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688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选择题考点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940.6)战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起点):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民主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其中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中国农民阶级:

贫农和雇农;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5、中国工人阶级:

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其原因是:

①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②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③与广大人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

6、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

7、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两大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关系: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9、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0、帝国主义列强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3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1、从1840年到1919年80年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

12、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3、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年,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原因:

①帝国主要赔款;②清政府税收;③自然经济瓦解;④鸦片战争导致的“银贵钱贱”。

3、1851年1月金田起义,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天平天国建立。

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

1856年上半年。

1856年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4、《天朝田亩制度》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出来。

①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②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③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5、《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其他原因是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对于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7、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工农联盟),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8、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原因:

①镇压农民,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②乘机发展本集团(汉族封建地主势力)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9、冯桂芬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体是中国的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辅助是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

10、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兴办近代企业:

①军用工业:

福建福州船政局,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南京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汉阳湖北枪炮厂。

(福船上兵金天湖)

②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局(开船上天)。

建立新式海陆军:

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清政府海军主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学堂主要有三种(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11、1894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13、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

14、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②甲午惨败,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把向西方学习推到一个新高度: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③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也想向日本学。

15、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内容:

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6、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只有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被保留。

17、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爱国救亡运动;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思想启蒙运动。

18、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维新派的局限性:

a、不敢否定封建势力;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惧怕人民群众。

19、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维新变法的失败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辛亥革命的爆发,①是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②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③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2、1894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5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民报》为机关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同盟会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4、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局限性: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治革命目的是建立民国,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清政府。

其局限性:

归根到底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其局限性:

没有真正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土地要求。

5、1905年-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论战内容: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双方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论战暴露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在“帝国主义”方面-不彻底;在“劳动群众”方面-不重视;在“地主阶级”方面-不彻底。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不同之处: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的道路时,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单选:

武装起义;多选:

武装起义、民主革命的旗帜)

7、1906年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起义;同盟会发起的两次著名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1911年5月,保路风潮-“成都血案”-掀起全川的武装暴动。

8、1911.10.10,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9、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956年封建剥削制度覆灭)

10、1911年底,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创立中华民国;1912年为民国元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①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地位;②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其局限性:

①企图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②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③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12、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3、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4、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15、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6、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客观原因)-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行不通;主观原因-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17、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社会条件。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促进了新思想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

四、开天辟地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2、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猛烈攻击-“打倒孔家店”,对孔学进行批判的原因:

要提倡民主和科学,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有效的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②把改造国民性置于有利地位;③那时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重要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②社会主义俄国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有力推动;③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5、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李大钊。

①1918.7--《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十月革命性质;

②1918.11-12--《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一战性质、十月革命、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19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