意,对洋人的要求,也就不能不违逆一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依靠人民抵抗西方侵略者

B.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的态度都是反复的态度

C.完全屈服于西方侵略者

D.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洋人的威胁迫在眉睫之时,即逆民而顺‘夷’”“洋人似乎‘安抚’下来,……多容纳一点民意”,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都是反复的态度,故选B项。

答案 B

6.下图是19世纪末一次战争的真实记载,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拓展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途径

D.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解析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末”和图片中的“北洋舰队”,判断出是甲午中日战争,由此结合教材内容判断出C项是正确答案。

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抗日战争的影响,排除。

答案 C

7.近代某条约规定: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  )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 根据材料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关键信息,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

而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是指《辛丑条约》,列强开始在华资本输出早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义和团运动主要与反洋教斗争有关,与《马关条约》没有直接关系,故可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8.观察下图,从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C

9.《中国外交史》:

“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A项符合史实。

B项错在“彻底”,排除;C项错在《马关条约》,应该是《辛丑条约》,排除;D项错在“完全沦为”“殖民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答案 A

10.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辛丑条约》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与材料“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比喻相吻合;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与材料“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相吻合;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材料“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相吻合,故选D。

答案 D

11.下图是时局漫画“真正的麻烦在巨龙苏醒后”。

漫画中的动物代表英、法、俄、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

据此,你能判断他们是利用什么制约“巨龙苏醒”的?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英、法、俄、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再就是漫画中的龙头上长有清朝大辫子。

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他们迫使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把清政府当做他们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更加腐朽无能,故选D。

答案 D

12.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解析 从“20世纪的大幕拉开”“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以看出,这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其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此前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当欧洲人进入这一片领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中国人也只是把欧洲人视为必须容忍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入侵者,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景象非常不同。

这种均衡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从1700年到1820年的120年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同期,美国为72%,欧洲为14%,日本为13%,全世界平均增长率为6%。

这些数据如此残酷地告诉我们,历史的转折为什么会发生。

材料二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

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1)材料一中讲到的“均衡”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历史的转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解析 第

(1)问,主要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这种均衡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问,第一小问“趋势”要注意分析表格中“1919年”为界,前后条约内容的不同;第二小问“影响”要从第一小问中的两种趋势去总结回答。

答案 

(1)标志:

鸦片战争。

影响:

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趋势:

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主要影响:

①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②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